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少年帝国>刘秀东巡篇

建武27年(51)4月21日,大司徒玉况去世。5月11日,刘秀下诏:大司徒、大司空、大司马各改名司徒、司空、太尉。刘隆代理大司马的职务罢免。任命太仆赵熹为太尉、大司农冯勤为司徒。

5月,益州郡徼外蛮夷率种人内属。

5月,北匈奴蒲奴单于派出使者来到武威郡,请求与大汉和亲。刘秀特召公卿廷议此事。皇太子刘庄进言“南单于新附。若我们现在同意北单于的和亲请求,南单于必将有二心。此非大汉之福”刘秀深以为然,命武威太守拒绝北匈奴的请求。

臧宫、马武二人上书,请求趁匈奴分裂的良机,率兵一举消灭匈奴,立万世之功!刘秀下诏不许。此后,诸将不敢再言兵事。

刘秀向太尉赵熹询问治国长久之计,赵熹提出应让各诸侯王离开京师洛阳,前往各自的分国。于是冬天,有两个诸侯王先行就国:刘秀大哥刘縯的次子鲁王刘兴、刘縯的长孙齐王刘石(刘石之父刘章已死)

本年,刘秀的舅舅樊宏去世。

建武28年(52)1月13日,刘秀改封鲁王刘兴为北海王。将鲁郡划归东海国管辖。东海王刘彊本是皇太子,他主动让位,让刘秀很是高兴,于是优以大封,食邑达29县,并赐虎贲、旄头,设钟虡之乐,拟于乘舆。

郭皇后被废后,心里是失落了。但她没跟自己过不去,一口气又活了近11年!6月7日,郭圣通依依不舍地挥一挥衣袖,作别洛阳、沛国的云彩…这个结局,不尽完美,却是最人性的收尾。刘秀很无奈,但亦心满意足。

当时诸王虽受封号,却仍留居京师,未尝就国。诸王在洛阳城中竞修名誉,招游士。王莽堂侄、王仁之子王磐,自莽被灭后,幸得免祸,且家富如故,平时爱士好施,名扬江淮之间。来到洛阳之后,更是广交士大夫,名声益甚。娶马援的侄女为妻。马援曾对自己姐姐的儿子曹训说过这样一番话“王氏已为废族。王磐若要自保,应屏居自守。可他反在京城浪游,我料他不久必败”

果然,此话说出仅一年多,王磐便坐事而死。但其子王肃却仍然不吸取教训,继续出入王侯邸第。马援便对吕种说“皇帝诸子现都已成年,若不早加预防,听令他们交通宾客,将来必生大狱。你等也应预先戒慎,免得株连”吕种似信非信,觉得诸王都是刘秀的亲生儿子,总可无虞,于是也经常在诸王府中殷勤走动。

哪知郭圣通去世后,便真的有人上书说:王肃乃莽贼余孽,如今反得为诸王宾客,必将生乱,当早加预防。且无巧不巧,真的就出了一件人命大案:当年刘玄被赤眉军的谢禄缢杀,刘秀封其幼子刘鲤为寿光侯。刘鲤因父仇迁怒于赤眉刘盆子,竟乘隙将刘盆子的大哥、式侯刘恭杀死!而刘鲤与刘秀次子、沛王刘辅关系极好。刘鲤固然杀人判罪,刘辅也被牵连入狱。经群臣力请,被关在狱中三天的刘辅才被放出。

而刘秀也没有罢休,下令全天下收捕诸王宾客,尽皆处死,死者以千数。吕种临刑而叹“马将军真神人也”

8月19日,刘秀长子东海王刘彊、次子沛王刘辅、三子楚王刘英、五子济南王刘康、七子淮阳王刘延全部离开京师洛阳,前往封国。

而对四子、皇太子刘庄,刘秀准备为他选一个好师傅。群臣都说“太子的舅舅阴识可当此任”只有博士张佚正色道“陛下册立太子,是为阴氏?还是为天下?若为阴氏,则阴识自然能做太子的师傅。若为天下,则应选用天下贤才,不宜专用私亲”刘秀道“当然是为天下。现在你都能正朕,而况太子乎?那你就是太子太傅了”太子少傅一职,刘秀任命了博士桓荣。并各赐辎车、乘马等物。

10月15日,刘秀下诏:将死刑犯一律改处宫刑。

本年,北匈奴蒲奴单于遣使进贡马匹、裘衣,再次请求与大汉和亲。并求音乐,又求率西域诸国的胡客觐见刘秀。这次,刘秀采纳了班彪的意见,许之。

建武29年(53)2月1日,日食。刘秀派出使者查冤狱,放囚犯。4日,刘秀下诏:赐天下男子每人两级爵位。鳏寡孤独等社会弱势群体每人粟5斛。刘秀建国后曾多次大赦,并释放囚徒和奴婢。但自建武3年他击败赤眉军、获得汉高祖玺绶而第一次赐爵以来,25年多,刘秀没有下过一道非军功赐爵诏。这次因日食而赐爵,反映了年老的刘秀对末日的恐惧。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开创了赐爵二级的先例。赐爵级数越多,越说明爵制的轻滥。

4月10日,刘秀下诏:天下囚徒,各减罪一等。

建武30年(54)1月,鲜卑大人于仇蕡、满头等率种人内属。刘秀封于仇蕡为王、满头为侯。

不得不承认:刘秀很幸运。在历史舞台上,他先是演员,后来竟还混上了导演。到此,刘秀认为自己诸多的人生大事,都完成的差不多了。他决定留点时间,做点有益身心健康的闲事。2月,59周岁多的刘秀离开洛阳,远游东方!

秦始皇每有闲心,总喜欢往东边跑。汉武大帝也不甘落后。而相比之下,刘秀此次东巡却甚是低调。13日,他只是去鲁、济南二地转了一圈,就准备打道回府。可就在半路上,群臣纷纷上奏“难得陛下您有闲心,出来一趟也不容易。有一个地方,陛下您可别忘了去啊”那个地方,就是五岳之首的东岳泰山!当然,大家叫刘秀去泰山,不是去旅游的,而是要上泰山去封禅!

古往今来,中


状态提示:刘秀东巡篇--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