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少年帝国>大泽起义篇

回到咸阳的嬴胡亥正式继位为秦二世。9月,开始为秦始皇下葬。对秦始皇陵,史书留下这样一段记载“葬始皇于骊山,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后宫无子者,皆令从死。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藏,皆知之,藏重即泄。大事尽,闭之墓中。树草木以象山”

也许嬴胡亥是秦始皇最坏的继承人。他上台后,不仅没有纠正秦始皇的失误,反而将它们都发展到了极致!首先,赵高被提拔为九卿之一的郎中令。接着赵高就准备对蒙恬兄弟下手。这时,一个叫嬴子婴的人登场了!嬴子婴,《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是始皇之孙、二世之侄;《李斯列传》中说是始皇之弟、二世之叔。我认为“始皇之弟”更为靠谱。首先,他做为秦二世的长辈,自然可以直言进谏而不怕赵高打击报复;其次,在秦二世被赵高杀掉后,他曾被扶上秦王之位。马上他便和两个儿子密谋杀死赵高。可如秦始皇那年还活着的话是52周岁半。那么他的曾孙(子婴之子)能有多大?堪谋否?

虽然子婴以赵、燕、齐三国的亡国教训劝谏侄子。可秦二世不听,派使者往代地杀死蒙毅、再派使者往阳周逼蒙恬吞药自杀。

10月戊寅日,秦二世大赦罪人。随后下诏增始皇陵寝牺牲及山川百祀,尊始皇庙为祖庙,秦二世复自称‘朕’

bc209年春,秦二世也带着李斯、赵高进行了一次东巡。先到辽西郡的碣石,然后沿海一路向南直至会稽郡。尽刻始皇所立刻石,旁著大臣从者名,以章先帝成功盛德而还…

4月,秦二世回到都城咸阳。这一天,他召见赵高“朕即位后,大臣不服、官吏尚强、诸公子尚思与朕争位,如何是好”赵高答“这有何难?陛下只需大振威力,将所有宗室勋旧一律除去,另用一班新进人员。贫使骤富、贱使骤贵。自然感恩图报,为陛下效忠。陛下便可高枕肆志宠乐矣”秦二世大喜“此事就交你去办”

不数日间,赵高便构成大狱。也不管什么金枝玉叶、故老遗臣,赵高一律加以谋逆大罪,全部扔进大狱审问!最后,公子12人全部在咸阳闹市中被处斩,公主10人不便在闹市处斩,便将她们押往东南面的杜,全部处以磔刑。公子将闾等兄弟三人仰天大呼,叫了三声“苍天!吾无罪”后流涕拔剑自杀。只有一公子高未曾被收,但自知将来必不能免,意欲逃走。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能逃到哪里?无奈之下想了一舍身保家的办法,自己愿意自杀,陪葬先帝。请陛下成全臣这忠孝之名…秦二世当即下诏许可,并赐钱十万作为丧葬费。公子高自杀,不过他的家人却由此保全…

秦二世将宗室勋旧屠戮殆尽之后,以为从此无忧,可穷极欢娱了。于是下诏再兴土木,将还未完工的阿房宫给朕全部造完!并征召5万武士屯卫咸阳。这些人畜狗马、豢qín_shòu,平时可用以训练与食用。可这些东西都要天下郡县往咸阳送来。且秦二世下令所有运夫都须自备粮食。不得在咸阳300里内购食米谷,致耗京畿存粮。各郡县接奉此诏,不得不遵旨办理。

这种激化了一切矛盾的政治是不能长久的!终于7月,秦始皇驾崩整整一年后,在泗水郡蕲县一个叫大泽乡的地方,一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起义轰轰烈烈的爆发了!

这场起义是由一个南阳郡阳城县人陈胜、一个陈郡阳夏县人吴广发动的。陈胜出身家贫,曾为人佣耕。可虽寄人篱下,志向却与众不同。时常耕着耕着,便放下犁耙,登垄长叹。与他一起的佣人便问他为何老这样长吁短叹?陈胜不答,只说了六个字“苟富贵,无相忘”佣人们听后不觉冷笑“汝为人佣耕,与我等一样贫贱。想什么富贵呢”陈胜又叹道“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这时,陈胜,吴广作为屯长,正带着900闾左贫民往帝国北方的渔阳郡而去,他们要在那里戍边。可刚走到大泽乡这个地方,一场罕见的大暴雨从天而降,冲毁了道路。900个人大家一起计算:无论如何都无法在预定时间赶到渔阳郡了。而按照严酷的秦法,失期就当斩!

陈胜、吴广面对这一绝境,不得不想法自救“今往渔阳,误期是死,逃走亦死。左右都是死,何不共举大事而死?说不定还能死中求生”接着陈胜指出死中求生的办法“今天下苦秦久矣,只差英雄登高一呼!秦二世本不当立,杀兄篡位,秦国百姓皆思扶苏贤德。又有楚国名将项燕,当年在此地大战王翦,虽败犹荣,是楚国人心目中的大英雄!此地为楚地,我等皆为楚人。若以扶苏、项燕为天下倡,秦人、楚人乃至天下人,便都会闻风响应。到那时,大事便可成矣”吴广觉得此事事关重大,还应占卜以测吉凶。

卜者到来,焚香求卦“足下大事可成。但我有一建议:足下还当卜鬼”陈胜是聪明人,心领神会“楚人信鬼,必先假托鬼神,方可服众”于是,两个心中有鬼的人开始捣鬼…

后人常把疑神见鬼等情说成是鱼书狐嚎,便是出自陈胜、吴广之典。先说鱼书:陈胜先在帛书上写下三个大字“陈胜王”随后与吴广乘夜色偷偷出了营地,直奔附近的一个小湖,去偷渔家们捕在网中的鱼。陈胜将帛书卷成了卷,让吴广拨开鱼嘴,将帛书硬塞进去。可怜


状态提示:大泽起义篇--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