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甲午崛起>1258 华军来的好快

“将军,不好了,华军开始攻城了!不是,是已经攻进来了!”副将气急败坏,并且惊慌失措的猛敲着山县有朋的房门。一看书

山县有朋一下子从床上起来,打开了门,怒道:“我们有30000多军队,城内也有3000多守军,怎么一下子就被人攻入了下关城?”

“不知道啊!”副将急的满头大汗,“将军赶紧突围吧!”

山县有朋这个时候才40岁出头,正是他一生中,即将迈入辉煌的时期。

山县有朋是日本幕府末期和明治时期的军事家、政治家,日本近代陆军的奠基人,明治维新以来“军阀王国的始祖”。

长州藩出身。幼名辰之助,后改名小助、小辅。明治维新后改名有朋,号含雪。

自幼喜爱习武,曾把“我是一介武夫”作为座右铭,擅长柔道和剑术。

1853年16岁起,任长州藩役卒、监察员随从。参加“尊王攘夷”活动。任长州藩倒幕武装奇兵队军监。他曾就学于松下村塾,拜倒幕派领袖吉田松阴为师,与久扳玄瑞、高杉晋作、木户孝允、伊藤博文、井上馨、前原一诚等交往甚密。他多次往返于长洲、京都之间,了解形势,策动倒幕。

1864年9月,在抗击英法荷美四国联合舰队炮击下关的下关战争中,他身先士卒,右腕和腹部中弹负伤,成为攘夷运动的先锋。

1865年,他率奇兵队清除了长州藩中对幕府表示恭顺屈从的“俗论党”,夺回藩政权。

1866年,他又指挥奇兵队打败了第二次征讨长州的幕府军,保卫了长州讨幕根据地。

1868年,在关系到讨幕维新运动成败的戊辰战争中,他任北道镇抚总督兼讨伐会津越后口总督的参谋,亲自率军征战,先后攻占长冈、若松等战略要地,为建立明治维新政权做出了重大贡献。?1869年,因“戊辰战争”有功,获得世代享禄600石的待遇。

明治维新后,他赴欧洲英、法、德等国考察军事。归国后历任兵部少辅、大辅、陆军大辅、陆军卿、参军、参谋本部长、内务大臣、农商大臣。直至成为军界第一无二的实力人物。

他长期致力于日本近代陆军的建设与改造。

1878年发表《告诫军人书》,强调勇敢、忠诚和服从天皇的旧有美德,反对民主和自由主义倾向。

他是《征兵令》的倡导者和制定者,他主持进行的变镇台为师团制,整顿陆军教育机构,创立军医处,为近代陆军的建立打下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基础。逐步把日军建设成一支近代资产阶级军队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有“日本近代陆军之父”之称。

同时,他还通过两次组阁,在政治上推行“强兵富国”政策,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进一步拓宽了空间。他的统治术虽不像伊藤博文那样老谋深算,但也不是平庸之辈。他性情沉稳且有些神经质,办事慎重而果断。

不论任何事情,一旦下定决心,就不顾一切干到底。

日本政府军不但是山县有朋参与缔造的,而且,这个时候的训练水平已经不低了!

1872年,发生了怀疑陆军省御用商人山城屋从山县有朋处接受陆军省公费违法融资事件,山城屋自杀,山县被迫辞职。但两个月之后山县便复官为陆军卿,这是因为当时的萨长藩阀政府认为如果没有山县有朋,日本创建新式陆军的脚步就会放缓。

政府首先确立了前所未有的征兵制度。根据山县有朋在奇兵队的经验和考察欧洲各国征兵制的基础上,日本政府于1872年颁布征兵诏书。诏书及同时颁布的太政官告谕批判旧武士阶层“抗颜坐食”,指出打破武士身份特权将实现上下平等,人权齐一,这样才是兵农合一的基础。这种观点代表了出身于下级武士的维新功臣们的共同想法。

山县有朋有一特雅致特优美的名号叫“含雪”,但他一辈子干得那些事儿和“雅致优美”没一点关系。他自幼习武,什么剑术、柔道、枪法,都挺拿手。年轻时山县英勇地参加了讨伐幕府的战争,为明治天皇政府立了大功。日本历史上最大的“全新改版””明治维新开始后,山县被明治政府派到欧美各国考察军事,这一考察可不得了,山县受刺激了,原来西方的军事力量是如此强大如此发达,而他们“东洋军”和“西洋兵军一比,简直就是一原始部队。

回国后山县逐渐掌握了明治政府的军队大权,开始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和能力都用在了改革军制上,他要把日本军队也打造成欧美国家那样的强兵劲旅。

山县仔细琢磨了一下他在欧美各国看到的军事制度,认为日本陆军应该向诞生过陆战第一牛人拿破仑的法国学习,日本海军应该向诞生过海战第一牛人霍雷肖纳尔逊的英国学习,后来他又觉得战略天才毛奇领**下的德国(普鲁士)陆军更牛,连不可一世的法国也被德国(普鲁士)打翻了,于是乎,他干脆把日本陆军军制改成德国式的,一时间,日本军界冒出了一大批“德粉”。

当时日本的士兵多是职业武士组成的藩兵,这帮家伙没见过啥世面,相当落后,还自以为是,山县早就想废他们了。

在山县的主张下,明治政府搞了个《征兵令》,在全国老百姓中征兵,士兵终于不再像原来那样只能由武士来当了。近代兵制一实施,日军的实力马上壮大起来。

为了让新建的军队“老实听话”,山县又搞了诸如《军人“读法”七条》、


状态提示:1258 华军来的好快--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