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甲午崛起>1288 华皇要出发了

华皇之所以觉得俾斯麦伟大,是因为在俾斯麦之前,欧洲的战争,似乎都没有明确的政治目的,也没有明确的政治规划,似乎大家都只是为了展示自己的肌肉。

欧洲大陆制衡和离岸平衡手的思想是后来才有的,并不是英国人一开始就打算那样做,他们只是很擅长捞油水,当然,谁有了肌肉之后,谁都能旁观捞油水,当大哥,谁都会。

法国在15世纪到17世纪的殖民问题上,并不如内讧问题那么上心,有一票干一票的心思比较重。

法国是有志于开拓全球市场的英国要面对的强敌。

英国对付西班牙是为了改写国际秩序,不然国际社会就要被西班牙和葡萄牙分割东西方的二元体系统治。

英国人对付荷兰是为了争夺新大陆的市场,在缺乏健全的贸易谈判体制的那个时代,武力是谈判的最好方式。

英国对付法国,纯粹是因为这个国家这里挖一个坑那里挖一个坑,殖民事业缺乏规划,而英国在北美洲的拓展正好到了法国殖民地的边缘。这个偶然性大于必然性。

因为法国的殖民不如英国那么上心,他们的外交关注点始终在欧洲大陆,以建设欧洲强国的使命。所以法国主动和英国寻战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英国的触手伸到了欧洲大陆。

但彼时英国的兵锋还在新大陆,这个矛盾要到拿破仑战争的时候才会形成,英国决心重返欧陆,执行“光荣孤立”政策,实现悄无声息的称霸欧洲的使命。

所以,英国和西班牙打,和荷兰打,和法国打,争夺世界殖民地的殖民战争,很多时候,大家都只是单纯的展示肌肉,或者说单纯的强盗行为。

英国人算是其中规划的最好,治理的也是最好的,华皇现在很多方面其实都是在学习英国人,尤其是在海外扩张和管理方面。

英国自从百年战争中退场,从此就放弃了称霸欧洲大陆的政策,后来随着殖民贸易的兴起,慢慢变成了2点:确保自己海上贸易的利益,确保欧洲没有一个超级大国。

英西战争,国教会与天主教会的矛盾只是借口,玛丽一世被处决也只是宗教问题的导火索,真正的原因是英国在大西洋上的私掠和走私行动,严重触犯了西班牙的利益。

七年战争是因为英奥俄三国给普鲁士的包围网与汉诺威受到的威胁。实际上一开始,法国就没有给北美的殖民地进行支持,原因在于法国认为北美殖民地是保不住,所以当做了弃子。

法奥俄三国真正的目的在于普鲁士,而不是北美。

至于连续多年的四次英荷战争,本质上是两国在航海条例与贸易分配上的矛盾。

作为两个海洋大国,必然在利益分配上会有矛盾。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英国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议会建立之后,能按照国家利益进行战争,而不是像传统欧洲国家根据王室血统和宗教信仰来划分阵营。

百年后大英帝国的实用主义在这个时候就有了萌芽,以利益来主导战争也是英国在这段时间,领先其他欧洲列强的相当重要的一点。

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延续。从16到18世纪这三次战争,跨度近200年,从伊丽莎白时代打到了老皮特首相,要说英国有一个如此庞大的战略计划,这是不可能的事。

从结果来看,英国在结束了七年战争之后坐上了日不落帝国的宝座,这应该说是时势造英雄吧。

现在在迪斯雷利手中,英国整个国家转向商业和贸易,以开拓海外殖民地,维护海上运输为国策(英西战争期间数次进攻西班牙,都是以股份制合伙。伊丽莎白女王代表王室,和德雷克海军元帅这样的冒险家们按比例出钱,导致几次远征都因为冒险家忙于抢劫,而没有完成打击无敌舰队残余的任务,可见英国的商业化气息)。

这和16世纪,17世纪,18世纪的情况是不同的,甚至和19世纪上半叶的情况也不同了。

16世纪西班牙凭借着广阔的殖民地和无敌舰队,是欧洲最大的海洋强国,但是其弱点也在于此,对美洲白银的严重依赖。为了削弱西班牙的实力,英国发起了武装私掠,试图阻断西班牙和新大陆的联系,同时在欧洲大陆上支持自己的死敌法国与西班牙对抗。西班牙也毫不示弱,先是支持苏格兰玛丽女王夺权,进而又借助罗马教廷要对英国异端发动圣战,战争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英荷战争的源起和英西战争脱不了关系,正是西班牙的衰落导致了荷兰的快速崛起,荷兰于1581年宣布脱离西班牙统治之后,先是趁着西班牙忙于和英国争斗,后来又恰逢英国内战,以一个小小国家急速发展成了欧洲大陆的最大贸易中心和海洋强国,其出海口又在北海,正对着多佛尔海峡,直逼英国咽喉(荷兰舰队打到伦敦就是趁着这个便利),英国一旦摆脱了克伦威尔,肯定要马上解决这个威胁。

七年战争比较复杂,英国进入战争的核心还是在于大陆的制衡政策,至于支持奥地利的玛利亚还是普鲁士的弗里德里希二世,完全视欧洲的均势要求而定。同时英国也小心谨慎的避开了大陆国家在欧洲的地盘争夺,很明智的选择了吞并战败国的海外殖民地和海上权益,坚定的维护自己的核心利益,造就日不落帝国。

所以英国对法国,对西班牙,对荷兰的三次战争如果一定要联系起来看,应该是大陆制衡和专注海上发展的政


状态提示:1288 华皇要出发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