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翔霸三国>第八百九十三章 伯达一句道破

周瑜可是大都督,孙权还不是王上的时候,周瑜就已经开始掌握兵权,不管周瑜此刻再想什么,都不喜欢孙权指手画脚。

统帅最厌恶的就是身边有人指手画脚,就算是其君主都是一样的,所以才有了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句话。

尤其孙权还是一个外行人,而且跟周瑜还不和。

这个时候就不要插嘴了,要不是周瑜还顾念什么君臣之别,就已经开骂了。

孙权竟然看不出好赖,“周瑜你这是什么态度。”

如果不是周瑜,孙权还在曹操手里,过着那种暗无天日被虐的生活,现在却摆起架子来了,跟别人可以,周瑜可不吃这一套。

周瑜可不怕孙权,“王上,这是想领兵吗?”

“周瑜,你是不是觉得吾没有你不行。”

“王上,乃天生之才,缺了谁都行,那末将就真的不管了。”

“周瑜….”

现在周瑜只要听见孙权的声音都觉得恶心,而且是那种吃多了的恶心,想吐也吐不出来,想消化也消化不了。

“看来王上是不想领兵了,那么就全权交给末将吧!”

孙权此刻也实在找不出一个可以替代周瑜的人,只能任由周瑜这么下去了,“死去的可都是我们江东的百姓,你好自为之。”

“这个末将自然不会忘。”

对江东百姓的爱护,周瑜比孙权只多不少,周瑜可是看着江东从贫穷到富庶走到今天的,而且还参与其中,这个感情是孙权不能理解的。

如果说孙权是装出来的,那么周瑜就是发自内心。

在军中孙权想要跟周瑜抗衡,依靠的只有陆逊,因为陆逊后面有江东四大世家的支持,现在应该是东吴四大世家了。

可惜现在陆逊不在身边,孙权只能忍一忍了。

张翔一直在步步紧逼,但是周瑜的心中还没有想好自己要怎么做,司马朗一席话的确让周瑜平静的内心产生的动摇。

什么君臣不和,什么为了江东,这些其实都是借口,真正让周瑜内心动摇的,无谓就是两个字权力。

权力可是比财帛更加可怕的东西,财帛动人心,那么权力就是改变人心了。

可以说是司马朗为周瑜打开了权力的大门,周瑜才会渐渐陷了进去。

现在周瑜现在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跟张翔合作对抗曹操,要么就是带着兵卒离开豫州,周瑜出现豫州本来就是意料之外。

如果周瑜离开了,对全局来说也没用什么改变。

在关键的时刻却是远在江东的鲁肃帮周瑜做出了选择,江东之地的山越有一次作乱了,每一次都是这样。

只要江东这边出兵,山越就会死灰复燃。

周瑜已经习惯了,但是这次与以往不同,东吴的兵卒已经死伤不少了,不能再死伤了,要不然连平叛都平叛不了。

所以周瑜选择了先退兵,以退为进回到兖州,先拿下兖州再说。

这种事可不能瞒着孙权,周瑜只能如实禀报。

孙权却说了一句,“你想背信弃义。”

“是曹操背信弃义在先,要不然王上也不会被软禁了。”周瑜这句话可真是戳到了孙权的痛处。

孙权也想到了那些自己受到的琢磨,出奇的没有反对周瑜,“那就走吧!不要跟曹操那边打招呼。”

“这个并不好,毕竟双方名义上还是盟友,该说的还是会说的。”

曹操当然是不想让东吴兵离开了,现在正是关键的时刻,曹操只能继续用荆州来诱惑孙权。

可惜这次曹操这边的人和信都被周瑜派人拦截了下来,周瑜如果想让孙权什么都不知道,是件很容易的事。

现在周瑜可不能让孙权继续胡闹了,再胡闹下去江东就真的完了。

一支部曲想要离开战场,做为对手的张翔当然也察觉到了,“周瑜这是要走了,伯达看来你失败了。”

“不见得,周瑜忠心于孙氏很多年了,不是说叛变就叛变的要慢慢来。”

司马朗可不是什么都没用做,而是又写了一封信送到了东吴的营地,这次司马朗不需要跟周瑜见一面。

只是表明了一件事,承诺依然有效,也就是说周瑜只要反叛,日后就会分封江东。

这句话才是真正厉害的,周瑜听见之后自然不会忘,总有一天这句话会起到他该起到的作用。

周瑜的领兵能力不是假的,离开的很快,可以说干净利索,没用给张翔任何突袭的机会。

现在豫州就剩下张翔和曹操了,好像一切都归于了原地。

唯一能见证其过程的,只有那些死去的士卒尸体。

周瑜和孙权的离开,最生气的莫过于曹操,周瑜只要在张翔的后方,张翔就会如刺在背,就算周瑜什么都不做,也有这样的效果。

张翔就不能全力以赴,这下子好了周瑜走了,张翔可以放开手脚了,那么曹操将要面对的就是更加离开的张翔。

周瑜去兖州,虽然对曹操也有一些好处。

但曹操总感觉弊大于利,周瑜孙权如果拿下了兖州,那么自然不会归还,在兖州大魏这边只有一个曹仁。

自然不能与之争锋,那么日后曹操再想夺回兖州,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了。

也许仅仅一个荆州都不够,孙权的贪婪曹操可是知道的,“大意了,当初就不该放了孙权。”

诸葛亮荀攸等人都是绝顶的聪明人,自然知道曹操在想什么,“王上想的实在是太长远了。”

“只有杀退张翔,王上担心的那些


状态提示:第八百九十三章 伯达一句道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