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文艺生活>786.第785章 告别

李虹的退休在外界没有引起太大的震动,只有官方性质的媒体上有几篇稿子,简单回顾了李虹的生平。

她负责行政工作,不是大导演和大明星,娱乐媒体不怎么关注。

但在电视行业的圈子里反响不小,李虹可是九十年代电视圈里的风云人物,从她的履历中就能看得出来。

经由她手里推出的电视剧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拿奖拿到手软。

一场欢送会引出那么多的明星大腕,谁能做得到。

毫不夸张的说,在京城电视艺术中心的鼎盛时期,能影响大半个京城演艺圈。

而且,李虹还是华国电视协会的副主席,这是荣誉性质。

林子轩和慕姗姗商量过,如果李虹愿意在家享清闲呢,就在家闲着,要是想发挥余热呢,可以出席一些活动。

比如参加座谈会和颁奖典礼,以指导性工作为主,不实际操作。

李虹具有丰富的影视剧制作经验,只不过思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略显保守。

在九十年代她是电视改革的先行者,如今看不惯那些情情爱爱的偶像剧,不主张电视剧过度娱乐,从而失去教育意义。

这和现在的市场风向不一致,甚至是背道而驰。

观众越来越喜欢看娱乐性强的电视节目,不喜欢在看节目的时候还受教育,尤其是青少年观众。

他们觉得在学校受教育就够了,看个电视还受教育,真受不了。

这导致青少年观众对偶像剧的着迷,喜剧和言情剧大行其道,综艺节目趋向于低龄化,收视率影响着投资市场。

李虹那一代人已经不适应当下的电视剧市场了。

圈内有人感慨,李虹的退休代表着电视行业向着九十年代告别。

林子轩对此深有感触,他一直在思考是什么造成了现在的局面,有没有改变整个行业现状的可能性。

是国家的政策,还是影视企业的趋利性,或者是市场的影响,以及观众无意间起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国家在影视方面的政策一直比较严格,在开放的同时进行限制。

社会的发展让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了更高的娱乐需求,这种需求转换成市场影响到影视企业的决策。

举例来说,如果青少年不喜欢看偶像剧,影视企业拍出来赔本,肯定不会拍。

当然,选择是双向的。

影视企业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拍了偶像剧,受到青少年的欢迎,大家知道这种剧集赚钱,就会一直拍。

由此可见,目前这种局面是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再说观众一直吐槽的烂片,烂片的产生也是这种情况。

国家政策放开后,影视行业赚钱了,一大批投资商拿着钱进来,拉一票明星开始拍片子,烂片就这么诞生了。

可如果没有观众为烂片的票房做贡献,投资商拍一部赔一部,就不会再拍了。

说到底,是综合因素造成了一种非正常的状态。

国内的电影市场不够成熟,影视企业追逐利益,创作人员诚意不足,观众的观影口味不一,这都是烂片产生的原因。

就算知道了这些,也很难改变整个大环境,这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花费很长的时间,不是一个人或一家公司能够改变的。

或者说,这是当前阶段的大趋势,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社会高速发展,物欲横流,人心浮躁,娱乐圈作为名利场更是如此,在这种环境下很难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五月中旬,《无间道》前传在内地和香江同时公映。

凭着《无间道》的好口碑和金像奖光环,这部续作的票房势头强劲,在香江首映票房高达三百五十万港币,打破了港片的首映纪录。

内地的票房虽然没有那么出彩,但也表现不俗。

香江媒体大多给予了好评,认为这是一部香江帮派的史诗。

也有媒体觉得影片整体的质量远不如第一部,导演似乎想讲述一个帮派的衰亡史,只是格局不足。

换句话说,野心太大,功力不够,模仿的痕迹过重。

在好莱坞,有一部著名的帮派片叫做《教父》,可以看得出,《无间道》前传里的一些桥段是在向《教父》致敬。

当然,对于帮派片爱好者来说,这无疑是一部难得的佳作。

总体而言,续集虽然没有前作惊艳,却也在水准之上。

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这部影片的票房是高开低走,后续乏力。

刚开始观众是冲着《无间道》进影院的,续集的演员表演同样精彩,只是没有刘德桦和梁朝维的票房号召力,导致后期票房大幅缩水。

影视公司愿意找大明星拍片子,就是因为他们在观众中的号召力。

香江的年轻演员还无法挑起大梁,而吴振宇和曾志维的资历够了,演技也好,但他们不是票房保障。

所以,在第三部中不仅有刘德桦和梁朝维,还邀请了四大天王之一的黎鸣。

再说,这段时间香江上映了好几部类似题材的影片,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

跟风拍片是香江影视行业的传统,观众看多了卧底的情节,没有了惊喜。

内地的票房同样如此,遭到了好莱坞大片的冲击。

今年将有超过二十部的好莱坞影片在内地院线上映,暑期档成为好莱坞大片集中上映的时段,国产电影纷纷退避,不想沦为炮灰。

好莱坞电影公司抓住机会推销自己的影片,一部部大制作轮番来


状态提示:786.第785章 告别--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