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我要当球长>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陈汉在准备战争

俄罗斯真的很牛叉,后世的俄罗斯依靠着天气和空间两大盟友的帮助,打垮了比拿破仑更狂妄的希特勒的550万大军。

后世的很多人都崇拜拿破仑,崇拜希特勒,即使后者是一个杀人狂魔。可也有很多人在看了拿破仑和希特勒进攻俄罗斯的时间点之后,觉得这俩人都是超级大傻叉。竟然在六月底才发起战争,对于俄罗斯战场来说,这个时间也太晚了。

陈鸣当初也是后者群体中的一员,也就是长大了之后,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才让他明白俄罗斯那恶劣的环境对于战争所造成的困难并不仅仅是冬季。

俄罗斯的西部,也就是北欧地区,秋天有连绵的秋雨,道路泥泞不堪;冬天寒冷,大雪纷飞;初春化雪的时候同样到处是泥沼,交通条件非常不理想,只有从五月开始的三四个月时间适合行军打仗。当年的希特勒六月末才进攻苏联的确有些偏晚,但不能说是错误,毕竟,打倒南斯拉夫来保证巴尔干半岛的绝对安全,对于轴心国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

而拿破仑,陈鸣还记得,他当时看过的某一篇文章上说,拿破仑之所以到六月末才正式对俄罗斯发起战争,并不是他纯粹的被亚历山大一世给出的‘一线攀谈希望’给勾引住了,而是以当时的运输条件,要集结六十万大军需要太长的时间。

要知道,在战争开始前的一个多月,五月初时拿破仑和皇后路易莎就离开了巴黎,直赴前线。他的大军已经分成几路经过德意志各国,向波兰前进,并且逐渐向维斯瓦河和涅曼河集中。

维斯瓦河在波兰境内,涅曼河在立陶宛境内。

拿破仑早早的就决定对俄罗斯动兵,但大部队的季节在五月里才开始,那就是因为波兰、立陶宛、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地区春季里那糟糕的交通环境。

可不管怎么说,历史是以胜败论英雄的。原时空的拿破仑和希特勒,用他们发起的这两场战争证明,靠老旧的运输方式,即马匹或步行是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占领俄国/苏联广阔的领土的。不管是拿破仑强大的骑兵部队还是希特勒的摩托化部队,在数量上都不足以占领和控制它的乡村。

拿破仑在发动进攻前,曾最后一次尝试说服沙皇投降。他派德纳博纳伯爵去晋见沙皇亚历山大。沙皇对这位法国使节说道:“我不抱幻想。我明白你们的皇帝是一位伟大的将军,但是我有两个盟友——时间和空间。在这个辽阔的国家中,我会撤退到任何一个偏僻的角落继续战斗,也会守卫每一块遥远的阵地,但绝不会签署一个屈辱的和约。想要发动进攻的人不是我,但是只要还有一个外国士兵留在俄国的领土上,我便不会放下武器。”

于是,在东方的陈鸣正兴致勃勃的搞一个以中国为首的东方世界大同盟的时候,西历1812年6月的16日,拿破仑来到了立陶宛,在那里签署了对大军的命令。

说真的,这个日子比起原时空里的拿破仑还是提前了几天的。

“士兵们,第二次波兰战争开始了。第一次波兰战争是在弗里德兰和提尔西特结束的。在提尔西特,俄国发誓与法国结成永久联盟,并且发誓与英国作战。而现在,它破坏了自己的誓言。当法国的雄鹰没有再渡莱茵河而让我们的盟国听凭俄国去支配的时候,俄国对自己的奇特行为竟不作任何解释。俄国劫数难逃,它的命运应该完结了。它是否认为我们已经蜕化了?难道我们已经不是三皇会战战场上的士兵了吗?它让我们选择:耻辱或者战争。我们的选择是不会引起怀疑的。所以,前进吧,渡过涅曼河,把战争带到俄国领土上去。对法国军队来说,第二次波兰战争将成为光荣的战争,正如第一次波兰战争一样。而我们往后缔结的和约将赢得它的保证,将结束5o年来俄国对欧洲事务施加妄自尊大的影响。”

世界就是这么的神奇。

在东方历史迎来崭新的一页,迎来注定要更加辉煌的将来的时候,欧洲的命运也走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上。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东西方这这个时间段里同时掀起了新的篇章。

欧洲的命运将有法俄战争来决定,东方的命运也将有法俄战争来决定。如果拿破仑出乎意料的征服了俄罗斯,对于东方来说,那就将是另一个新的命运;而要是拿破仑如历史上那般对俄战争失败,整个世界都注定要被陈汉征服!

在圆明园里,陈鸣一边等着外交部送上的消息,另一边就是时不时的看一眼欧洲地图。该打起来了!

6月18日夜晚,拿破仑的指挥部渡过了涅曼河。涅曼河这边死一般的寂静,广阔无垠的土地上,一个人影也没有,展现在法军面前的是褐色的土地和枯萎的植物以及遥远地平线上的树林。眼前的景色使拿破仑感到有点不安,他担心俄军不经战斗就撤出立陶宛首都维尔纳,放弃整个俄属波兰,从而诱使法军远离后方基地。这时,法国在波兰境内的间谍一个也没送回情报,法军对敌人的动向简直一无所知,这更使拿破仑心情沉重。

不过法国的间谍还是很快就送回了情报的,报告了拿破仑俄军在涅曼河前线的布置情况。当时在涅曼河前线有三支部队,一是由巴克莱统帅的俄第一方面军,约18000人,这是对法作战的主力部队。其右翼由维特根斯泰因将军指挥,驻防波罗的海沿岸;左翼由多赫土洛夫指挥,部署在格罗德诺市郊。司令部设在维尔纳


状态提示: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陈汉在准备战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