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战争进行到现在,西西伯利亚的俄军已经全部溃败。这么大的败仗所引发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圣彼得堡需要考虑的是,要怎么才能在接下的时间里也就是大雪飘飞的寒冬时节,在东线筹集到足够的兵力,让鲁缅采夫去重新组织防线。
虽然接到东线战报的第一时间里,叶卡捷琳娜二世恨不得立刻就撤掉鲁缅采夫的司令官职位,但她的脑子还没有完全煳涂。撤了鲁缅采夫,谁还能来给他补足这个锅吗?
不管叶卡捷琳娜二世对鲁缅采夫有着怎样的意见和看法,她都不能否认老将鲁缅采夫是俄罗斯最能打仗的几个人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最能打仗的第一人。
把他撤掉,换上来的人只能把战事搞得更糟糕。
所以这几天,俄国宫廷的那些将军们,在叶卡捷琳娜二世面前全都噤若寒蝉,只有叶卡捷琳娜二世不在的时候,他们的嘴巴才会高谈阔论。
鲁缅采夫的位置一点也不令人神往羡慕,那就是一个正在喷发的火山口,稍微不慎,炙热的沿江就能把人烧为灰烬。
就连鲁缅采夫这样的大神就险险要完蛋,卡缅斯基这样的铁人都被化作了铁水。他们才不敢自寻死路呢。
那么,这样一来他们就需要对鲁缅采夫的要求给予一些满足了。
在接下来的寒冬时节里,他们必须向西西伯利亚运送军队、物质,运送鲁缅采夫所需要的一切。可是麻烦就在这儿,
俄罗斯的主要战场是高加索地区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哪儿的战斗现下也陷入了僵持,双方火箭弹对轰,炮群对轰,每天的耗费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如果有可能,圣彼得堡愿意将所有的物质全都运用到高加索战场去,而不是别的什么地方。
俄罗斯帝国对于战争的耗费预计,出了很大的错误。他们在东西伯利亚预备下了三四万颗火箭弹,在西西伯利亚预备下的火箭弹更是多达十万颗。
在高加索地区预备的火箭弹则匪夷所思的达至20万颗。
在很多俄罗斯军政高官的眼中,这是一个战争打到结束时都可能用不完的数字。毕竟他们还能在战争中不断地生产火箭弹。
几十万颗火箭弹那是什么个概念啊。就算一颗火箭弹只能炸死一个人,那也是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愿意付出的代价。
包括人口众多的中国。
但是让圣彼得堡君臣料想不到的是,火箭弹的消耗速度远远多过他们的预料。
东方战场还不去说,消息往来不是太便利。但是他们跟瑞典之间的战斗,斯瓦泰波尔要塞的一战让所有关注者目瞪口呆。而如果说这一战还有可能是特殊事例,那么金布恩之战和随后的奥恰科夫之战,就充分证明了斯瓦泰波尔要塞的战斗并非特殊事例,而是一种‘正常’的战争现象。
为了保证高加索战场上的军需供给充足,现在的圣彼得堡君臣真的不愿意多送一发火箭弹去东方。
但现在他们却又必须这么做。
鲁缅采夫对圣彼得堡提出了自己的条件,圣彼得堡至少要给他送来十万颗火箭弹,再有三万正规军,而且鲁缅采夫还需要获得足够的军力,他要在西西伯利亚和伏尔加河流域征调至少五万名青壮组成民兵。不然他真的不能担保能把中国人挡在乌拉尔河流域。
要知道,背叛了俄罗斯帝国的土尔扈特部本来的游牧地域就在伏尔加河下游、里海之滨。当年他们受准噶尔蒙古的欺迫,离开薪疆塔尔巴哈台故土,越过哈萨克草原,渡过乌拉尔河,就来到了当时尚未被沙皇俄国占领的伏尔加河下游、里海之滨。
近几年里,伴随着圣彼得堡与土尔扈特部之间关系的缓和,一些土尔扈特部的牧民都将自己的牛羊赶到了乌拉尔河流域了。
当渥巴锡‘背叛’的消息传到土尔扈特部,后者很快就聚集齐了一支万人规模的骑兵队伍,开始对兵力空虚的奥伦堡等多个地区开始扰袭,焚烧破坏了大量哥萨克村庄和俄罗斯农庄,掠夺走了大量的财货。同时大批的土尔扈特妇孺,也赶着羊群马群,向着乌拉尔河流域而来。中国人的骑兵队伍也进到了乌尔河流域,现在两边已经接上头了。
虽然处于乌拉尔河流域,其中部的奥伦堡和乌拉尔河三角洲地带的古里耶夫要塞,还都控制在俄军的手中,中国人的主力部队距离乌拉尔河流域还有很远很远。但俄军在那儿的前景真的太不美妙了。
或许乌拉尔河上冻之后,大批的土尔扈特人就会越过乌拉尔河,进入里海东部的哈萨克草原。到了明年春暖花香的季节,他们已经完全安全了。
一个冬天,在大场面战争受阻的同时,些许的小细节却能得到适宜的调整。
而连土尔扈特人都能在冬天里‘东归’,俄罗斯人自然也能在冬季里‘东运’了。
叶卡捷琳娜二世自然不愿意丢掉俄罗斯二百年东进的成果。
在于中国开战之前,这种悲催的到极点的战局演化她也同时考虑过,那么怎么去翻盘呢?
只能是选择在东线先拖延下去。然后尽快的搞定奥斯曼帝国和瑞典,然后将大军调动东面……
所以,叶卡捷琳娜二世只能满足鲁缅采夫的条件。另外她还是要从高加索主战场抽调会一部分哥萨克,就乌拉尔哥萨克当主力好了,让他们杀回老家,好好的教训一下可耻的土尔扈特人。
因为土尔扈特,叶卡捷琳娜二世设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