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莫斯科1941>第六百一十七章 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

对谢夫斯克的进攻,定于8月

在进攻的炮击准备开始前半个小时,罗科索夫斯基和卡扎科夫来到了巴托夫的指挥部。前者是想及时地了解部队在进攻开始后的进展情况,而后者,则是为了了解调整炮击方式后的效果如何。

见到两人联袂而来,巴托夫的脸上不禁露出了惊诧的表情。罗科索夫斯基见巴托夫不停地用眼角余光去瞥卡扎科夫,便开口说道:“卡扎科夫将军今天都这里来,是因为在这次炮击准备中,我们将采用新的战术,他就是来了解能取得什么样的效果。”

炮火准备开始后,罗科索夫斯基走到了望口前,举起望远镜朝远处的德军阵地望去,只见敌人的阵地上如同爆发的火山,有成团成团的火光在闪耀,升腾起的硝烟遮天蔽日。

罗科索夫斯基看了一会儿,放下望远镜,抬手看了看表,随后问卡扎科夫:“卡扎科夫将军,再过五分钟,你们的炮火就将转移到德军的第二道防线,怎么样,都准备好了吗?”

“是的,司令员同志。”卡扎科夫用肯定的语气说道:“再过五分钟,我们除了留下两个炮兵团继续轰击德军的一线阵地,清理他们的雷区和铁丝网之外,其余的炮兵,则开始轰击德军的第二道防线。”

“司令员同志,这是怎么回事?”一旁站着的巴托夫,听了罗科索夫斯基和卡扎科夫的对话后,脸上露出了茫然的表情,他一头雾水地问罗科索夫斯基:“为什么要集中炮火轰击德军的第二道防线呢?如果不优先摧毁德军的一线工事,以及躲在这些工事里的敌人,我们的部队在展开进攻时,势必会遭到巨大的损失。”

“巴托夫同志,”罗科索夫斯基虽然不记得自己是否对巴托夫说过德军会在炮击时,躲到第二道防线的事情,还是非常耐心地向他解释说:“我们轰击德军的第二道防线,就是为了减轻我军在进攻时的压力。根据我们长期的观察,德军只要遭到我军炮击,就会立即将他们在一线的主力部队,通过交通壕转移到二线阵地里。等我军的炮击结束,部队展开进攻时,他们再通过交通壕回到一线阵地,对我军展开阻击。”

巴托夫听完后,点了点头,说道:“司令员同志,您所说的情况,倒确实存在。我以前也曾经考虑在单独的进攻中,直接炮击退到第二道防线的德军,但是由于不清楚德军阵地位置,我们只能按部就班地轰击他们的一线阵地,希望通过摧毁他们工事的办法,来减轻我军的进攻。”

对德军阵地的炮击持续了足足两个小时,炮击刚结束,空中就升起了一连串红色信号弹,在硝烟弥漫的空中显得格外耀眼。看到进攻信号已经发出,隐蔽在堑壕和森林里的步兵、坦克,朝着还被硝烟所笼罩的德军阵地推进。

罗科索夫斯基望着远处被笼罩在硝烟里的德军阵地,心情紧张地想道:“防守这些阵地的德军,是否在刚刚结束的炮击中,被我军的炮火消灭在二线阵地上了?还是他们压根没有转移阵地,而是一直躲在一线阵地的防炮洞或掩蔽部里?”

他的疑问,在十分钟以后得到了街道。约一个连的苏联步兵,在两辆坦克的掩护下,顺利地通过了德军阵地前的雷区和铁丝网,离堑壕只剩下不到一百米了,却依旧没有遭到任何形式的阻击。

正当罗科索夫斯基心都提到嗓子眼时,忽然阵地上出现了一个机枪火力点,密集的子弹将走在最前面的几名战士打倒。剩下的连忙趴在旁边的弹坑里,朝着暴露出来的火力点还击。引导部队前进的坦克,见跟随自己前进的步兵,遭到了德军机枪火力的拦截,连忙原地停下,调转炮口,瞄准那个位置开了一炮,将那个火力点掀飞。随即,又用机枪扫射侥幸从火力点里逃出来的一名士兵,将他乱枪打倒在地。

看到阵地上出现了零星的抵抗,站在望口察看战场的几位指挥员,心里都松了一口气,看来德军在刚刚的炮击中,遭到了巨大的损失,否则他们的抵抗也不会如此微弱。

巴托夫招呼罗科索夫斯基他们在桌边坐下后,表情轻松地说道:“司令员同志,看来德军的一线主力,都撤到第二道防线,结果在我军强大炮火的打击下,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巴托夫,你们今天能向前推进多远?”罗科索夫斯基端起桌上的茶水喝了一口,抬头问道:“能渡过谢夫河和谢伊姆河吗?”

对于罗科索夫斯基的这个问题,巴托夫仔细思索了片刻,随后摇着头说:“司令员同志,这个不太好说。虽然我们在夺取德军第一道防线时,表现得很轻松。但德军在谢夫河和谢伊姆河边,利用村庄和居民点构筑了完善的防御体系,我们要想在他们的眼皮底下,强渡这条河,是非常困难的。”

听完巴托夫的顾虑,罗科索夫斯基表情平淡地问道:“巴托夫将军,你是怎么考虑的?”

“我打算在占领德军的第二道防线后,重新集结力量和准备渡河器材,再发起新一轮的进攻。”巴托夫字斟句酌地说:“大概需要三到五天的时间。”

“时间对我们来说,是宝贵的。”卡扎科夫插话说:“我们炮兵的弹药只够一个星期使用的,假如你们在谢夫河和谢伊姆河边,就浪费那么长的时间。我担心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我们能为你们提供的炮火支援会大大地减少。”

见到巴托夫摘下军帽,用手挠后脑勺,一脸为难的表情,罗科


状态提示:第六百一十七章 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