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我有皇帝分身>第972章 白银不当钱,我来盐本位!

回到现代21世纪的朱子龙,很快就为新中国小太阳的进展顺利而自豪。

同时,也因为中国方面就此计划中,极其缺银,陷入了思索之中。

别看大明现在许多时候,交易起来用的是银子,但是事实上,中国历史上的各个王朝,银子永远不是真正的货币。

也没有真正的银本位出现!

中国第一代货币是铜钱,盛唐之前中国的主要货币始终是方孔圆钱。经过了宋代原始自由经济大发展,铜币不能适应当时的经济总量,取而代之的是纸币——交子、会子、中统交钞,等等。

明朝后期,为什么大明帝国会突然放弃纸币,转而向山寨银本位演进呢?

不是大明帝国想放弃纸币,实在是朱家王朝不争气,把自己的牌子砸了。纸币是纸做的,根本就不值钱,值钱的是纸币背后的信用。

然而,大明帝国从开国皇帝朱元璋起就乱发纸钞,把纸币背后的国家信用,破坏得一干二净。明成祖之后大明宝钞,已经基本变成了废纸。

说真的,朱子龙一直想的是用纸货币的。

用银子真心不方便!

(当然,用纸货币,容易掌握国家经济,也有好处。)

无论是金本位还是银本位,其内在的最重要的缺陷就是产量。金银在地球的储量有限,在世界各地相互孤立的时代,一些地方还可以用,这类贵重金属作为流通媒介。

但是,世界一体化后,再用金银本位,是几乎不可行的。

而,打向全世界,甚至于间接的统治大明时空的全世界,一直是朱子龙的计划之一。到时候,怎么可能还坚持金属本位货币制度?

再说没事在国家之间运送金银,似乎也很傻。购辆宝马车,tm的,还能挑几车银子去购买吗?

-

从自己发财起,再到李自成为自己做嫁衣。

然后朱子龙一路来江南,豪格也为自己做了黑锅侠,一路的走来,朱子龙手里的白银库存,只少占了大明帝国现在80的数量。

这是个大概多少呢?

自1550年代中欧海路开通至1800年代,中国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这在世界贸易史上实属罕见。

中欧海上贸易航线建立后,美洲白银通过太平洋运到马尼拉,再转至中国。

1590—1602年估计为5,010吨,1602—1636年约8,400吨,1636—1644年约10000吨,就这还不算走私,没有计算在内的白银数量。

看清了,这里用的是吨,而不是两。

1吨=1000千克=1000*1000克!

也就是一吨白银,等于一百万克。十吨千万,百吨一亿,千吨十亿,万吨百亿,十万吨就是千亿克。

一克白银在21世纪新中国,2026年是五元钱左右。

换算成人民币就是5000-6000亿。

这还只是白银,就更别说朱子龙手上还有大量的古董,和金元宝,以及各种宝石了。

如果全换成人民币,估计朱子龙现在的家底,相当于新中国一年的几十万亿税收gdp,也差不了多少。

当真是,朱子龙现在是世界第一有钱人,一点也不是夸张的说法。(当然,前提是他不怕引起现代金融风暴)!

-

这还没完,如果明朝这边朱子龙可以占领全世界,那么相当于多了一个地球的资源,全归中国人所有。要知道,白人们大航海时代,也只不过抢了半个地球的地盘,还不是什么都抢的到。

2005年世界银储量和储量基础,分别为27万t和57万吨。

这还是暂时探明的,随着技术的发展,还会发现地底更深处的白银矿区。说是有几百万吨一点也不过份!

朱子龙甚至于怀疑,在东胜神洲的土地下面,矿产更加丰富。

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天,他手上的白银实质价格或者说,购买力连铁和铜都不如,那是完全有可能的。

再说了,这地下也不只有银矿而已呀,伴生的金矿,铜矿,各种金属矿,宝石矿,价格几何,想想就头皮发麻。

大明缺的不是银子和钱,少的是科技成果。

明末税收一直面临两个困境一是“收不拢“,二是“收不到”。

简单地举例:a地需要军费,包含军饷的白银,军粮,草料。b地税收折银,c地缴纳粮食,d地缴纳草料。在调配时,b地的白银会运往太仓,然后拨给a地,而c和d地的草料直接运往a地。

实际情况更为复杂,难怪有人形容明代税收,比喻成“注入沼泽的河流,有无数的分叉和支流。”统一货币,发行新货币,最好是纸货币,誓在必行。

而且,不能是白银和铜钱。

铜钱的铸造成本很低,铸造技术也很落后,民间私铸铜钱成风。一个货币不健全,还混乱的时候,“一条鞭法”只会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

这一次回到现代,朱子龙几乎是没有做什么娱乐性的事情。

就是购好物资后,就跑了几个公司和地区,然后就是找来几个关于货币经济的专业对口人员。就以一国假设,规划一个货币计划,毕竟你让他一个人来想,或者是让明朝人来想,显然是没戏的。

没有统一便利的货币,就不可能建立可靠的财政税收。没有可靠的财政税收,政权就不可能稳定下来。

十几天的专业人员配合朱子龙的假设,就涉及到一系列的问题。

最后,以第三世界为例。

他们提议朱子龙搞盐本位!

这个提


状态提示:第972章 白银不当钱,我来盐本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