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两仪宝鉴>第十六章隋侯之珠

刘易把两条巨蛇的尸体扔在地上,找了个地方盘坐下来。.

“除了这里,你还知道有别的地方可能有阴寒性质的药材么?”

孟野摇了摇头:“就这里了,其他地方我不知道,更远的地方我也没有进去过,我估计像这样的地方不应该还有才是!”

刘易点了点头,沉默了一会,重新又进入了那个巨大的山洞,如果就这样回去,他不甘心。

刘易没有进入湖水,他已经看到了至少有十条巨蛇在小岛周围游曳,去那里就等于死,他没那么傻。

他想看看附近有没有其他特殊的药材或者物品,刘易这次寻找的很认真,几乎把这个大山洞里翻了个遍,甚至蛇洞里刘易也伸手探进去摸上两把,被咬很正常,不破皮对他根本没用。

被的没发现,刘易发现了一个很隐秘的山洞,被巨石挡了起来,如果不是刘易一寸一寸的搜索,压根就发现不了,这个山洞是机关开启的,刘易透视了一下,直接在旁边按了一下,一块石头凹陷了下去,挡住洞口的石头轰隆隆的移开了。

这山洞里有几具尸体,还有一些古书,尸体刘易没有管,他关心的是古书,古书刘易也没敢碰,这书存在的时间已经有几百年上千年了,如果触碰的话,书很容易就灰飞烟灭,有时候时光是不容易抗拒的。

没有碰,不带表刘易没办法,用镊子一捏开一页,刘易就看一页,被捏下的书页已经彻底粉碎了。

“原来这几个人当年是养蛇之人。”

看尸体身上全身乌黑干瘪,没有丝毫腐烂迹象,刘易可以确定,这几个人被蛇反噬而死,还有一个人尸体丰满、栩栩如生,就好像刚死一样,刘易从一些服饰和发饰判断,这个人是秦朝时期的人物。

刘易仔细的搜索了一下,没有找到任何值钱的线索,倒是发现了一些秦朝时期的铜器,这几个人应该是秦朝时期的人物,从秦朝开始在这里养蛇,铜器精美无比,在这里刘易找到了一个玉佩,这个玉佩能够表明这个人的身份。

玉佩上有个大大的阎字,除了这个玉佩,刘易也找到了族谱,族谱的开头就是大名鼎鼎的阎乐。

除了这基本书外,刘易还看到了一张蛇皮遗书,蛇皮书上面不是用墨汁书写,而是用鲜血写的,过了许多年,蛇皮上面的鲜血已经干涸,黯淡无光,勉强能够认识一些字迹。

从字里行间,刘易可以判定,那个在岛中央的就是至阴之物隋侯之珠。

隋侯之珠有个比较有意思的故事。

那是战国时候的一个秋天,西周的隋侯(今湖/北一带的封侯)例行出巡封地。一路游山玩水,这天行至渣水地方,隋侯突然发现山坡上有一条巨蛇,被人拦腰斩了一刀。

由于伤势严重,巨蛇已经奄奄一息了,但它两只明亮的眼睛依然神采奕奕。隋侯见此蛇巨大非凡且充满灵性,遂动了恻隐之心,立即命令随从为其敷药治伤,不一会儿,巨蛇恢复了体力,它晃动着巨大而灵活的身体,绕隋侯的马车转了三圈,径直向苍茫的山林逶迤游去。

一晃几个月过去了,隋侯出巡归来,路遇一黄毛少儿,他拦住隋侯的马车,从囊中取出一枚硕大晶亮的珍珠,要敬献给隋侯,隋侯探问缘由,少儿却不肯说,隋侯以为无功不可受禄,坚持不肯收下这份厚礼。

第二年秋天,隋侯再次巡行至渣水地界,中午在一山间驿站小憩,睡梦中,隐约走来一个黄毛少儿,跪倒在他面前,称自己便是去年获救的那条巨蛇的化身,为感谢隋侯的救命之恩,特意前来献珠。

隋侯猛然惊醒,果然发现床头多了一枚珍珠,这枚硕大的珍珠似乎刚刚出水,显得特别洁白圆润,光彩夺目,近观如晶莹之烛,远望如海上明月,一看便知是枚宝珠。

隋侯叹曰:一条蛇尚且知道遇恩图报,有些人受惠却不懂报答的道理。 据说隋侯得到宝珠的消息传出后,立即引起了各国诸侯的垂涎,经过一番不为人知的较量,隋珠不久落入楚武王之手。

后来,秦国灭掉楚国,隋珠又被秦始皇占有,并被视为秦国的国宝。秦灭亡后,天下大乱,隋珠从此不知所终,日升月落,大江东去,一度光彩照人的隋侯之珠已湮没在滚滚的历史烟尘中,不可复寻,只有这个充满人文关怀的美丽传说,依然隐约闪现在茫茫史河中,带给后人温暖与警示。

隋侯之珠原本为秦始皇所得,后来灭杀胡亥的时候,阎乐逼得胡亥自杀,后来赵高被夷三族,因为阎乐的妻子就是赵高的女儿,所以阎乐也应该被杀了才是,至于躲藏在这个地方的阎氏族人应该是逃窜至此的吧?

赵高不是阉臣,那是一个“宦”的误解,史记上没有记载赵高是阉臣,汉代之前的史书上都没有记载,史记上他是有女儿的。

当时有可能是阎乐得到了隋侯之珠,没有告诉赵高,而是给了自己的族人,隋侯之珠的魅力很大。

从洞里留下的一些资料刘易考证到,这里的蛇不是本来就有的,而是他们来了之后才开始大肆的养蛇,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出有灵性的蛇,然后获得更多的隋侯之珠。

刘易不知道应该耻笑还是无奈,一条有灵性的蛇,恐怕不是几百年能够培养出来的吧?一般的蛇也就二十来年寿命,突破寿命极限的蛇不是没有,可是绝对不会很容易。

隋侯之珠只所以有名,那是因为他是独一无二的,后世不可能再有,他们


状态提示:第十六章隋侯之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