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携美女闯三国>第四百六十二章 突发奇想刺杀****

王三意外离世,使王林只能与母亲相依为命,孤儿寡母身逢乱世,度日艰辛可想而知。直到董卓驱逐流民,用以阻挡李毅大军,王林意外的遭遇了李毅。从其外貌依稀看到了王三的影子,经询问王林果然居住于孙家庄,而他的父亲又是王三。得知故人已经辞世,并且因自己才生的病,李毅心中愧疚,下定决心要照顾这对母子后半生,以补偿自己的过失。这才有了王林进入兵营,并且成为李毅的心腹卫兵。

自赵铁、赵虎闯下祸端,挑起了与袁术的争斗,赵云不徇私情,将二人交出,让李毅随意处置。袁术虽为四世三公之名门,但在李毅眼中,他只是鸡鸣狗盗之徒,给他一个教训,乃是让他长长记性。赵虎和赵铁非但未受处罚,反而被李毅留在身旁。

李毅此次又突发奇想,要趁京城疏于防范之际,潜入城中刺杀董贼。而赵虎、赵铁、王林都不是建州人,冀州和京兆口音,成为李毅选中他们的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三人均为李毅的心腹,可以为他保守秘密。

当三人得知李毅的计划,都是大吃一惊,李毅微微一笑道:“董贼暴虐成***除之而后快,我意已决,你等无需多言!刺杀董卓非同小可,必须按照我之叮嘱行事,不可出丝毫差池,亦不可对外人道也,以免功败垂成!”

赵虎等犹豫再三,还是依命而行了,三人提前赶往长安。赵铁奉命潜入董卓宅邸,但相府戒备森严,软硬招式尽施,数次努力未能如愿。

按照李毅的指令,王林将进入司徒府,探听一个名叫貂蝉的少女。经历几次波折,王林才完成主公的首项任务,但司徒府规矩繁多,要更进一步,势必登天还难!王林凭借他机灵乖巧,在王允使出连环计的时刻,不负李毅重托,探知了董卓将入司徒府,并设法将情报传出。

当赵虎派人,将情报送至李毅手中。见自己想事情过于乐观,虽然三人传回的消息并不令李毅称心,但董卓将过司徒府,大有可能是王允按耐不住,要使用他的杀手锏了。董卓府有二赵监视,只要自己亲往,老贼的一举一动便可尽收眼底,大不了打一场持久战!

拿定了主意,趁张英赶往潼关之机,李毅道出了刺杀董贼的全盘计划。于冰闻言大惊,她回想起当年刺杀汉帝,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当即回绝道:“长安乃龙潭虎穴,只身犯险恐有去无回,非智者所为!”

李毅只惧怕张英,对于冰却有应对之策,见她说出不同意见,便微微一笑道:“此一时彼一时,当年我李毅武功微末,又是单兵作战。而如今凭借李家枪法之能,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同探囊取物。而我已经做了周密安排,只要吕布不在老贼身边,便可万无一失。不过此计划,还需冰儿鼎力相助,才可保我平安出城,否则李毅命丧黄泉,冰儿将悔之晚矣!”

放着阳关大道不走,非要闯那独木桥!于冰闻李毅之言,急得几欲哭泣,她含着眼泪道:“置于董卓死地也非难事,只要你我坚持晚归一月,集中全部力量,攻破长安城不在话下!何必要逞个人英雄主义?”

“强攻长安至少要死伤数万弟兄,这是万不可取的。再者说,能以一人之力除去****,为何要劳师动众?”李毅是下定决心,死不悔改。

于冰对丈夫几乎是言听计从,此次她虽据理力争,却无法改变他的主意。见李毅是王八吃秤砣,铁心要刺杀董贼,于冰也只好屈服,陪着李毅同往京城。

但在出发前,于冰还是传信张英,盼望她能奇迹般的现身,把这才不智之举消除在萌芽之中。

为了骗过长安城的守卫,李毅和于冰做了简单的装扮,在脸上粘了几缕胡须。两人的年龄原本三十出头,但保养得法,看上去要年轻十岁。如今冷眼看上去,与未化妆时判若两人。

带上十几名大汉,众人换上了便衣,趁天色未明,分成数个小队,直奔长安。

便是有一线希望,于冰也不轻言放弃,一路上,她东拉西扯拖延时间,盼望着张英能够赶到。但事与愿违,直到长安城东门,也不见她的影踪。

由于化妆的效果不错,李毅、于冰毫无悬念的通过了守军的盘查,顺利的进入了长安城。

入城后,李毅、于冰等找到与赵虎约定的酒楼,他们要了一桌饭菜,慢慢吃着等待着赵虎前来联络。多少天的忍饥挨饿,终于见到了美味佳肴,勾起了李毅的馋虫,他便旁若无人的大嚼起来。

于冰和余下众人,也是毫不客气,一桌子饭菜不到一刻钟,便盘净碗干。李毅吃饱喝得,精神为之一振,他打着饱嗝,眼盯着大街,心情是无比的迫切。

突然一个人纵马而来,李毅一眼便看出,此人正是赵虎。不待赵虎进入酒楼,李毅便风风火火的迎了出去。

见主公等待多时,赵虎尴尬的一笑,伏在李毅耳边,轻声嘀咕了几句。李毅微笑着连连点头。最后忍不住大叫道:“这事办得干净利落,我定叫他有来无回!”

李毅的失态,引来众多的目光,见自己成了众目睽睽的焦点,他才意识到这是龙潭虎穴。李毅忙回到酒楼,伏在于冰耳边低语:“董卓只身离开了相府,他的身旁未有吕布相伴。此乃天赐良机,你我按照原计划分头行动!”

于冰凝望着李毅,她眼中含着泪水道:“哥哥多加小心,若是不得下手,还可从长计议,万不能逞一时之勇!”

见于冰神情激动


状态提示:第四百六十二章 突发奇想刺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