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甲午之军工霸世>第二百零二章 这不可能(上)

费希尔见状十分愤怒,他再次拍了拍讲台道,“先生们,六艘海天级装巡的说法是扬子江口之战远东舰队的残余官兵所述,你们可以提出质疑,但除非有确凿的证据,否则皇家海军只会采信这些亲历者提供的情报,而不是听当时还在万里之外无所事事的闲汉胡乱臆测!”

“海军少将,请您注意自己的措辞!”,费希尔的群嘲激起了在场议员们的普遍不满,个别性格冲动的家伙甚至抓起身边的东西就往讲台上砸去,议长这个时候不得不警告了费希尔,同时也劝台下的议员们至少先听费希尔把报告讲完,否则一直拖沓下去,得要什么时候才能派兵远征啊?

遭到警告之后,费希尔在语气上稍稍收敛了一点,但他的论点却没有半点变化,“诸位先生,还有一个细节,可能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中国人消灭两艘百夫长级战列舰的时候其实只动用了两艘海天级装甲巡洋舰,也就是说,海天级装甲巡洋舰是在一对一的战斗中击沉了百夫长级战列舰,其战力之强显而易见。以我多年的经验估测,就算是我们引以为傲的君权级战列舰,也不是她的对手!”

费希尔这番话再次引来了普遍的质疑,君权级战列舰可是英国人的骄傲,怎么会输给区区一款装甲巡洋舰?不过费希尔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观点,然后这场发言就完全没法进行下去了

议长向海军大臣提出换一个代表来进行发言,海军大臣却表示了对费希尔的信任,虽然他并不喜欢后者,但必须承认,现在的皇家海军当中没有哪个人比他的业务能力更强,特别是在海军军械方面。

无奈之下,议长只能先让陆军代表发言,结果陆军代表的回答同样让议员们极为不满,他指出现在的中国已经今非昔比,而且对外极为强硬,若要逼迫其接受足以弥补开战及之前损失的苛刻条件,必须打得中国新政权伤筋动骨才行,那样的话至少需要20万陆军,而且还不能是凑数的殖民地军队,而将这么多精锐陆军派到遥远的东亚,现在的英国根本就做不到。

“除非是进行总动员,举国进入战时体制,否则帝国在东亚顶多只能投入几万陆军,可是总动员的代价实在太大了”,不久前第三度当选为内阁首相的索尔兹伯里侯爵越想越是眉头紧锁,这时他想到了那个还在与中国交战的东亚岛国日本,表情才稍稍好看了一点,“对了,日本海军虽然完蛋了,但他们的陆军还在,日本全力动员可以将陆军总兵力增加到几十万,有帝国的支持,就算是二三十万也派得出来,反正那些小矮子好养活。这样的话,帝国只需要出动5万陆军就差不多够了,可以让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出兵,那些罪犯的后代还是很有战斗力的”

但是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前提,那就是先得打败中国海军、夺取中国沿海的制海权,否则就算日本愿意借兵、也没法安全地运上大陆啊!而且如果时间拖得太久,搞不好日本反而会迫于中国海军的压力向其求和、甚至从此臣服于中国

于是问题又回来了,索尔兹伯里侯爵揉了揉自己隐隐发痛的太阳穴,一脸愁容地叹道,“要不,私下请费希尔过来谈一谈,我心里有谱了之后,再去做党内议员的工作,或许会好一些,那个家伙公开发言简直就像是在对所有人开炮啊!”

为了避免费希尔的臭脾气让自己下不来台,索尔兹伯里侯爵将费希尔的挚友著名军舰设计师威廉·怀特爵士也一起请到了唐宁街的首相官邸。

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面对首相的质询,费希尔摊摊手表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都已经毫无保留地写在了报告里,索尔兹伯里侯爵顿时就像被点着了的炮仗,爆炸了

“你报告中说的是什么鬼话!皇家海军需要出动超过八成的大中型战舰才有获胜的希望?就算两个一等列强联手,都不需要皇家海军这样倾尽全力!”,索尔兹伯里侯爵毫无首相风度地咆哮道。

但费希尔却毫不退让地表示,“其实那说的还是理想状态下,考虑到中国海军是主场作战,无论舰况还是情报都占优势,我们就算能将皇家海军能够远航的军舰全都派过去也很难取胜。这不光是我的意见,威廉也同样这样认为。”

“海天级装甲巡洋舰是一款划时代的新舰型,她的出现令世界上所有的战列舰和大型巡洋舰在一夜之间全都过时,单舰战力的差距大到了一定程度后,光靠堆数量是无法弥补的。何况中国人有六艘海天级装巡,而不仅仅是我们最初以为的一艘。”,威廉·怀特也立刻声援自己的好友,尽管公开承认他人的作品更好令其深感耻辱,但他并不是一个妒贤嫉能的小人,不如人就是不如人,自己会设计出更好的军舰来重新证明自己,而不是无视事实、贬低同行的成就。

比起才华一直没能充分显露的费希尔,威廉·怀特这个早就名声远扬的军舰设计师却是连外行都知道厉害的,索尔兹伯里侯爵一听,表情就变了,“真有这么厉害?它和各国现在的主力舰的差距,有当年君权级战列舰更出来的时候更大吗?”

“那怎么能比?”,威廉·怀特的回答先让首相大人一喜,但他接下来的话顿时就令后者看上去像是刚死了儿子,“呃,我是说君权级战列舰刚出来的时候相对于当时铁甲舰的战力优势不能与海天级装巡现在的优势相比。由于当时的炮弹问题还没解决,君权级战列舰其实很难在


状态提示:第二百零二章 这不可能(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