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年,走出悲痛的乌拉氏,领着儿女——大儿子扎西、小儿子蒙古,以及他们同父异母的妹妹赫舍里,一同整装回京。
这日是正月十一,刚过了年、下了雪,屋脊上一片银白。中堂府一片萧索,门头上连个红灯笼都没挂,两旁的石头狮子更显庄严肃穆。
乌拉氏下了马车,穿着棉袍的老管家迎上来:“夫人,中堂大人去上朝了,您的住处安排到后院的厢房,一早夫人吩咐小的就打理好了。”
乌拉氏淡淡地说了一句:“有劳管家了。”
就在此刻听到府外一声马鸣,那马蹄落地以后,便有人冲进来说道:“不好了,中堂大人被皇上带去宗人府了。”
此人口中的“中堂大人”,正是颇有名气的索尼索大人,也即赫舍里名义上的二叔。
“我认得你,是索尼的随从。”乌拉氏一听,忍住不安问,“究竟怎么回事?”
这位随从苦笑着开始讲述:
顺治爷自从痛失董鄂妃后,就忙着为她风光大葬,整日里不务朝政、专心学佛。而如今缅甸叛军又有大动作,索尼见事态紧急就冲进御书房,被皇上的总管太监吴良辅拦住。
索尼不听劝,伸手就给了吴良辅一个耳光,冲进去逼皇上上朝。而后皇上着人让索中堂进宗人府学规矩。
“这宗人府并不是处理百官的地方,老奴也看不明白皇上的乾坤。”随从顿了顿,又说了一句,“今儿个一早,中堂大人突然对我说:‘我若回不来,你便让少夫人,带着大爷的灵柩去宣武门哭丧吧’。”
赫舍里听罢就觉得不对,这其中一定暗藏玄机,于是她开口问道:“你把玛父的原话给我学一遍。”
便听那随从说:“中堂大人言道:‘老祖宗今早上去白云观烧香了,为大清国祈福,二爷送着去的,怕是要下午才能回来;我要是回不去,你就让少夫人去宣武门哭丧。’”
赫舍里立刻明白其中端倪,肖凌眼睛也心中一动,道:“看来小姐明白了,真是聪明绝顶。”
就听赫舍里沉声说:“备车,我要去白云观烧香,为阿玛祈福。”
乌拉氏是个心如明镜的人,转念间已领会了其中的意味,笑道:“我这就遵从大人吩咐,前往宣武门。”
乌拉氏心中明白,索尼是要她哭给天下人看,让顺治爷有所忌惮。
这样一来,皇上但凡有一点心,就不会再荒废朝政了。他就该明白,赫舍里氏在库伦贝尔城,为大清国流了多少血,就算不犒赏也不该赶尽杀绝。否则,谁还愿意为大清国流血,谁还愿意对他这个皇上说真话呢?
乌拉氏赶往宣武门时,赫舍里正与肖凌启程去白云观。一路上人流嘈杂,她心里越发烦躁,真可谓树欲静而风不止。
一旁的肖凌默而不语,良久长叹道:“小姐,你觉得咱们今天能见到老祖宗吗?”
“不知道,看看缘分吧。”赫舍里幽幽地说,用手撩开车帘,往银装素裹的永宁巷子里看去。
马车路过哈德门的时候,赫舍里听见外面的喧嚣声,撩开帘子一看,就见九门提督的府衙外围满了人。
府衙门口跪了个容貌清秀,面带哀容的书生,他冲着衙门口喊道:“天理不公!我的文章并无不妥,为何要取消我会试资格?”
“别在外面吵吵了,这是都察院下的文书,考官说,你写的文章看不懂,让你回家种地,别在这现眼。你就是告到天上去也没人搭理,识相的一边呆着去。”一个衙役开口呵斥。
就听见这书生哭道:“我周培公,读书二十余载,写的文章怎会有人看不懂?”
“大人说了,你的阐述主线不明,让你回家种地。”衙役又冷冷地说了一句,便不再理这书生。
赫舍里见他可怜,便走过去问道:“请问这位先生高姓大名?有何冤屈?”
“在下周培公,顺治七年的秀才,这次入京除了会试,却无端被除了名。”周培公见眼前的小姐年纪虽轻,可是衣着华丽、面貌出众,必是名门闺秀。
“先生可否详述一下此种关节,若是能帮忙小女自会尽力。”赫舍里一笑,见这男子呈上试卷的副本,举目一阅,文辞精妙,条理清晰,见解不凡,便知没人会看不懂。
这都察院的考官,多半是收了银子故意打发他回去,这周培公一介寒儒,朝廷里没有门路,一切还不是任由他们瞎说。
赫舍里不明所以,于是开口问:“你既然得中秀才,为何不让你会试?”
“都怪在下多事,日前京里的秀才举行赛诗会,在下也应邀参加了,席间大家作诗咏梅,我即兴也作了一首咏梅,因为诗文中没有梅字,就被人说做是诗文不通,考官哈姆里大人正好也在席间,便有个举子说我是买通官员才通过乡试的。于是哈姆里大人,就要剔除在下的会考资格。”周培公苦笑道。
“而后呢?”赫舍里叹了口气问道,心中有些难过,自古科场黑暗,官场**,想要消除怕是很难。
“在下无奈拿出自己卷子的副本,呈给哈姆里大人,谁知他竟说我的文章不知所云,而后当场勾红,剔除了在下的会考资格。于是在下告到顺天府,顺天府尹拒不受理,只跟在下说:“你是丁酉年科场舞弊案的相关人物,谁也救不了你,能够留条命就不错了。”
周培公苦笑道:“过后在下才知道,这是有心人在设局。听说九门提督隆科多为人正直,所以便来求隆科多替我伸冤,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