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大时代之1983>第160章 一通电话

第160章一通电话

贺敬之作为中宣部的副部长能出面发表这么一篇评论,那绝非什么简单的事情,尤其是他担任了国家高层工作的情况下。

中国只要你位高权重,那你就不仅仅是一个普通人了,你的一言一行所代表的并不仅仅是你个人的意志,多的是国家或者是某一个阶层的想法和意见。

这是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所形成的独有的惯性。

就像是钱学森,他《解放日报》上发表评论表达他对于科幻小说的厌恶,这或许只是他个人的感受,可是其他人却不会这样想,所以才会掀起评论界、科学界和科普界的又一轮对科幻界的攻击。管这样的结果未必是钱学森想看到的,想做的。

所以,当贺敬之老先生的那篇频钠缆邸吨泄青年报》上一经刊登,就引起了诸方猜测。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国家要放松对科幻小说的管控了吗?

很多人的心底里一下子就浮起了这样的联想。

而同样有这样疑问的《阅读》杂志社主编土长申则诧异之余,直接接通了贺敬之的电话。

“贺老,这是怎么回事啊?国家要放开对科幻小说的管控了吗?”土长申根本顾不上和贺敬之寒暄,一听贺敬之的声音就迫不及待的张口问道。

“什么意思?”听到土长申没头没脑的问话,贺敬之明显有些纳闷。

“哈,您老不是《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伤心者》的评论吗?”

“哦,你说这事啊……归根到底还不是你们《阅读》搞出来的麻烦吗!”电话里贺敬之调笑道。

“呃……”

“当初《阅读》创刊前,你不是让我看过一篇《乡村教师》吗?我记得当时和你说起过耀邦同志对精神清污运动扩大化的批评,还说只要是思想观念过硬的文章、只要是好的作品就放心大胆的刊登……”

“嗯,是这样的,我还记得把那篇《乡村教师》给您传真过去后,您还专门打来了电话称赞这是一篇很好的小说呢!”听到贺敬之的话,土长申附和道。

然后他就有些奇怪的问道:“可这和《阅读》杂志社有什么关系呢?”

“有什么关系?关系可大多了!你这个月是不是经常被有关机关和有关领导叫去谈话啊?”贺敬之问道。

“呵呵,您知道啦。”土长申打了一个哈哈。

正如贺敬之所言,当第一期的《阅读》出版以后,土长申确实受到了非常大的压力。

贺敬之电话里说是谈话,其实是批评和教育。

就两天前土长申还专门代表《阅读》杂志到上级部门做了检查。

人民出版社的有关领导、中国出版部的有关领导以及其他相关的部门及领导都曾找土长申谈过话,创刊期上的那篇《读书无禁区》自然是主要的对象,可是戈文的《乡村教师》也是一个重点目标。

管《读书无禁区》一文的创作者是中宣部闻出版局理论处处长李洪林,管《乡村教师》的刊登经过了贺敬之的同意,可是现的中国,现的党内,思想其实还是没有达成高度的统一的。有时候中宣部认同的,文化部并不一定认同,有时候文化部认同的,组织部又不一定认同。

《阅读》杂志虽然是一家刚刚创刊的杂志,其实早已经成为了某个层面斗争的战场。

这个战场虽然斗争激烈,可是并不为大众所知,当读者们满心欢喜的看着一本非常棒的杂志时,根本不会想到这本杂志背后的阴影。

若不是《阅读》只是人民出版社的一个编辑部,并非**的出版机构;若不是决定创办《阅读》杂志的三联书店的老领导们有先见之明,故意将《阅读》编辑部安置了上海,远离了北京那个政治漩涡;若不是三联书店的老领导们故意搞乱了《阅读》编辑部的编制——《阅读》杂志由国家出版局政策研究室领导,用三联书店的名义人民出版社出版,恐怕《阅读》杂志社早第一期发行之后就直接停刊整顿了,那里还容得下土长申们继续组稿第二期!

毫不夸张的说,《阅读》杂志社的运作能如此大的自由度,是土长申的老领导们政治智慧的结晶,是他们试图恢复五四文化传统,想要改革开放的中国开辟一款追求**思考、自由精神,不断思想的禁区进行突破的家园!

可是即便《阅读》杂志高举“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大旗,响应国家“破除迷信,探真理”的号召,提倡“读书之风,思考之风,探讨之风,和平待人之风”,也引来了一部分人的不理解。

批评、攻击随即而来,而土长申作为杂志社的主编自然就是第一个出气筒、第一个被批评教育的对象了。

“长申啊,去年的那场精神清污运动虽然已经被遏制住了,可是深层次的思想意识依然还没有断流。”

电话里贺敬之的语气有些沉重,“清污运动不是要整几个知识分子,不是整几个开明的文化官员。这场运动深层次的原因是一部分中央领导人反对随着改革开放政策而涌进国内的西方思想,一些领导人对于现国内已经涌现出来的追逐和崇拜西方的思想、文化的现象,对于西方思想带给国人的影响有了很深的戒备……他们的观点不能说是错误的,可是太过于追求政治斗争,恐怕会给我们国家的发展带来不好的影响啊!前些年那样的灾难又一次就足够了!”

“我之所以发表那篇评论并不是支持科幻小说,我只是比较欣赏那个叫


状态提示:第160章 一通电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