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1899大时代>第八十章 罗斯福带领的美国

第八十章罗斯福带领的美国

在民族主义的浪潮兴起之后,人民战争就是帝国主义者和殖民主义者最为害怕的事情....之一。在北美独立战争时期,在拿破仑战争时期,在布尔战争时期,在.....在无数个战场上,民族主义都证明了它强大的力量。

精神原子弹不是万能的,但是有精神的加持,就让军队和百姓能够承受更高的伤亡。像是沙俄帝国和某个世界里面的k,你说它腐败不腐败?肯定是腐败的,这两个势力的上层都快烂透了。

就是这么腐朽的势力,在得到了民族主义的加持之后,照样能够横行一方。当然,光有精神也是不够的,物资和精神,两手都要硬,两手都要抓。

从北方吹起来的这股抵制美国人的浪潮一路南下,席卷了整个中国,给了在中国的美国商人以沉重的打击。南方是英法的势力范围,特别是长江流域,更是被英国人视为禁脔。美国人好不容易才靠着“门户开放”,“列强一致”等东西打开一条裂缝,将触角深了进来,现在是一下子就被打回了原形。

以杨洪森为首的江浙系趁着这个良机,一下子就将美国人的势力完全的排挤了出去。其他的财团和势力也都跟在江浙系后面落尽下石,这个年头,什么都比不上赚钱来的有说服力。

伸向南方的手被砍断了,已经打开的北方市场也丢的七七八八,美国国内立刻就吵翻了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的中央集权程度并不高,各个州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军队和律法,他们可不管政府怎么解释,只知道因为政府的某些举动,使他们的钱包遭受了损失。

那些一时间没有事情可以做的不明真相的群众在别有用心之人的唆使下,在很多的地方开始了散步。对这个美国政府还是不怕的,镇压人民是他们的拿手好戏来着,但是这些工人和农场主背后那些人就很要命了。

要是应对的不好,民主党的那些人就要搞出一些事情来了。这个时候正是西奥多*罗斯福的第一个任期才过了一半的时候,他还想着要连任来着,可不想因为处置不当而被大财团们抛弃。

说到底,《排华法案》针对的都是底层的华人,也只有那些苦哈哈的爱尔兰移民和穷的叮当响的牛仔们们才会为了这个欢呼。上流社会的那些富人们,只不过是顺水推舟而已。

西奥多*罗斯福是个很有见识也很有魄力的人物,他是在前任总统威廉*麦金莱被无政府主义者刺杀后以副总统身份出任总统的。当时他刚四十二岁,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在任总统。

在另外一个世界的历史上,西奥多·罗斯福在总统任期内,对国内的主要贡献是建立资源保护政策,保护了森林、矿物、石油等资源;建立公平交易法案,推动劳工与资本家和解。对外奉行门罗主义,实行扩张政策,建设强大军队,干涉美洲事务。罗斯福因成功地调停了日俄战争,获得1906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是第一个获得此奖项的美国人。

当然,我们都知道诺贝尔和平奖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位罗斯福总统在任上所做的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事情,就是后来的剩余庚子赔款退还生到美国留学的事情。

美分大概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培养出来的,在那之前,美国在中国的影响力是远远不能和英国,德国,法国等欧洲列强相比的,就是连日本它都比不过。

作为一名有左翼倾向的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很早就想要对国内的那些大托拉斯动手了,奈何一直找不到什么好的机会,也只能通过《反垄断法案》将一个个的大财团告上法庭。现在一下子出了这么一个事情,罗斯福就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随着美国国内政坛的变动,世界的局势也慢慢的开始有了新的变化。“昭昭天命”的美国人像是被人抽了一鞭子似的,开始走向了扩充军备和向外扩张的道路。虽然他们之前也已经在菲律宾这里显示过肌肉了。

十九世纪末的时候,美国就已经为了这个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力量,和德国法国俄国等列强一起成了第二梯队的一员,就只在英国之下。垄断资本财团迫切需要开辟新的市场、投资场所和原料产地,于是各种宣传机器大造对外扩张的舆论。但是正当美国准备向海外扩张时,整个世界已为老牌殖民大国瓜分完毕。

美国人满世界的仔细找了一遍,就西班牙现在占着大块的膏腴之地又实力低下了。正好菲律宾又爆发了民族起义,美国人便趁这个机会将菲律宾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但是民族主义的浪潮不是那么好镇压下去的,就是到了1903年的时候,菲律宾还经常的爆发各种奇异,牵扯了美国人很大的精力。

不过这些事情暂时的和中国都还没有太多的关系,隔着一整个太平洋,没有强大的舰队,最多也就只能是在经济上做些文章了。这也是陈诚毫不在乎美国人的反应,借着《排华法案》就将美国人踢出去了原因之一。

要是换了英国人,他就得多考虑考虑了。别的不说,光是英国人的亚洲分舰队,就足以将西北镇守府麾下的那几艘小炮艇碾成齑粉,然后就能将他们建立在青岛的那个造船厂轰成碎片了。

这个时空里面,没有了庚子赔款,没有了留美基金,美国人想要扩大在华的影响力,那就只能想别的办法了。在《排华法案》废除之前,中国这个市场他们是不用想了。

对于这样的结


状态提示:第八十章 罗斯福带领的美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