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1899大时代>第十章 俄国人的传统

第十章俄国人的传统

出现在西伯利亚第三军的侧翼的,是日军的近卫师团。这个师团虽然战斗力不能称之为日军的几个常备师团中的最强,但是它的装备一定是最好的。

“近卫”这个词源自于奈良时代。奈良时代守卫皇宫的“近卫府”就是它的语源。明治时期为推倒幕府重建皇权而募集的萨摩(现在的南九州)、长州(现在的山口县)、土佐(现在的高知县)这三藩的的御亲兵,就是近卫师团的前身。1872年御亲兵被改称为近卫兵。1891年12月14日,近卫师团诞生了。

近卫师团的兵员来自本乡、宇都宫、佐仓、水户这4个连队区。而大正时代以后,步兵和骑兵从全国,炮兵、工兵和辎重兵从关东地方的师团管区(第1和第14师团)中抽调精锐。为了保护皇宫,就要尽量选拔优秀的士兵来组建近卫师团。所以当初被配属在近卫师团的士兵也被世人看作是精英。如果身边有亲戚在近卫师团服役的话,那么这家人就会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感觉,那种自豪感也不用说了。

师团被建立后,最初的国外远征是甲午战争。当时的近卫师团只有步兵第1到第4联队和近卫野炮联队,其他一概还没成立。但是师团被动员时候,是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的11个月之前。

日俄战争爆发后,近卫师团从朝鲜半岛南浦登陆,配属第一军参加了这次的辽阳会战。

作为护卫天皇的大日本帝国第一师团,近卫师团的士兵们的士气很高昂。在打穿了俄军的一处战线后,他们就直接的从撕裂的战线上冲了进来,运动到了西伯利亚第三军的侧翼,准备以经典的侧翼攻势来将眼前的俄国军队击溃。

靠着狂热的精神和无比的悍勇,这些身材相对矮小的日军士兵们在很断的时间内就展开了阵型,用娴熟无比的技战术将西伯利亚第三军压的抬不起头来。因为是以飞快的速度突进到了第一道防线的后方,他们的进攻就达到了奇袭的效果,给根本就没想到日本人会出现的这么快的第三军造成了混乱。

“前面什么情况?”马尔丁若夫对前去侦查回来的格罗姆道:“日本人是在进攻吗?”

“是的,”格罗姆用树枝在地上随手画了起来,“这边是我们的人,日本人在这里,高粱地前面的开阔地上......这里是他们的炮兵阵地,没有重炮,只有四门速射炮。”

“他们的重机枪阵地布置在什么地方?”马尔丁若夫很仔细地询问这各种细节,“炮兵的边上有步兵的保护吗?”

“没有,我没看到他们的重机枪阵地,”格罗姆道:“他们的炮弹数量似乎不是很多,边上有几十个步兵,大概是一个小队的兵力。”

“这样啊,”马尔丁若夫对着地上简陋的图像思考了几秒钟,然后道:“你说边上有一处高粱地?”

“是的。”格罗姆很肯定地道:“我就是趴在里面观察的。”

“你都能趴在里面,那高粱长得一定很高了?”马尔丁若夫眼睛一亮,“你说,我们能不能通过这里突袭他们的炮兵阵地?”

“肯定是可以的,”格罗姆道:“只要弯下腰,根本就看不到人了。”

“那好,我们就从这里进攻!”

命令一下,毛熊们就开始动了起来。这些沙皇的灰色牲口们,来自于苦寒之地,有着残暴和都m的属性,跟在马尔丁若夫和格罗姆的身后,就向着那块高粱地里面摸了过去。

这么多的灰色牲口们通过高粱地,自然不会是毫无动静。但是日军是被前方的战事吸引了注意力,另一方面,则是日军阵地上的声响也不小。四门速射炮以每分钟两发的速度在向着俄军的方向上发射着炮弹,还有步枪射击的声音,骡马的嘶鸣,人类的嘈杂声.....

这一切,都在突然窜出的毛子们狂吼着的“乌拉”声中被凝固。

“子弹是笨蛋,刺刀是好汉,”马尔丁若夫用尽了胸中之气,怒吼道:“乌拉!”

“乌拉,乌拉!”

毛熊们从高粱地里一跃而出,挺着刺刀就往日军的阵地上冲去。前面的人奋不顾身地冲进了日军的阵列,后方的人则是对着日军的方向随随便便地将枪膛中的子弹打掉,跟着也一起冲了过去。

“........该团在行军途中获悉日军已出现在西伯利亚第3军的翼侧,马尔丁诺夫不等命令,主动改变行动方向,转向西面,从高粱地隐蔽机动到日军近卫师的翼侧,突然以刺刀白刃战打退日军近卫师,形势转而对俄军有利。这是俄国军官发挥主动性的罕见的一例。但俄军东部集团指挥部不敢利用这一有利形势扩张战果,坐失战机......”

1904年8月26日,日第4、第2军开始进攻掩护通往辽阳的最捷径的俄军。中间突破受阻之后,日军缓慢迂回俄军右翼。库罗帕特金担心俄军有被全部包围的危险,乃下令全线撤至第2道阵地。俄军撤至第2道阵地后,仍保持原来的部署,大部兵力作为预备队,在一线展开的兵力不过40,打法也仍然是等待日军进攻。

日军的兵力部署也大体如前,企图也仍然是围歼俄军。但接受前一段作战的教训(各路部队攻击时间不统一,使俄军可以自由机动其预备队),于8月30日以3个军的全部兵力同时发起进攻。俄军以机枪、火炮和刺刀顶住各路日军的进攻。双方激战1整天,日军被迫后撤。

日军正面进攻受阻,乃于当日(30日)夜间,派第1军部


状态提示:第十章 俄国人的传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