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1899大时代>第二十二章 包围

第二十二章包围

随行的两个炮兵旅接到命令后,很快的就再用炮弹将俄国人的战线洗了一遍。每一发炮弹落下,大地便是一阵的晃动。泥土飞溅,弹片四射,硝烟笼罩在了这一片的土地上。

炮兵旅这种东西是在西北镇守府在钢铁产能大爆发之后才编制出来的。每一个独立炮兵旅分为观测营,一个加农炮团和一个榴弹炮团。总人数在三千人左右,编有十二门120加农炮,十二门105轻型榴弹炮和十二门75速射炮。

在计划中的还有另外一种炮兵旅的编制,去掉了75速射炮,代之以四门制的155榴弹炮。这样的火力在远东的战场是足够用了,如果不是太过剩的话。

李定远他们之前在廊坊等地奋战的时候,是被列强联军的重炮给打的抬不起头来。自那之后,大部分的参与者都变成了大炮兵的拥护者。口径越大越好,数量越多越好。所谓的“多就是好,大就是美”这种话很快的就在将领和军官之间流行起来。

至于普通的士兵,对此也是句双手赞成的。那些硬又黑的粗管子,看着就让人觉得有力量的感觉,看了就让人觉得安心。

两个炮兵旅加上两个师的师属炮兵,一共接近有两百门大炮,每分钟的投射量就足以将一个旅的步兵报销掉。看着无数的炮弹落在俄军的防线上,李定远是大为振奋,然后又道:“这轻型榴弹炮的威力,就是比不上重型的啊。”

155榴弹炮的威力他也是见过了的,那种一炮下去地动山摇的感觉,想起来就让人觉得有一种血脉喷张的感觉。他自负武功过人,在军中能稳胜他的人不超过三个。但就算是他这样的高手,也是不能硬抗那种威力的。

而据他所知,太原重工正在研制一种280口径的就已经不是人力所能抗衡的,那280口径的大炮,威力又不知道会高到哪里去了。

又是两个小时的炮击,俄军的阵地上已经完全的看不出来有防御设施的迹象了。事实上,第一次的饱和炮击,就将俄国人布置在第一线的部队消灭了将近三分之一。在这之前,俄国人从来没先过他们会受到这么勐烈的炮击。

在上甘岭战役中,美国人曾经说“中国人的炮弹像是雨点一样的落下来,每六秒钟就有一发炮弹爆炸,让人觉得像是身处地狱之中”。而上甘岭上的中国人则是感慨美国人的炮弹就像是不要钱一样,每秒钟就有六发炮弹落下,地面上根本就不可能有活人存在。

现在战争就是在火力的地狱中展开的,能够忍受这样的火力,并将同样的火力扔到敌人的头上的军队才能够赢得胜利。俄国人是很勇敢,是被称作是灰色牲口,但就算是牲口,也是不可能用**去抗衡钢铁的。

除非是有着像旅顺那样的要塞,不然的话,在平原上和拥有这么大的火力优势的一方打阵地战,就只会像是挡在史的车轮前面的螳螂一样地被碾成齑粉呀。

要说俄军的装备,放在几年之前,也能算是的上世界一流的水准,怎么都不会给身为列强的沙俄帝国丢脸。但是二十世纪是科技大爆炸的十时代,武器的跟新换代也是快的不行。沙俄帝国在二十年前或许还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力量,但是到了现在,就已经只能算是地区性的强国了。

哪怕它还有着广阔的土地和众多的人口,但是现在的俄军,无论是汇总极强的数量,还是大炮的数量,都处在了绝对的下风。至于大炮的质量,那就是更不提了。

在开战的第一天,俄国人的大炮还显示了一下存在感。然后就被配备了便携式计算机的中国炮兵在二十分钟之内找到了,再然后,加农炮团的三轮齐射,就把那两处的俄军炮兵阵地连同上面的大炮一起给报销了。

接下来的战斗很呆板,甚至可以说有些无聊。按照李定远的说法就是“大炮轰完步兵冲,步兵冲完炮兵轰”,固定的套路,呆板的战术,因为有着远超俄国人的重火力,就发挥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俄国人第一道防线没有守住,第二道防线在同样的战术下一样没有守住,期间,哥萨克骑兵还想绕道攻击中方军队的后方,却一头撞上了正在侧翼待命的蒙古骑兵。

战马奔驰,刀光闪烁,在平原上,骑兵对步兵有着天然的优势。

那些哥萨克,都是世代从军,曾经在欧洲和亚洲都留下了赫赫威名。然而这已经不是靠着个人的勇武就能横行天下的时代了,在速射炮和重机枪阵地的面前,再多的骑兵也只有撞得头破血流的份。

俄军骑兵集群被碾碎之后,中方的蒙古马队顺势向着俄军的后方包抄了过去。这不是李定远视线安排好的剧本,而是前线的军官自发的行为。在蒙古高原上,他们经常用这样先防守,然后反击的战术,效果很好。

这一次,带队的军官们只是将用的纯熟的步骑联合战术用了出来。被追上的哥萨克们失去了战斗的意志,四下溃散。蒙古人没去管那些逃跑了的敌人,他们的人手很多,后面赶上来的步兵会处理掉失去了组织度的敌人的。

他们一直向前,一直向前,直到将敌人追到了一条河流的边上。看着在河边越聚越多的敌人,蒙古人放缓了马速,慢慢地整里队伍,用排枪在远处不紧不慢地收割着敌人。

蒙古人越来越多,那些哥萨克在争吵了一阵之后,一起拨转码头,对着结冰了的水面就冲了过去。这虽然已经是十月末了,可是河水不是过是刚


状态提示:第二十二章 包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