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奋战在第三帝国>第九十八章:彷徨的德皇

谢谢我的a的打赏,也谢t244投下的满分评价票!

【推荐票不投也是浪费对不对?所以请投给作者君!】

…………

位高权重的人在“啦啦”发表自己的看法,看似讨论非常激烈,但只有一个核心,那就是争取最后的机会,将协约国中除了法国的军队之外,全部赶下海。

参谋本部依然坚信一点,只要英、美、中等主力在欧洲大陆失去立脚点,虚弱不堪的法国除了投降再无其它出路。他们为此甚至拟定了一份自认为仁慈的和约,想要的仅有法国北部的一些区域,并非是想要灭亡法国。

要是不知道德意志本土的社会情况,看到这么多大人物信誓旦旦说新一轮的攻势必将会使得战局发生极大扭转,真的好像只要是赢了下一场战役,第二帝国就会获得战争最终胜利似得。

【哪怕是法国真的投降,得到了美国和中国加盟的协约国另一轴心英国,他们也不会这么善罢甘休?】

不是没人提这个茬,但是他的声音很快就被其它声音淹没。

接下来又有人提到了中国远征军,让走神中的李奇稍微集中了一下精神。

“是的,中国的军队表现出非凡的坚韧性,但他们仅有的也只是坚韧。”保罗.冯.兴登堡抖动着他标志性的大胡子,说道:“除了坚韧,他们的战法落后,甚至无法纯熟地应用新式武器,不是吗?”

“但他们相比起协约国的军队,确实能够顶住惨重的伤亡还固守阵地。”埃里希.冯.法金汉脸色严峻:“事实上我们被挡住了,被我们一直看不起的中国军队挡住了,并且不是一次、两次,是连续五次全部被挡住!”

曾经发表过****论的德皇威廉二世,他的精神状态很不好,低声呢喃了一句:“曾经我们与他们的关系很好,可是……”

德意志第二帝国与中国……不!是满清,两国在俾斯麦和李鸿章时代关系确实很不错,双方在战舰交易上不止一次合作愉快,可惜的是随着威廉二世掌权,满清也想要从第二帝国继续订购战舰,被威廉二世拒绝了。那是因为威廉二世也想要自己建设一支强悍的公海舰队,认为没有多余的船坞,再则是满清出的价钱过低。

“那个时候,几千西方军队就能打进满清的首都,迫使他们的皇帝和太后逃跑……”威廉二世用着满满不解的语气:“怎么才过去几年,中国的军队就变了个样?”

目前协约国并没有因为法国失去战争潜力而实力受损,反而是因为世界第一工业国家美国和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加入,让协约国变得前所未有的“强壮”。

想想看,美国能够用自己的工业实力为所有协约国提供军工,中国那庞大的人口可以为协约国提供数量庞大的士兵,这样的结合别说是单单针对德意志第二帝国,哪怕是单单中国与美国联盟,一些人猜测以两国的“完美结合”都可以挑战整个世界了。

“陛下,之前他们是被少数非本民族的人奴役和统治,作为奴隶不会真心诚意为奴隶主而战。”奥古斯特.冯.马肯森压低了声音:“这样的情况我们在东线也遭遇到了。因此我们在东线的战争进行得非常顺利。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掌握在满清的手中,协约国以解除不平等条约为诱饵,觉醒了民族意识的中国人,他们虽然训练不足又战法落后,但他们带着勇于牺牲的信念在战斗。”

奥古斯特.冯.马肯森可是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的征服者,他是德皇威廉二世在东线最为成功的陆军指挥官之一。从战绩上来讲,他甚至超过了帝国宣传部一直强力宣传的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因此,他讲的话自然是被德皇威廉二世听了进去。

“是啊,民族信念!这个是可怕的意志,我们因为这个而崛起……”德皇威廉二世看了一眼正在说话的埃里希.冯.法金汉,然后说:“现在正因为这个而在面临崩溃。”

奥古斯特.冯.马肯森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能是沉默以对。

德皇威廉二世也在沉默,过了一小会,说:“希望如他们所说的,一次进攻就能决定战争最后的胜利。”

奥古斯特.冯.马肯森依然沉默,脸色却是变得很差。

所谓“一场进攻决定最后胜利”,这个口号是保罗.冯.兴登堡喊出来。他与埃里希.冯.鲁登道夫一直在信誓旦旦地向德皇威廉二世保证,只要这一次决战可以获得预期目标,那么不但会改变战争情势,法国投降之后第二帝国也能够从法国那里获得想要的一切,然后改善国内的民生情况。

类似的话保罗.冯.兴登堡和埃里希.冯.鲁登道夫已经不止时候说过一遍,事实上在东线的沙皇俄国崩溃之前,他俩也说过能够从俄国获取想要的资源,可是不管从社马临时政府还是苏维埃政权都没有得到言论中的好处。

发生在1918年2月18日的“春季攻势”,不就是因为那样而发动的吗?

这一场名为“春季攻势”的起因是,作为和谈首席代表的托洛茨基却不同意列宁的意见,拒绝放弃波兰、立陶宛,以及爱沙尼亚、拉托维亚、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德军所占领的地区。托洛茨基还公开讲话,说要恢复自己的军队,结果让第二帝国找到了借口,发动了新一轮的战争。

也就是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新生的苏维埃共和国面对德军的进攻,是一副毫无还手之力的惨况。德文斯克、坡罗茨克、奥尔沙、明斯克、普斯科夫等城市


状态提示:第九十八章:彷徨的德皇--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