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新中华1873>第三十一章 争论

【最新播报】明天就是515,起点周年庆,福利最多的一天。,这次的515红包狂翻肯定要看,红包哪有不抢的道理,定好闹钟昂~

刚高兴两天,就来了一个添堵的消息,贝锦泉从福州传信过来,闽浙总督李鹤年向朝廷参了一本,说夏云桐在淡水厅拥兵自重,存不臣之心,还残害地方士绅,罔顾国家法度等等。

夏云桐觉得不能任人诽谤,因此大陆之行更加急迫,而且德英日三国政府的批复,也需要一段时间,不如抓紧时间去大陆走一趟。

只是该去找谁呢?

夏云桐觉得要达成自己的目标,想来想去,最合适的人只有李鸿章。

此人是慈禧眼前的红人,身兼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而且思维相对开明,只要说服了他,就不怕别人嚼自己舌头;

同时也可借其推销华夏银行的理财产品,并为自己搜罗人才,可谓一举数得。

只是怎样才能说服这位朝廷重臣呢?

与此同时,遥远的日本东京,明治天皇正在举行御前会议。

议事厅巨大的窗帘遮住了阳光,外面是夏日炎炎,但厅内却是一派肃杀气氛。

明治天皇端坐中央,面无表情,一声不吭,众多大臣分立两旁。

他虽然地位尊崇,但此时毕竟还年轻,大政方针不可以一言以决,更多要依赖身边元老重臣,而这些重臣现在却陷入了尖锐的对立。

明治政府派出岩仓具视、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等人作为使团,前往欧美考察,但以西乡隆盛为首的激进派,决心发动对朝鲜半岛的侵略战争。

太政大臣三条实美只是名义上的官员之首,但没有实际决定权,只能紧急通知使团,使其提前返回,双方就内治优先,还是立即开战相持不下。

大久保利通担任新设的内务卿,其职能无所不包,已经是事实上的政府首脑,他在考察过欧洲之后,坚信扩张时机未到,是坚定的内治派。

双方剑拔弩张。

突然,大久保利通一拍桌子,起身痛斥西乡隆盛等人:“你们不顾条件是否许可,只逞个人匹夫之勇,难道要拿皇国兴废做一豪赌吗?”

西乡隆盛同样大怒起身:“这难道是匹夫之勇吗?十数万武士衣食无着,维新之所以成功,正是有赖于他们奋勇拼杀,现在却让他们毫无尊严,政府这样做对得起他们吗?”

右大臣岩仓具视怒喝:“西乡,你适可而止吧,你光想着手下的武士,却不顾国家千万百姓,是不是又想招揽人心?”

司法卿江藤新平、参议板垣退助、后藤象二郎群起而攻之:“不要血口喷人,士族之乱已迫在眉睫,你们愿意让谁血流成河,本国还是他国?”

工部卿伊藤博文、大藏卿大隈重信、参议大木乔任等人也是不甘示弱,指责激进派:“尔等要以内战来裹胁国家大事吗?是要当叛逆吗?”

双方吵得不可开交,年仅二十一岁的明治天皇不知该如何是好。

这时,外务卿副岛种臣站了起来,“我有个主意,可以解决帝国目前的困境”,说着举起手中的一份报告。

众人一时安静了下来。

副岛种臣也是激进派人物,尤其在几次访问中国后,鄙视满清官员颟顸无能,更加坚定了开战的信念。

此时他掏出了这一份报告,让在场诸人依次传阅,内容主要是李仙得的备忘录,以及花房义质从台湾传回来的报告。

前者倒还罢了,后者绝对是重磅新闻,让在场的内治派为之一震,激进派则是一振。

西乡隆盛眼看征韩的理想不能实现,已经有了辞官回乡的念头,但现在新出现的状况却让他了新希望:

如果攻打朝鲜半岛兹事体大,是关乎国运的大冒险,攻打台湾则完全不一样了。

首先“师出有名”,还能讲出一番歪理,清政府处置失当,正好有隙可乘;

其次国际默许,列强态度暧昧,尤其是美国甚至在背后怂恿;

再次,台湾只是一个孤岛,即便发生战争,规模也不会很大,帝国有限的国力可以承受;

最后,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台湾北部的地方军阀夏云桐,正要求日本支持他造反。

这可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这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利益,日本完全可以在背后扶植夏云桐独立,使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为以后吞并台湾做好铺垫。

同时日本陆军可以借由牡丹社事件,在台南登陆,同时海军在台湾海峡进行牵制,这样既能侧应夏云桐的叛乱,同时也可通过出兵,显示日本对琉球的所有权。

这时,即便是木户孝允、岩仓具视这样的内治派,在对外侵略问题上,与激进派事实上并没有本质分歧,区别只是在时机上,现在种种好处摆在眼前,如果还是犹豫不决,似乎就显得保守怯懦了。

会场上的内治派一片沉默,激进派则是精神振奋,西乡隆盛大喊:“此千载良机在前,谁再若阻拦,谁就是皇国的罪人!”

连大久保利通也陷入了动摇……

8月10日凌晨,在做好诸项准备后,夏云桐悄悄坐船前往天津。

他站在甲板上,左边是梁坤,右边站着一人,英气勃勃,眉目间却有些许妩媚。

此人名叫张李成,半个月前还在戏班里浓妆艳抹地唱戏,莫名其妙被夏云桐请到义勇军担任军官。

人生际遇之奇莫过于此,心理阴暗的或会猜想:一个戏子突然成了夏云桐的信用军官,或许夏少爷有


状态提示:第三十一章 争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