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范伟?
郑光一直到卷子发到自己面前的时候还晕晕乎乎的,这个情况太过于让人感到震惊以至于郑光还没有接受这个真相,那个和自己把酒言欢的忘年之交居然就是苏州府的知府?这百万生灵的父母官?之前的一切,之前的全部,到底是什么情况?
郑光直直地盯着范庆看,使得范庆也感受到了这股目光,一看之下,不由得乐了,那不是自己的小兄弟吗?朝着郑光眨了眨右眼,范庆转过身去,再次用威严的声音宣布考试的规矩和考试时间:“由于外界情况不稳定,本官与学政商量之后,决定将此次府试考试时间缩短为一天,只考一场,本官也为你们准备了六份考题,保证你们前后左右拿到的试卷皆不相同,有别样心思的人趁早收起来,一旦发现,剥夺终生考试权!”
郑光没在意后面的话,前面那眨眼,就让郑光吐槽不已了,这……这分明是恶意卖萌啊!你……你身为一府知府,居然……居然这样……罢了,先考试,考完试再与你计较!
郑光不在意,不代表别的学子们不在意,当然他们也是有区别的,少部分学生对范庆缩短考试日程感到不满,估计是觉得自己无法一次被取中,想通过后面两场拼一拼运气,结果范庆直接废掉了后面两场考试,让他们感到不满,便叫嚷起来。
更多的老司机则是对范庆出了六套考题感到绝望,本来大家把前后左右打点好准备互相支援,一起通过考试,结果你不按规矩出牌,六套考题,这叫大家如何愉快的飙车作弊?科举考试在满清才有了定制,而在大明,尤其是童子试,更多的还是看知县知府等人的自由发挥,所以范庆此举,并不违背大明的科举原则,自然这些打着作弊小心思的老司机也不敢说三道四。
前面一群自以为占着理的人大声的抗议,被范庆一声怒喝吼的没脾气:“国家艰难,东南不安,府试集结大量人力物力,极易被倭寇骚扰,此乃权宜之计,已被朝廷认可,再有喧哗者,打出考场,三年不得考试!”
在考场上,知府对考生有绝对的生杀予夺大权,说不让你考就不让你考,那些考生缩了缩脖子,一句话也不敢说了,只好带着忧虑开始对面前的考题作答。
郑光拿到的卷子上,第一题四书题是一道中规中矩的题目——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这句话郑光很熟,六岁就读过,出自《论语·泰伯》中孔子称赞尧的名段,其实也和歌功颂德差不多,称赞尧帝的丰功伟绩,意思也就是就此发挥,写一些称赞尧帝丰功伟绩的文章,注意不能离开四书五经的范畴,也就可以了。
毫无压力,郑光开始在稿纸上打草稿,写完之后,以标准的馆阁体誊抄在卷纸上,认真谨慎是郑光的性格,绝对不小视任何人和任何事,什么事都要保证自己做到最好,这样才不会因为某些小小的失误而遗憾终生。
顺利的解决了其余题目之后,郑光抬头看看天色,高度集中精力之下,却未发现时间已经到了午后,今日的太阳有些温和,午后最热的时候,也挺暖和,没让人觉得难受,正是考试里最好的天气,就算是没抢到好位置的人也能接受,摸了摸肚子,郑光又觉得有些饿,于是便决定边看最后一道八股问题,边吃午饭。
从食盒里拿出了稍微有些冷掉的烧卖,就着一些水开始吃,虽然冷了有些影响口感,但是这并不妨碍烧卖本身的味道,比起那些干巴巴而没有味道馒头大饼,这是最好的食物了,幸好这是府试不是乡试会试,否则一考就是七八日,考得头晕脑胀,还什么热乎的都吃不到。
一天而已,撑下去没关系,郑光吃着,看向了最后一道重要的八股文题。
不以规矩。
出自《孟子》中的《离娄章句上》,郑光只看一眼便看出了这句话的出处,然后便寻思开了,严格意义上来说,这道题也算是截搭题的一种,但是相对于那些光怪陆离的无情搭,这道题目还算是讲了人情的,并不算太难,甚至于郑光都有些惊讶,在苏州府这样考生水平素质极高地区使用这种较为简单的题目,是不是太过于温和了?
按照唐顺之的说法,整个南直隶的府试题目的难度都是地狱级别的,少数还有噩梦级别的,原因无他,只是考生太多,水平素质更高,加上本朝洪武初年所发生的“南北榜”事件,使得大明朝廷上下达成了共识,东南地区的官员们都刻意的增加了这些地区考试的难度,以平衡文化差距较大的南北之分。
但是这一次是怎么了?难度如此之低?所有题目都中规中矩,没有出现偏题怪题,甚至于这个难度还不如县试的时候所出的那道无情搭,到底是什么情况?
不过既然这道题目出了,不写白不写,郑光不相信自己是钻了空子,正好拿到了简单级别的卷子,所有六套题目的难度一定是一样的,否则范庆这个知府就别想做下去了,口水都能淹死他,自己也会面临及其不妙的境地,范庆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规矩而不以也,惟恃此明与巧矣。
简单的题目,自然不难,破题破的也很轻松,一念至此,郑光吃光了烧卖,迅速净手,然后拿起笔就开始打草稿——夫规也、矩也,不可不以者也;不可不以而不以焉,殆深恃此明与巧乎……
大明朝写八股文的字数要求不高,最多也别超过五百字,否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