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着乌桓之灭,他们应该还会再安分一段时间。”
“但如果我等继续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他们还会不会继续安分下去,可就不好说了!”
少年皇帝说到这儿,下意识的看了眼宫城外冀侯府的方向,眉宇之间掠过一抹哀色,“尤其是,朕的外祖父,冀国公‘病逝’,开国时候的老将,那些一度杀得四夷望风远遁的将帅,现在还在人世的,不过莱国公一人!”
开国时候的将帅,当然不可能个个短命,以至于只有冀国公跟莱国公活到了近年。
要说到这些人的凋敝,还是要提到显嘉初年的那场杀戮--惠宗皇帝的子女太多太多了,四十多位皇子公主,婚娶来往,皆是高门,而开国之初的高门,除了一干功臣之外,更复何人?
所以当显嘉帝向着异母兄弟姐妹们举起屠刀时,这些人家统统遭了殃!
其中不乏那些“一度杀得四夷望风远遁的将帅”。
那时候显嘉帝特意留下了冀国公与莱国公,因为他能登基,大抵赖老冀国公之助,而莱国公,一则幸运的没有跟皇家结亲,未曾卷入这场风波;二则,他是显嘉帝专门留下来辖制冀国公,以防国中除了苏家之外再无能够镇压四境的老将可用。
“然而莱国公久已不问世事--即使他老人家愿意再次出山,以他的年岁,又能支撑几年?”
“而这两位长者去后,我大睿,近年可有什么出色的将帅?!”
“若以冀国公与莱国公两位相比的话,自然是没有的。”简虚白表情晦暝,淡声道,“毕竟大睿自从惠宗皇帝陛下之后,唯一的一场战事就是讨伐乌桓--名将良帅的光芒,不在沙场之上,如何绽放?!”
肃泰帝说道:“朕晓得你的意思,国中未必无将帅,只不过因为大睿承平日久,所以无用武之地。但那些异族,却未必看得到这一点。”
所以,只要他们觉得大睿不可怕了,他们仍旧会凶悍的扑上来!
“有道是一将功成万骨枯!”肃泰帝缓声说道,“即使最后还是咱们赢了,但这中间死去的人、摧毁的城、耗费的财力物力……却是回不来了。算来算去,亏的终究是咱们!”
中土素来富饶,而那些异族所在之地,相比之下却十分的贫瘠,甚至可以说是寒酸。
他们杀入中原,可以大肆掠夺,但中土的皇朝杀到他们的地盘上,却没什么便宜可以占。
顶多,弄点牲畜,或者战马。
大部分时候得到的利益,还不够一次出征所耗费的粮草。
所以绝大部分下,中土与这些异族的打仗,都是在亏本。
肃泰帝是苏家教养出来的,苏家之所以代代掌兵,起源就是与南疆异族的厮杀,在这个问题上,自然是看得清楚。
实际上苏家所面对的南疆诸族,已经算不错了--南方气候炎热,草木丰盛,物产富饶,很多特产,中土都没有,无论战争还是通商,利润都很可观。
但即使如此,真正大规模作战,比如说跟暹罗之类的异国打,所耗费的辎重,仍旧叫人心疼万分。
像沈家跟刘家面对的北方异族,那真的是没什么油水--他们要是不穷,也不会想方设法的瞄准了中土,毕竟能好好活着,谁不惜命呢?
“当初燕侯择朕承位,很多人认为燕侯是因为皇后与宋奶奶颇有交情,想着近水楼台先得月;也有人认为,燕侯是想摘苏家的桃子;还有人觉得燕侯是没把朕放在眼里,觉得即使扶持了朕这个被认为资质不俗的皇帝登基,亦能将朕作弄成一个合格的傀儡……”
肃泰帝说到这儿,讽刺的笑了笑,“恐怕连少歌表哥,都没有想到,燕侯,其实是怜悯这天下苍生,所以才择了朕登基吧?”
“因为燕侯与朕一样,年纪太轻了,上头可靠的长辈,如端木老夫人,如丁忧中的简侍郎,此刻都不方便出面为燕侯摇旗呐喊!”
“所以即使燕侯想方设法控制了局面,想要长久压制住这朝堂上下,单靠你一人也是力有不逮--卫溪等人固然都有大才,可是他们的心里最看重的始终是自己的家族,包括顾韶,也不可能不为他身后的洪州顾氏着想!”
“那几家近年结怨太深,如果让他们得了势,势必勾心斗角不断,不拼个你死我活出来根本不可能消停!”
“如沈刘蛰伏已久,一旦得势,必定也是只顾着自家振兴门楣!”
“史书记载说魏哀帝昏庸无道,因为彼时异族已经陈兵边疆了,他却还在大肆采选美人、兴修宫殿!”
“但实际上,当时的士族,又比魏哀帝高尚到哪里去呢?”
“他们抛弃了福祚已竭的魏室,紧锣密鼓的打量着下一个可以扶持的目标。又或者做好了自己逐鹿天下的准备--至于黎庶怎么办,他们与魏哀帝一样,都不关心!”
“在朕看来,现在的世家门阀,与以前的世家门阀,也没什么不一样--天下太平对他们来说不是必须的,只要能够让他们的家族发展,他们一点也不介意乱世!甚至愿意主动推波助澜,让天下从盛世进入乱世!”
“所以燕侯你信不过他们,你必须要保证你可以继续掌握住局势,才可以让这个朝堂、让这个国家,朝你所希望的方向发展--你希望这场盛世太平可以继续!”
“你希望大睿不要出现大的动荡,天下黎庶可以继续安居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