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李教授的首尔悠闲生活>第九百一十章 返回多伦多中

进入酒庄,就能感受浓浓的酒庄气息,空气清新,阳光温暖的洒下来,让李泽晗他们一行人的心情是越发的舒畅。

因为酒庄的第三代庄主正好也在酒庄里面,所以李泽晗他们非常幸运的受到了酒庄庄主的亲自接待。

当然,和他们一块接受接待的还有另外几位游客。

冰酒其实是一种相当现代的葡萄酒,在四十年前,只有德国和奥地利极少数的酒庄酿造產量微不足道的冰酒。加拿大一直到1973年才由德国移民erhainle首次生產出冰酒。生產冰酒的地方,冬季要全然地天封地冻,但是在其他季节却又要够温暖,才能让葡萄成熟。这样的要求看似简单,但有这样条件的地方其实并不多见。仅只有在加拿大、德国和奥地利的少数地区可以稳定地生產这种珍贵的甜酒,另外,中国辽宁的桓仁也许将是下一个新兴的产区。在广阔寒冷的加拿大,产冰酒的葡萄园却几乎全挤在安大略湖与伊利湖之间的窄小尼亚加拉半岛上,全靠自然的巧妙安排,让加拿大意外地有一块既寒冷却又温暖的土地,得以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冰酒產国。

因为冰酒,在很短的时间内,以尼亚加拉湖畔市為中心的葡萄酒业已经营造出一种混合著欧洲与加州酒乡的新式生活风格,全新打造设计的酒庄和品常中心,度假风的乡间re,精致的酒庄餐厅如雨后春笋般冒出,配合细心安排的酒窖行程,就像加州的那帕谷一样,尼亚加拉半岛现在成了加拿大精致生活风格的新象征,逐渐成为美味地图上的图腾圣地。现在,旅客们不再只是因为瀑布而来,而是为了冰酒,或者说,为了围绕着冰酒所开创出的加拿大式滋味而来。

原本李泽晗他们在选择酒庄时的第一选项是vineland酒庄,因为那里的美食餐厅可以说是全半岛之最。

这一点是真的非常吸引大部分都是吃货的李泽晗一行人。

不过想到冰酒是由德国传过来,而这瑞芙酒庄作为德国是德国第一家移民加拿大的酒庄,也是有着吸引李泽晗他们前来的地方。

在经过了非常激烈的商讨过后,李泽晗他们才选择了这瑞芙酒庄。

在经过了一番准备后,由酒庄的庄主亲自为李泽晗他们这些游人介绍冰酒的制作过程和冰酒历史。

开始带李泽晗他们游览酒庄之前,庄主对着他们说了这么一段话:所有的葡萄园主人每年总像期待爱情一般祈盼着霜冻降临深秋的果园,能够品尝到真正冰酒的人就像能够得到真正爱情的人一样稀少。

除了少数几位真的懂冰酒的游客之外,李泽晗等人一开始非常不能理解这段话的意义,以为是在为冰酒昂贵的价格做一种营销的宣传。

之后随着庄主对冰酒制造过程的介绍,李泽晗他们才勉强能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冰酒生产原理其实很简单,把采收好的葡萄进行榨汁,由于这些葡萄长时间生长在零下8c的气温里,葡萄冻成了固体,水份榨不出来,只流出了含有高浓度糖份的葡萄汁。

将这些又酸又甜的葡萄汁经酒精发酵就会成为冰酒。

但其他方面的条件则是相当的苛刻,这才导致了冰酒要比普通葡萄酒要贵的多。

冰酒酿造的重点在于当气温降到-7c以下,葡萄中的水份将结成坚硬的冰块,因为少了结成冰的水份,榨出的葡萄汁量少且黏稠,通常1000公斤的葡萄只能榨出约110公升,浓甜强酸的冰酒原汁。原理虽然简单,但为了等待低温,葡萄要晚二、三个月采收,一般葡萄在九月就采了,冰酒却常要拖到一月。等待虽长,但当机会来时却又分秒必争,适合采收的低温可能稍纵即逝,而且常常是在半夜,错过了,也许就不再有机会了。全球最大的冰酒厂inniskillin年产超过十万瓶,在1983年时因为葡萄全部被野鸟吃掉而无法生产任何一瓶冰酒。

不同于德国最常采用雷司令(rie)酿造冰酒,加拿大冰酒的主角却是维岱尔(vidal),一个在欧洲完全被遗忘、品质平庸的人工混种。但是,在加拿大的土地上,皮特别厚、果实不容易掉落的维岱尔却成为酿造冰酒的明星品种,85的加拿大冰酒都是用它酿成的。维岱尔的香气非常浓郁,经常有凤梨、芒果与杏桃及蜂蜜等甜熟的香气,即使没有丽丝玲的优雅和耐久,但年轻奔放的香气正是加拿大冰酒的特长。

在听庄主介绍的过程中,李泽晗他们也品尝了一下那些用来酿制冰酒的葡萄。

加拿大冰酒可保存10-12年,冰酒开瓶后,无法饮用完,可塞好瓶塞保存在冰箱里,基本保证在5天内风味不会改变。

冰酒葡萄里常常保有更多的酸味和新鲜的果味,酿成冰酒后有别于一般甜酒的甜腻风味,即使一样非常甜,但因为同时拥有很强的酸味和果味,反而显得相当清新爽口。

也因為迷人的丰沛果味,大部分的冰酒都适合在年轻的时候就开瓶品尝,虽然也颇耐放,但错过那些奔放的新鲜果味实在可惜。

听完庄主介绍冰酒历史和制作过程后,他非常热情的招呼了李泽晗他们品尝了一些去年还有前年酿制的冰酒。

“咱们待会也买几箱冰酒带回去吧,用来当饭后甜点貌似挺不错的。”李泽晗对着挽着自己手臂的金泰煕轻声说道。

散着浓烈水果香气,口味极酸又极甜的冰酒在李泽晗看来,只要稍微费点心思,确实可以算得上是一道合格的饭后甜点。

在搭上sunny


状态提示:第九百一十章 返回多伦多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