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第三百八十九章 水泥

水泥,这个李忱进入大唐,稳定生活以后,就想要搞得东西,终于完成了。当然,这不是他完成得,但是有他一份功劳在。当初他耗费了不少资金,还没搞定,

不过他把当初自己研究得失败经验告诉平道人,平道人和那群被他招进宫中,表面上是要炼丹得道士,一起合力弄出了这个东西。

‘这东西,只要和水,就会变泥,可以弄成任何你想要得形状。等到干了以后,就会变硬,硬的像石头。’‘好像很危险。’阿义把这撮粉末,拿到眼前细看。然后阿正就把它抢过去,好奇得看着。

‘沾到以后,马上拿水清洗就好。即便不处理,这东西干了、硬了,也不难剥下来,花点功夫而已。’

水泥量产计划,已经提上日程了。刚好苏莱曼进京,他干脆把事情交给他办了,好险没把苏莱曼累死。

好在他经商多年,有不少替他办事的人,李忱又给他派了几个助手,那些他好好教育过得孩子,才让苏莱曼从一桩桩事情中,缓过气来。

水泥,他已经想好了用途了。不怕它量多,就怕不够。铺路?要考虑。他不喜欢水泥路。不太合适。

水泥铺路,很容易受热,然后会龟裂。车子走多了,日久天长,也会被车轮撵的凹凸不平,然后容易灰尘漫天。台湾很多山间产业道路,是用水泥铺的,好处是,山上有树,水泥路比较不容亦因位受热龟裂。但是,很会滑…,李忱走过很多,下过雨水泥路特别滑…

骑两轮的很危险,一个没控好,就摔到山沟里面。尤其是,万一路面长青苔,那更要命。柏油路还好,比较不会滑,水泥路,那怕是平常日子,有长青苔都要小心。

不过,把水泥当石头路,免强用用吧。在这个年代,哪里去弄什么柏油或是沥青。在平地上,不要整个路面铺上,先把水泥制成水泥版,一块一块铺路,哪块坏了,就换那个,比较经济。

‘你们先把地整平,然后水泥调匀了,抹在地上。等干了以后,把海水引进去,反覆得引进同一池里面。这样就可以产生盐了。’

水泥另用他用,铺路,只是最后得选择,建筑也是其次。他已经决定了水泥最大得用途。用在产盐上,只是一个小小地尝试。他还会拿去铺球场,既然这时代人习惯了油敷得地面,水泥地方应该也可以。

虽然水泥使用起来不难,但是他还是决定先试试看,然后才大规模利用。水泥是调出来了,可是硬度如何,耐用度如何,都有待尝试。多少得厚度,有多少得强度,可以耐用多久?

这些都有待试验。用水泥铺路,这些都无所谓。但是用在建筑上,就要好好测验过,他可不希望大价钱弄出来得建筑,用没两年就出现裂痕。

交待了两人去海边,让他们两个去海盐产地,则一地试验这方法是否可行。李忱拿起一张纸,提笔写下了他们得职雾,李忱给了他们盐铁府得职司,让他们方便行事。

李忱拿起毛笔,在一张黄麻纸上,仔细写着,写完以后,满意得点点头,经过几年得训练,他自觉毛笔字写得好多了。

这样子,一道圣旨就写好了?抱歉,不是。首先这张纸不叫圣旨,叫做敕书。然后,这张纸要抄写过,原件要保存作为将来查证得依据。

抄件呢,首先抄写的官员要签名,然后发给门下省,门下省签名后,直接发给尚书省执行。这样才算一个完整的旨意,正确得说,算是一到完整的敕书。如果不经过这程序,李忱直接写,然后下达,有样封得官,有个名字叫做斜封官,旨意也叫中旨。

这样得官,并不光彩。一般正经的官员,通常都不会接受,也会看不起这样被封官的人。

这种敕书,用途是给繁杂得政务工作用的。过程已经简化了,比方说,今天发生了需要灾荒,需要赈灾,宰相讨论好以后,写成敕书给李忱看。

(官职名称某某,姓名甲。)(官职名称某某,姓名乙)等言,今日赈灾,要派谁去处理,从哪里掉粮草,如何如何。奉状以闻,伏听敕旨。最后,写个日期。

李忱看了以后,同意,就写个依奏、宜依。就表示同意宰像这么作。不同意得话呢,就用朱砂红笔,把意见写在后面,交给宰相处理。这是简化过的,专门用来处理大量政务得。

诸如升迁、降调中低级官员啦,审判罪犯,赈济、纳粮等等,都是用这种。因为如果每个旨意都最高规格写,会把人搞疯得,啥是都不用作了,光跑程序就好。

再往上一层,叫做制书。这种事规格最繁复,最隆重得圣旨。这个是长什么样呢?首先,开头是,门下…如何如何。

嗯?不是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吗?当然不是了。还记得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吧。门下省,要审查皇帝的诏书,所以一般诏书,开头都是门下…。

然后呢,这种诏书,也是有分几类。统称叫做制书,但是是最重要得那一类,是叫册书。册这个字,被拿来计算书本,几册几册。最早时候,因为用的是竹简,竹简一片一片的,所以这个字看起来就是竹简串在一起。

会说这个,是因为,这种用来册立皇后、太子、亲王、朝廷三品以上重臣的诏书,是用竹简写得。所以叫册书,册立…。

之后的就叫做制书用来宣布什么政策,行赏罚、封官爵等等,不过,都是很大的才有。重大政策,比方说废租庸调,改形两税法,用制书。像


状态提示:第三百八十九章 水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