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三国之使命召唤>第五十九章 伙食问题

张绣朝孙杨拱手告辞,刚走到门口,就听孙杨说了一句:越是官仓那种地方,硕鼠越多。

张绣心中一动,那就先从官仓下手。

“还有这个名单,把上面的人全都监视起来,我不希望在我征讨淮南的时候,这帮袁氏故吏在后方捣鬼。”孙杨抛出去一份书简。

“我立刻安排。”张绣接过书简走了。

贾诩没动,貌似有话要说。

孙杨微笑道:“文和先生还有何事?”

贾诩拱手道:“主公,在出征之前,诩要先和主公算一笔账。”

孙杨当然不会认为是那个算账,贾诩说的肯定是后勤之类的经济账。

果然,在孙杨点头后,贾诩说道:“适才主公说三日后出兵,难道不知光从附近各县拉粮食,就不止两天。”

原来是这个问题,孙杨解释道:“稍后,我会传令全军直接到各县官仓去拉粮食,现在西军大营中有骡马一千六百匹,西凉军大营有骡马两千五百匹,全部调动起来,只需一日一夜就可以把粮食全拉回来。”

贾诩皱着眉毛问道:“也包括常平仓?”

“南阳还有常平仓?”孙杨反问道,孙杨本以为天下乱到这个地步,常平仓这种稳定粮价的机构早该没了。

贾诩的胡须翘了翘道:“是诩到宛城之后重建的,不到半年,谷价就降了七成。”

这可以说是贾诩的得意之作,由于五铢钱泛滥,兴平元年(194年),谷价上涨到一斛五十万钱的地步,是岁,人相食。

“多谢先生提醒。”孙杨朝贾诩称谢,这就是谋士,谋士的作用在于查漏补缺。

既然五铢钱已经废了,那还怎么征税。

孙杨问道:“你们在宛城征赋税时,还收五铢钱吗?”

贾诩摇头道:“早就不收了,改为每亩谷四升,绢二匹,棉二斤。”

三国时期,由于战乱不断,实物货币兴起,作为货币的实物种类主要有谷(米)、帛(棉,锦)、盐等。

孙杨看贾诩意犹未尽的样子,问道:“文和先生还有何事?”

贾诩犹豫了一下说道。“主公这次出征,贵在速战速决,一旦迁延日久,粮草不济,只怕会徒劳无功。”

说实话,贾诩并不看好孙杨这次出兵,太过仓促,粮草又不充足,淮南方面只需坚壁清野,待孙杨军粮耗尽,以逸待劳,孙杨必然会战败。

孙杨闻言点点头,实在不行就直接就食淮南。

送走了贾诩,孙杨前往西军大营巡视,一到西军大营,孙杨直奔后营,他最关心还是士卒的饮食和休息的问题,只有吃好睡好,才有力气穿着沉重的盔甲作战。

有人说行军的时候,士卒的盔甲可以放在马上,或者交给辅兵和民夫带着,尽量保持体力。

这种做法只限于安全区域,一旦深入地境,随时都有可能接战。

毕竟,斥候不是万能的,斥候的探查范围最多也不过百里,而且很多地方都可以轻而易举的藏兵。

要想保持足够的体力,吃才是最重要的,而这个时代的军粮可以说非常差,清一色的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米,做法也是直接用陶器煮粥,在里面加上各种野菜,野果,孙杨吃过几次,难以下咽。

汉制,从事重体力活动的士卒,一个月两石九斗三升小米,食盐三升,平均每天的口粮是12斤小米,汉代的斤只有258克,换算一下,平均每天是六斤小米。

当然,这些都是官方的规定,实际上克扣口粮的情况很常见。

以上都是孙杨对这个时代汉军的印象。

孙杨来到后营的时候,正赶上吃早饭,孙杨有一种时空乱入的感觉,因为这里摆放着很多桌子。

大家看到孙杨来了,纷纷站起来,跪在地上口称“拜见官家。”

孙官家笑呵呵的说道:“大家继续吃饭,我就是来看看大家的伙食,就当没看见我。”

孙杨随便找了一个桌子坐下,附近的人吃饭突然变得斯文起来,孙杨发现来这里吃饭的都是低级武官,地位高点的武将可以开小灶,是不会来这里的,普通的士卒,是几个人用一个灶。

一个胖乎乎的伙夫端着一碗汤和几个大饼放在孙杨的面前,有些忐忑。

孙杨看他有点紧张,笑着问道:“有没有大葱?”

“有,有。”伙夫小跑回去,一会儿拿来了两根洗的很干净的大葱。

孙杨直接用大饼卷着大葱吃起来,就着菜汤,感叹道:这才是合格的口粮吗?汉朝的小米粥太差了。

唐宋王朝和北方及西北游牧民族作战,大饼的作用可以说是不可估量的,每次宋军出战,都会直接背负糜饼,杂饼,皱饭,硬块盐和酱,这样一来,大大减轻了对后勤的依赖。

吃完之后,孙杨抬头问道:“你是哪人?”

伙夫回答道:“我是太原人。”

孙杨闻言心中一紧,问道:“你知不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

说实话,问了之后,孙杨心里有点紧张,他一直担心召唤来的将士突然有一天产生自主意识。

“这里是宛城啊”伙夫奇怪的看着孙杨,官家问的问题好奇怪。

孙杨继续问道:“你出去采买米面蔬菜的时候,见到外面的人,会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劲?”

还好,当孙杨问完这个问题之后,伙夫回答道:“很正常啊,没什么不对劲的,官家莫非是担心有人刺探军情。”

系统立刻出声道:“你别问了,召唤系统会让召唤来的士兵


状态提示:第五十九章 伙食问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