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统排斥问题解决了,然后就是其他的问题了,比方说它们的繁殖,不可能无限制地繁殖,还有产生葡萄糖的量多少,也必须要有个度。比方说宿主得了糖尿病,还无限制地产生葡萄糖,这显然不行。
这个问题也好解决,让它们对生活环境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只有血糖低于一定数量,它们才会大量繁殖,并进行光合作用产生葡萄糖提高血糖浓度。一旦血糖高于一定数值,它们就会停止光合作用,反而消耗血液里面的葡萄糖,这样还有助于调节血糖,一举两得。
第三就是在夜间,细菌白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和葡萄糖,可是夜间呢?或者在室内没有眼光的地方呢?这些细菌活动消耗的能量,释放的二氧化碳,反而会在夜间加重人体的负担,增加消耗量,并加重夜间的呼吸强度。
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不是什么很大的问题,但是,对于一些精益求精的科学家来说,这种问题同样必须解决。
为此,项目组对人体白天和夜间血液里面各项成分变化,对细菌进行了调整。当血液环境中血糖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增多,又缺乏光照的条件下,细菌将无法生存,进入休眠状态,甚至死亡,减少种群数量。
看着一条条试验报告,改进过程,阿霜满意地点了点头,能用如此有限的资金做到这一步,已经相当难能可贵了。只要产生足够的葡萄糖,自然经过转化乙酰,也可以合成脂肪。也就是糖和脂肪的问题都就此解决了。最后就是蛋白质的问题了,人体蛋白质必须从外界摄入,这点难以改变,除非有豆科植物根瘤菌那样的固氮菌和人产生共生关系。不过这类研究项目,安布雷拉并没有去进行。
另外,这些实验记录还显示,由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一些实验生物,比方说小白鼠,即使长时间将头浸泡在水中,只要有充足的光照,也不会出现窒息,它们体内产生的氧气可以大大延长溺水的时间,虽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还是会略微慢于体细胞的消耗。可这无疑是一个可以接受的小小的意外收获。
现在,这个菌类已经处于半成品状态,就差临床试验了。在动物实验上,已经取得了足够多的资料,那些体内注射了共生菌的动物,每天只要射入些蔬菜,矿物质,以及蛋白质以补充必须氨基酸就可以正常生活了。
不过唯一需要担忧的就是在繁殖过程中出现的dna错误造成的变异,虽然大多数的基因变异是无害化的,可是已经有出现过一例很危险的变异,它们在变异之后在血液中分解葡萄糖出现了障碍,会产生大量的乙醇,最终导致了试验用的小白鼠出现深度酒精中毒症状。最后及时地注射抗生素,这才让试验体存活下来,可是大脑因为乙醇的缘故遭到了不可逆转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