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费占据中央财政支出的百分之六,这个比例也许看上去会觉得非常低,远不如后世的百分之十几,但是具体时代不同,所以肯定不能把二十一世纪的比例直接套用到十九世纪中期上。
此外这里头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比例只是说中央财政支出,并不包括地方财政支出。
根据帝国的税务相关条例,税收由财务部统一收取,其中的大部分会直接上缴国库,一部分则是留给当地财政充当地方经费。
所以说财政收入、支出的时候,得细分中央财政以及地方财政。
而这也是为什么上海、松江府、广州等一些经济较好的地方能够自行发展工业以及兴办教育的原因,因为他们尽管给国库上缴了大量的税收,但是留下来的部分依旧数额庞大。
而帝国内的大部分普通州府的地方财政里头,其中大部分都是行政开支,用以给国家雇员发放薪资补贴等,因为国家雇员的薪资是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国家中央财政直接支付,这个是固定的,比如省巡抚的每年八千圆的年薪,另外一部分则是地方财政发放的职位工资,这个根据各地方不同发放标准也不同,当然了具体标准也不是地方可以自行制定,而是财务部会根据各地方的收入、物价水平进行调整给出一个指导标准,地方财政则是在这个标准内给国家雇员发放职位工资。
地方财政的一部分用来发工资了,剩下一部分就是用牛维护水利设施等,而自从推广新式教育后,教育经费却是成为了各地方,尤其是一些县、府财政的大头开支。
每年几千圆的投入对于一个地方财政收入只有几万甚至不足一万的穷州县而言。其教育经费占据财政开支的比例是相当大的。
总体而言,教育经费在各地方财政的开支里头,普遍占据百分之十五到二十五左右。一些州府的教育经费支出甚至能够达到财政支出的百分之三十以上。
这倒不是各地方官员有什么再穷不能穷教育的觉悟,而是因为开办新式学校。推广新式学科是政治任务,而且还是非常有含金量的政绩,自古以来‘文风教化’就是地方官员的一大政绩所在,对于帝国而言同样也不例外。
尤其是一些偏远地方的州府,要资源没资源,要工业没工业,甚至要农业都没农业,这些啥都没有的地方官员要想获得政绩可就太难了。工业办不了,而农业方面田地也就那么多,这年头天上又不可能掉下政绩让他们升官,所以一般情况下这些地方的官员是不犯错但是也出不了头。
而如今呢,就算你治理的县啥都没,但是也可以通过兴办教育来摆脱这种困境啊。
咬咬牙办上几所学校,过上几年自己兴许就能够落下一个‘教化有方’的考语,兴许仕途就一片明朗了。
如此也就造成在地方财政上,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是比较大的。
如果结合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的话,虽然具体数据难以统计。但是在整体财政支出上,教育经费的比例应该是会在百分之十左右,兴许还会再多那么一两个百分点。
不过就算帝国对教育投入再大。但是受限于帝国本身的经济发展有限,投入的比例就算大一些,但是也难以满足帝国全国范围内的新式教育开办。
全中国有多大,按面积算可是一千多万平方公里,按人口算的话大约是三点五亿到三点八亿之间,帝国的具体人口有多少,帝国民政部自己也不知道,只能做一个大概的推测。
省级单位就有二十四个,领土以及行政划分基本上沿袭前清时代。不过也有所改变,和前清相比。增加了东北三省,草原蒙古。乌台两省,增设西藏省,而关内十八省则是照旧。
偌大的帝国领土上,需要多少新式学校才能够彻底普及新式教育?
所以哪怕是帝国已经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但是要想真正做到全国性普及,并让所有的适龄孩子都能上学的话估计都得几十年以后了。
如今帝国的教育虽然开始推广新式教育,但是依旧是和封建时期的精英教育一样,帝国的教育资源只对少部分学子开放,而绝大部分的民众是无法享受到帝国的教育资源的。
以前一个县也就一个县学,现在一个县普通也就只有一所高等小学,一个县的高等小学的学生多则数百,少则数十。
而一个县的适龄学童肯定是不止这么多的。
执行精英教育模式是目前帝国的教育现状,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教育经费就这么多,学位就这么点,根本无法让所有适龄学子都能上学。
不过如此也就有了一个好处,那就是学校少了,求学的人又多,相对而言竞争都比较大,通常能够考入高等中学的学子随便拿一个出来都是学霸级的角色,至于那些能够考入帝国大学,江南大学的学子,更是精英中的精英,放在这个时代说是天才也不为过。
这从高等教育学校里,学生们的自学风气非常流行就可以看得出来。
要知道除了帝国大学和江南大学等少数几所大学外,其他学校的教育质量其实相当有限,哪怕是那些高等中学的教学水平也相当有限,更不要说在下面那些州府的初等中学,高等小学了。
这些就读的学生们要想脱颖而出,基本都得需要一颗聪明绝顶的脑袋,老师水平有限教不了你,你就得自学,如果自学学不了,那么就别指望能够考上大学了。
手机阅读:http://m.00ks.cc/79666/
发表书评:http://www.00ks.cc/79666/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四百七十二章 工业井喷)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历史军事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