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玄幻奇幻>我是男儿当卫国>第257回 王耀武的74军(一)

畑俊六也听出来了,园部和一郎甩出了杀手锏,以辞职相要挟,无非是在给他的作战计划提供一个前提条件。畑俊六不慌不忙地说:“园部君,有话就直说吧!我们还兜什么圈子,你就说一下你的意见吧!”

园部和一郎只好说:“如果不击溃第五战区或者第九战区的一部,我们确实很难在华中地区立足。为此,我们早就制订好了上高计划,那就是击溃第九战区19集团军的司令部,占领上高这个战略要地。为此,我恳求司令官阁下,能不能让33师团打完这一仗再走。”

“你们什么时候进行上高战役,这个战役需要打多长时间?”畑俊六迫不急待地问。

“马上就要开始,争取20天完成这次战役。”

“那好吧,”畑俊六松口了,“打完了上高战役,第33师团必须到华北来,参加中条山战役,支援华北战场。”

“哟西!”园部和一郎毕恭毕敬地对电话里的畑俊六鞠了一个九十度的大躬。

韩行带领着南征军再次出征。

在新八旅的命令下,这次韩行率领的部队,还是和上次枣宜战役一样,有侯大山的机械化团,刘致远的直属团,再加上张小三的警卫营、殷兆立的特战营,游向前的坦克营,还有范树瑜的卫生队。

当然,韩行指挥的徐大空军是少不了的。

司令部还是由韩行为司令,侯大山为副司令和刘致远为参谋长。参谋部的主要成员还是由过去的情报处长潘小安,作战处长张作干,后勤处长王乾坤组成。

部队的运输是先占领控制住冠县机场,再由运8运输机空运到湖南的衡阳,再由湖南的衡阳到萍乡,再从萍乡沿着湘赣公路直插上高。从衡阳到上高将近有413公里,在这四百来公里路上,韩行采用的是直升机运兵和步行前进同时进行的方法。

这一路上可谓长途跋涉,经过千山万水,如果没有徐大的空军担任主要交通运输工具,就是南征军到了上高的话,黄瓜菜也凉了。

但是南征军有空军支援,就如老虎插上了翅膀。南征军为什么这么张扬,就是有了现代化的科技支撑。

韩行最先带着张小三的警卫营,和司令部的人进入了上高县境。

这南方的城镇,也和现在北方的城镇差不多,那也是青山绿水,到处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活力,人也显得更细腻一些。特别是一条锦江,沿着上高城西蜿蜒而过,水流平缓,两岸多小盆地和台地。

一个城镇如果有了河流,那最起码是给它增加了三分美色。

再加上县里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还素有“赣中粮仓”之称,主要农副产品有稻谷、生猪、苎麻、辣椒、大蒜、生姜等。

这也算好地方一个,可惜啊,这么好的地方,很快的就要被日军的炮火摧毁。

上高这个地方从军事上来说地形很好,地区内的万洋山、井冈山、武功山连绵逶迤,峰峭谷险、涧深流急。这种地形易守难攻,对于进攻一方是天然的地理障碍,对于物资的运输也有很大的问题。

还没走到县城,就见到了一队队的国军,穿着“橄榄绿”的军装,在雄赳赳、气昂昂地行走着,他们高唱着74军的军歌,士气饱满地走在了大路上。

“起来,弟兄们,是时候了,我们向日本强盗反攻。他,强占我们国土,残杀妇女儿童。我们保卫过京沪,大战过开封,南浔线,显精忠,张古山,血染红。我们是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锋;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锋!”

刘致远笑了笑,对韩行说:“74军,够牛b的。”

韩行看着这支有声有色的部队,大约有156人,将近一个连队的满员编制,说:“你注意没注意到,军装换了,灰军装换成草绿色了。他们的装备好像也换了,我记得,原来74军的装备就不错,他们全是中正式步枪,每连有捷克式轻机枪9挺,还配有60迫击炮,枪榴弹。现在你再看看,他们又增加了什么?”

刘致远看了看说:“好像他们的轻机枪又增加了,这些轻机枪不认得。”

韩行是武器通,说:“这是dp型轻机枪,苏联造的,也就是说74军的连队里,每班也都有一挺轻机枪啦!德国和我们断绝了军援,美国还没有给我们军援,青黄不接的时候,英联老大哥的军援算用上力啦!”

侯大山问韩行:“这个上高城是怎么回事,历史上有记载吗?”

韩行当然是比侯大山知识渊博,就给侯大山介绍道:“怎么没有记载啊!上高城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东汉灵帝就建镇了。当时因为灵帝暴政,民不聊生,全国范围爆发了黄巾起义,到处都是厮杀的战场,农田荒芜,到处都是尸体,中原的人口锐减了一半以上。

当时河南上蔡的百姓为躲避战乱,成群结队的逃难逃到江西省上高后建城,距今有1822年的历史了。

上高在赣西也不属于人口较多的区域,全县仅有35万人口,经济并不发达,农民生存很艰难。战争爆发以后,由于此处多次大战,到处都破坏的很厉害。上高县一半的居民被迫逃亡赣南和湖南,只剩下不到20万人口。而第九战区在上高地区的部队,也有近10万人。”

“这么说来,上高也算个名城哩!”侯大山说。

韩行又说:“这个74军,又是换军装,又是换装备的,必有大喜事。我们找到74军的王耀武一问,就什么事情都知道了。”

他们说着来到了


状态提示:第257回 王耀武的74军(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