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为什么要这么麻烦出选做题呢?
选做题的内容是什么?
谁出题啊?
“我出题?”林雨桐指着自己,不确定的问四爷,“叫我出题?”
四爷淡定的点头,“你的能力不足以考他们吗?”
这个啊!
好吧!林雨桐举得四爷就是想找些在数理化天文地理水利等方面比较擅长的人。她现在有些懊恼,你说大好的光阴怎么就没学点有用的呢。比如上个水利学院电力学院什么的。
多好!
后悔的不要不要的。心说别叫我逮住机会,再有机会这两个学院是必须要念的。
不过想从这些读八股的读书人中找这种人,难的很。
“不过是释放一个信号,告诉那些有专长的人,朝廷对他们敞开了大门……”四爷用湿帕子抹了一把脸,“咱们设好了往上爬的阶梯,还怕没人沿着这条路往前走?”
这倒也是。不用多说什么废话,只要看到有人走这条路走通了,而且顺畅无比,这就比什么话都有用。
四爷把这事甩给林雨桐,然后就去跟十三商量犒劳将士的事了。
十三跟十六一起在御书房等着。十三的脸色不好看,十六却格外的悠哉。
为什么
十三爷觉得十六的刀子太狠,借了八十万还九十六万,这事很不地道。打着奖励功勋的旗号盘剥朝廷利益,私心太重。
十六能怎么说?能怪九福晋太狠,功勋券的事竟然发展到十三哥府上去了。那这给储户的利息是多少人家不马上就有数了吗?
人家心里能乐意?
这不,把十三爷怡亲王可惹着了。这位哥哥一项好脾气的,都跟自己撂脸子了。
四爷点着两人就笑,针对这事一个字都没评价。吃亏占便宜的,一次两次的受点教训,多来两次就学乖了。他说起了其他事,问十六,“如今有多少储银?”
十六眼睛一亮,“三天时间,三百七十二万两八钱。”这个数字几乎每时每秒都在变化,因着达官贵人们的动向,好些想巴结贵人的商人都开始存储一些。
这下连十三对十六都刮目相看起来。
十六连连摆手,“都是九嫂的功劳……”
但也得你有这样的魄力和胆量才行。
四爷叮嘱十六,“你是聪明人,在算学一道上又极有造诣,想来操作起来,这里面的道道差不多看明白了一两分……”
十六点头,“您放心,臣一定叫这钱转起来……”
四爷没多提点,他想看看十六到底怎么叫这钱给转起来。他打发十六,“知道你忙,就不留你了,去忙吧……”
这是有事要跟十三单独商量,十六起身,告退出来。
十三目送十六离开,跟四爷道:“十六做事,很有几分别具一格的意思……”
不是别具一格,是不拘泥。
不过应付过这一茬子事,四爷和十三爷都轻松了起来。
十三爷放松的坐在椅子上,“九哥从老毛子带回来的货物,晚几天就到了。估摸能有个百万俩左右的收入。国库有这些银子应急,撑得到夏收。”
四爷又问了对将士的嘉奖章程,十三爷从袖筒里拿了折子出来递过去,“都拟好了,请皇上过目。”说完,又有几分欲言又止。
“有什么就说,不用顾忌。”四爷嘴上跟十三聊着,心里却思量着这一百万俩真的就未必够用。这里面有老九筹备来用来打造出海的船只的银子,还得预留一部分筹备新军训练。这都是造钱的事。
十三不知道四爷心里想什么,只是提醒四爷:“青海那边……接下来怎么办?”或者说,交给谁来办?
这里面牵扯到两个敏感的人物,十四和年羹尧。
岳钟琪一战成名,十三爷却觉得他不适合在留在青海。按照四爷的用人原则,在在青海待下去,岳钟琪未尝不会纵容成另一个年羹尧。况且,新武器在战场的使用,只有岳钟琪最后发言权。要想改革军制,岳钟琪回京城才是最好的安排。
而十四在青海多年,年羹尧的事里面,十四是插了手的。不用说的很明白都知道,十四是奉了皇上的命令的。那么问题来了,年羹尧被隆科多一口咬死,证据确凿,接下来就看皇上是叫年羹尧死呢还是关着?但不管怎么着,再也翻不起浪花了。
这就很为难了。岳钟琪回京城,年羹尧在大狱,难道皇上要叫十四去?这种可能性也不高。十四如今是九门提督,在见识了新式武器的威力之后,京畿的安全跟边境的安全比起来,反而更重些。边境有进有退,就算一时失去,终能夺回来。而京城的安危,则是整个大清国的安危。不着不慎,皇室便陨落,这是轻忽不得的事情。
出于这种考虑,十三还真不知道四爷要叫谁去青海。
谁去?
四爷也挠头。
十三把问题抛出去就不再管了,只看皇上怎么决定。
四爷能怎么决定?不管文官武官都出现了断层,还是手底下能用的人太少。先帝的旧臣不少都在那些反贪少年的门的调查之中,而他自己培植的亲信……都在要紧的位置上呢。先帝那会子,他是谨慎小心,不敢轻易培植武将。也就一个年羹尧了。年羹尧的亲信倒是不少,但四爷不想随便用。这总得启用一方的人吧。
将棋盘上的棋子摆弄了一遍,叫苏培盛先去请了直郡王。
直郡王还以为什么事呢,没想到是叫自己推荐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