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玄幻奇幻>诡墓谜情>第四百二十四章 枕边鬼脸传说

听到‘封门村’我整个人都要炸毛了,在确定了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那个传说中闹鬼的封门村的时候,我就感到头皮发麻后背发凉了,想想那些各种关于封门村的传说,我简直都快疯了,这里怎么会有包拯墓呢,真是让我难以理解。

封门村,位于河南省焦作沁阳市郊外,从一九八一年年开始由于自然条件限制,该村居民陆续迁出,至二零零七年已无人居住。二零零八年左右,一些户外运动爱好者开始在网络散布该村的一些灵异事件,因此该村又被称为"鬼村"、"封门村",但是经河南电视台等单位考察,传说中的一些灵异事件并不存在的。

封门村阴深而立,上百间明清年代建筑风格的房屋封门村坐落于深山老林之中,村内有一高宅大院,客厅内有把清代的太师椅,更为神秘的是,凡是坐过的人都已驾鹤而去……

当地天蓝如洗,山峦叠嶂,逍遥河水库碧波荡漾,建于神秘古怪的封门村山下,顺山谷由下而上,一路山石叠嶂,两侧红叶随处可见,泉水不断。相传此地历史悠久,古战场、古羊肠阪道,焦赞、孟良两员猛将曾经屯兵于此,封门村以不断传出灵异事件而著名。

许多人错把“风门村”写作“封门村”,从而误导了大家。甚至于部分地图上印制的也是“封门”二 字。一九七二年的军事地图上也显示的是“风门村”。而且,考察队从“风门村”发现的石碑上记载的也是“风门”二字。另经查实,真正以“封门”命名的村庄位于原隶属于焦作辖区、现与焦作交界的济源市王屋山乡。

从三块“风门村”相关庙宇维修碑文记载上了解到,现有碑文最早记录的是嘉庆五年,即公元一千八百年。其中,记录比较详细的是同治十二年的碑文:覃怀之北,有一峻山,名曰芸薹,山清水秀。到此居庄,地名风门屯。其地肥饶,其家殷富,在庄人等,皆好善乐施。昔年以有,山神古庙一锁,屡年风雨损坏。公同议论,积余钱饷,重修整理。夏末初秋,与工动作,花费金文,总共五拾六仟有零余。云:太行苍苍,沁水泱泱。——大清同治十二年冬月下旬日 勒石 立。

而这封门村虽然官方多次辟谣并没有什么鬼怪, 但是还是不断有人爆出一些灵异鬼怪的事情,所以才有了‘第一鬼村’之名。

而当下我便仔细观察了一下这里的地形地貌以及观察了一下这里的风水玄位,从地理位置来看:封门村地理位置险要、易守难攻的地方称为风门。也称为玄关、风门坳等名称。

从阴阳学说来看:古人认为,东南90度的整个方位是最吉祥的区域,这一区域称为“风门”。清代蒋大鸿著录《阳宅天元五歌》经云:更有风门通八气,墙空屋阙皆难避,若遇祥风福顿增,若遇杀风殃立生。风门,指宅外四面八方,空缺而有风来之处,曰门者,非真有其门,如墙空屋阙处,有风来者即是,此指近宅之客屋而言,非本身之主屋也。

看过了这封门村的风水,我倒觉得舒服多了因为就单单从风水来看这封门村并不是一处阴灵聚集的地方,那么那些传说中的灵异事件就有可能是谣传或者误读了的。

但是随着和幕修安翔飞进入村子,刚刚被压下去的那种恐惧却又不由得冒了出来,让我不由的想到了传说中的那些灵异的事情。

一九六三年枕边鬼脸灵异事件

说完这三件邪事儿,下面要说的就是封门村枕边鬼脸灵异事件。封门村是一九八一年全村集体迁徙才沦为空村,此前一直有人居住。在一九六三年,有三个郑州来的青年慕名封门村的奇特村舍和风光,带着画架来封门村写生。进村那天,刚好赶上村中前几日办过葬礼,一家三口发高烧暴毙。前面已经讲过封门村葬俗的差异之处,但还是有与外界相似的地方,就是在出殡的路上,将逝者生前枕的枕头扔在路中间。话说这三个年轻人来到村子,因看到路中间有个枕头碍事,踢到路边,这只是这件事邪性的开始。

到了封门村以后,三个人就找到村委会安排住处,村支书就将这一家三口空出来的房子交给这三个青年居住。虽然听说过房子里刚刚死过人,这三个年轻人真有些胆怯,但当时谁也不敢开口,一方面是怕给老乡添麻烦,另一方面,三个大小伙子也不想认怂。然而三个年轻人住进以来怪事连连,经常听见半夜有孩子在外面喊妈妈~妈妈,但出门看时,房屋周围空无一人。除此之外,三人相继做了同样的噩梦,半夜有鬼爬上床。有一天,其中一人在白天打开衣柜找衣服,突然尖叫一声昏厥在地,醒来之后称自己看到衣柜中的衣服后面藏着一张鬼脸,竟然和自己梦到的鬼脸一模一样。其他人翻衣柜去找,并没发现什么奇特之处。当天,晕倒之人便发起了高烧。

而此后第二天,又有人梦见鬼脸,惊醒的时候,听见外面院子里有哗啦哗啦的水声,于是趴在窗子上看,月光下,看到有个女人的背影一丝不挂地在院子里的水井旁洗澡,用水一瓢一瓢冲自己的身体,年轻人正惊奇纳闷,突然那女人回了一下头,冲着他诡异的一笑,纵身一跃跳进了井里。年轻人第一反应不是去救人,而是僵硬地呆在那里,因为不知道跳井的是人是鬼,恍惚了半晌,才叫醒其他人说有人跳井了,叫大家去看。大家打着手电筒去看的时候,发现井水水面平静,并没有涟漪波澜。而井边石台干燥


状态提示:第四百二十四章 枕边鬼脸传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