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锦绣弃妻,无双王妃>第118章 惊呆了

花梨书院,正式分为以下几个学院:科考学院、琴棋书画学院、医学院、工匠学院、商学院、农学院。而商学院,又包括账房班、管理班和营销班。工匠学院,包括木匠、泥瓦匠、雕刻师、厨师、糕点师、铁匠。

在读完高级班之后,都可以选择入读这些学院,继续深造。

如此,东方画锦以前招揽的那些人才,这下就可以发挥最大的作用了。

比如:木匠徐肃、铁匠陶关、大夫佟简,这三人,都是这些行业之中的顶尖人才。而且,讲解能力也不错,这些年以来,都带出了不少出色的弟子。在花梨书院担任这方面的夫子,绰绰有余,很是合适。

另外,这些年以来,东方画锦还招揽了不少种田好手。并且,在她的有意引导下,科学种田,堪为这个时代最出色的种田专家。又在东方画锦的强制下,都学了起码五六百个跟日常生活以及农业有关的字,以及专用术语,给农学院的学子讲学,也还可以担当得起来。

再不济,这些年以来,他们带出来的年轻徒弟,一个个,都是读完了几本启蒙读物的。让这些徒弟协助一下,讲学的过程,当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东方画锦让人印制了大量招生简章,又在京城内外,方圆千里的地方,张贴招生告示,散发招商简章。

消息传出,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就连皇上,都被惊动了。

这样的书院,前所未有,新奇独特,让人眼前一亮。虽然,有不少自诩为大儒的老古板,对此发出了热烈的抨击,觉得东方画锦此举,有辱读书人的清誉,也有辱书院的名声。然而,支持者,却占了大多数。

毕竟,这世道,进士举人、世家勋贵,还是占少数。大部分的人,都是平民百姓,都是要跟田地和店铺打交道的农民和商人。居住在城市里的那些普通百姓,绝大多数,也是要依靠做点小买卖或者给商号客栈饭馆等地方做工,来维持生存的。

若是能学得一技之长,无论是种田,还是给人做工,人生之路都将会更加平坦一点,更加有前途有希望一点。

十年寒窗,能考上功名的人,少之又少。

锦绣夫人说的好啊,读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识字明理,增长见识,开阔思路,拓展人脉,不做睁眼瞎。

人的心里,都是有一杆秤的。

什么,都比不过残酷的现实。

功名,说的再好听,再锦绣繁华,也比不过一日三餐。肚子饿了,总得要吃饭,累了就得有休息的地方。

再说了,那么多秀才、举人,手无缚鸡之力,肩部挑手不能提的,养家糊口都成问题。这样的人,还不如那有一门手艺的人,可以挣钱养家。还有啊,即便考过了进士,若是没有强大的靠山的话,就算得封县令,也极有可能会在县令这个官位上,踌躇十多年。甚至,是一辈子。

做官,也不容易,若是遇上上官是个不好的,还得违背良心,同流合污。不然的话,小小的七品县令的官保不住不说,还极有可能会被陷害,丢官坐牢,甚至抄家流放,或者丢了性命,累及全家甚至整个家族。

所以,花梨书院的招生简章一出来,一下子就吸引了世人的眼球,打动了许多人的心。

明年开春,花梨书院才正式开学。不过,招生,从过年前,就开始了。先报名,暂时不用交学费住宿费,年后来了,再进行一次复试。合格了的,就正式录取。计划招生一千人,男学子七百,女学子三百。预收三千人,进行初试、面试和复试,从这三千人之中,录取一千人。

招生名额,是有限制的。

所以,尽管快要过年了,前往花梨书院报名的人,依然络绎不绝。尤其,是那些需要勤工俭学的人,更是紧张得很。看到招生简章之后,好些外地的学子,连夜启程,赶往京城。

要知道,勤工俭学的名额,那也是有限的。而且,早一点报名的话,还可以抢到好的工作。去迟了,恐怕连扫地的活儿,都会没有了。

报名第一天,花梨书院,就聚集了起码五百人。

这些人,估计都是京城一带的人。

负责招生工作的诸葛芬芬,不禁有点头疼。

她连忙派人火速跟东方画锦求救,催促她赶紧来书院,请她来拿主意。

要知道,花梨书院第一届的招生计划,也就一千人左右,头一天就来这么多人,可咋整啊?收下,还是不收呢?

拒绝,似乎很是可惜啊!

一个学生,一个学期的学杂费住宿费,就可以收到三十两的银子。一百人,就有三千两了。如果按照东方画锦说的,百中取五十的话,岂不是一下子就要去掉好百人?

其实,花梨书院够大,再起一些宿舍和教室的话,录取三千人,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她觉得,有必要提醒东方画锦,多招收一些学子。头一天,就来了五百人,到了明年开春,五千人都可以招收得到。

生源问题,一点都不用发愁啊!

东方画锦听了她的提议,却毫不犹豫的拒绝了:“不行,一千足够了!人太多了,质量问题,没法保证。人多是非多,到时候,安全问题,也难以保证!就按照之前的计划,不用改变!”

东方画锦早就出好了试题,合格率控制在百分之三十左右,合格了的,面试过后,再去掉一部分看上去人品就不好的。年后,招收工作停止的时候,再集中起来,进行一次复试。最终,择优录


状态提示:第118章 惊呆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