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劲夫的眼光绝对是很辣的,一眼就看出了眼前这幅元代大画家任仁发创作的《五王归醉图》绝对是真品无疑。那么接下来就要鉴定它的价值。
于是谭劲夫就习惯性地去看这幅画作上面的题跋和钤印。这不看还好,一看吓一跳。
怎么了,只见那幅画作,大体是设色纸本,手卷,两米多长,上面的钤印:任氏子明、月山道人、眉道人、陈继儒印。
更加了不得的是那些大红的藏印:
梁清标:蕉林玉立氏图书、观其大略、安定、蕉林秘玩、苍岩、苍岩子、棠邨审定、河北棠邨。
耿昭忠:耿昭忠信公氏一字在良别号长白山、长收藏书画印、信公鉴定珍藏(三次)。
弘历(乾隆皇帝):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石渠宝芨、石渠定鉴、宝芨重编、三希堂精鉴玺、乾清宫鉴藏宝、宜子孙。
颙琰(嘉庆皇帝):嘉庆御览之宝。
溥仪(宣统皇帝):宣统御览之宝、宣统鉴赏、无逸斋精鉴玺。
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天目山人、侯士泰鉴藏、尊古堂真赏、半古轩书画印、棠、半印八方。
……
谭劲夫也算是见过大场面的人,更是见过无数珍本画作的人,可是他看到这些钤印和藏印以后,就彻底惊呆了。
不说别的,单单三个皇帝的御用藏章,已经够惊世骇俗了。
谭劲夫的心在翻动,使劲地翻动。
万建豪是什么人,从他接触谭劲夫以后,就很少见他如此神情,忍不住问了一句:“怎么了?”
谭劲夫回答只有两个字:“宝物!”
万建豪明白了。两人的交流都是用心的。
“大概值多少?”万建豪轻轻地问。
谭劲夫没有说话,而是握住了他的手。
暗语。
这是在古玩市场上经常使用的价码暗语,互相握手,伸手指。
万建豪起初还不在意,可是和谭劲夫握手交流以后,神色开始变了,变得凝重起来。
“怎么可能?谭先生,你没计算错吧?”万建豪也顾不得许多,忍不住问。
谭劲夫还是没说话,只是表情肯定地点了点头。
……
再看林逸,在将一幅古画变成两幅以后,这才松了一口气,他猜的没错,自己的灵气也没有欺骗自己。原先在博海预展的时候,林逸就发觉这幅古画似乎有些不太对劲儿。然后他使出灵气去探视,结果却让他大吃一惊。灵气反馈回来的信息实在太巨大了,巨大到以往他从没接触过这么磅礴的书香之气。
然后那书香和他的灵气迸发在一起,引发脑海中产生幻境。
三十年代,抗日战争时期,一名白发苍苍的收藏名家看着自己最心爱的藏品,唉声叹气。他不知道该怎么做,怎么去保护这样的藏品。
想要从上海出国,会被检查行李,每一幅藏品都会被征税,甚至没收。考虑到这里,这位老藏家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把两幅画裱装在一起!
这需要精湛的装裱技巧,在不损坏两幅画的状态下,将两幅画装裱成一幅。
连续十几天的精心制作。
他做到了。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前,这位白发苍苍的藏家携带自己精心装裱的16件作品,搭乘轮船远赴美国。
在海关处,接受检查的时候,没人发现他对这些古字画动过手脚。
这是个秘密,对于他来说。
……
十年后,美国唐人街的医院内。
已经处于弥留之际的白发藏家,颤抖着嘴唇想要把自己藏品的秘密说出来。告诉他的儿子,告诉他那些藏品是多么的珍贵,多么的不可思议。
可惜,他没有了机会。
他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看着家人焦虑的眼神,浑身的力气全都融化掉了,最后只有紧紧地抓住儿子的手,吐出一个字:“画……”
……
转眼又过去了几十年。
藏家后代在美国做着生意。生意越做越大,似乎一切都很美好。那些被他父亲从中国带来的古画都比他收藏在密室内,有空的时候就翻出来看看,擦拭一下上面的灰尘。
有一天当他走进密室的时候,自己的小孙子也溜了进来,看见爷爷在看着擦拭古画,就好奇地问:“那是什么?”
他把孙子抱起来,放在自己的腿上,一起看着那些古画,说:“那是回忆,有你太爷爷的,还有我的……这些都是我们中国最古老的书画,它们都是我们的国宝,不要忘了,有时间一定要把它们带回去。”
孩子不懂,不懂什么是古画,什么是国宝,只知道这些看起来很古怪没卡通和漫画好看的东西似乎很古老。
“也许有一天你会明白的。”也要对他这样说。
……
孩子长大了,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说着英语,吃着热狗,喝着可乐。他生活的地方就是美国,可是他总是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在别人眼里,他永远都是外国人,是中国人。
白人嘲笑他,黑人也嘲笑他。
他很努力的学习,很努力的工作。认为这样自己就变成真正的美国人。
他接手了家族的生意,成了当地一个有名气的企业家,人们开始尊重他,不再喊他“黄皮猪”,不再嘲笑他是中国人。
他认为自己真的是美国人了。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他的家族事业在最辉煌的时候却失败了。
一夜间,他从一名富有的企业家,变成了负资产的穷光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