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刘仁轨在白江口烧得海水为之映红,今有韦晞在飞鸟京烧得夜晚天空亮如白昼。
唐军以迅雷不及之势攻入了飞鸟京,刨了倭国心脏,在那里大干快上,周边倭人再迟钝,也反应过来。
起初消息断断续续传来,最终确定是唐军是大举入侵!
这下倭人贵酋们都有点心中打突,毕竟白江口之战未远,那一战杀得倭军人人害怕,甚至之后数年都在提防唐军报复,只是不见发生,才放下心来,没想到今天恶梦成真,唐人真的打上门来。
尽管内心忐忑不安,邻近京畿的诸侯国有摄津、丹波、但马、山城、近江和丹后六国匆忙集结军队,往飞鸟京杀来。
“杀啊!”
倭人百余骑前出,与唐军的百余游骑兵(抢倭人的马武装起来)双方来了一场前哨战。
唐军为首的校尉,使的是长槊,这长兵器攻势如风,一戳一血洞。
他的部下有的人刀盾相合,一攻一防,盾格挡,刀抹喉;还有的使长柄铁刀一扫一大片,抡转如飞轮,无人敢近身;最致命的是那毒蛇似的利箭,又快又狠,一矢一命。
唐人力大招熟,宛若屠杀,可怜那些倭人,不到一会工夫就给放倒近半,而唐军居然没有一个死掉的。
这仗没法打了,唐军杀戮速度之快,效率之高,倭人甚至来不及害怕与逃跑。等到他们满耳都是惨叫,看到同伙倒在血泊中,开始感觉害怕时,连跑的机会都变得少之又少。
有二十余骑在逃跑时给唐军在背后放箭射死的!
逃掉的不过十数骑,其中有个家伙运气不错,他背上有个背包,里面放了他娘的馍馍,结果射来一箭,箭就插在了馍馍里,没受伤带箭跑掉。
六国的国造传看那枝长箭,个个默然不语。
一叶知秋,一枝箭就可以看出许多。
蓝幽幽的淬过火的钢矢头,金属质地比起倭箭要好,重量更是一倍有多!
金属多,破甲力强。
箭头呈三棱状,可以放血,很是渗人。
箭杆要比倭人的箭更重,意昧着唐人的弓大,弓大的意思就是弓力更硬!
普通唐人小队的弓箭,已经胜过倭人军官的弓箭了。
倭人联军吃惊之余,动作磨磨蹭蹭,进军速度放慢,不想唐军在送走了大批缴获后,一直滞留在烧成白地的飞鸟京的附近安营扎寨,终日在那里消灭周边的飞鸟走兽,等着倭人们的到来,意思颇不善良!
他们才得八千人,却安稳如山,反观倭人三万人,慢吞吞前进。
“小的们,给老子把刀磨快点,等着杀人!”这是史万超等一批杀人狂的说法。
“打输了也没什么,立即跑,谅倭人也跑不过我们。”这是军中乐观派的道理。
“好好勘查地形,准备战斗!”军中参谋们时刻不敢放松。
“安啦,安啦,劳资缚一只手都可以打赢这帮倭倭!”整个军队扬溢着必胜的信心,严重bs倭人。
这样的情况下,双方于飞鸟京外的平原会战!
两阵对圆,倭人中间树起了六面马印(中军大旗),猎猎生风,倒有三分威势。
不过韦晞都懒得记他们贵酋的名字,在他的眼里,倭人都是deadman!
倭人三万排阵,端的是排列如海。
唐军八千步兵和一千骑兵(其中七百骑了倭马),尽管在战略上藐视敌人,但在战术上依旧重视敌人,韦晞告诫诸将道:“蚁多咬死象,我们既要战胜敌人,也要让更多的兄弟回到家乡!”
因此参谋们定下了以箭攻克敌制胜的作战方略,阵势前边,前面三千陌刀兵,后面五千人分成十个方阵,都用弓箭!
骑兵充当预备队,伺机而动。
倭人发动进攻!
上万人漫山遍野地杀来,事先不进行任何的弓箭射击!
不说压制对方,扰乱都好哇,但是没有!
对于用惯了弓箭的唐军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他们在北方及西方与游牧民族pk时,不射上几轮弓箭会被认为是假打,对不起观众。
这下倭人有得苦头吃了,谁叫他们的弓箭不发达!
从“余则成”的情报中,倭人只有一种弓,那就是丸木弓,这种弓箭就是将木条浸水,好一些的浸油,然后制成弓胎,捆上绳子就完成了。
这种弓往往相当的长,有等身弓之称(不过以倭人的猴子身高,这种弓的高度依旧有限)。
类似丸木弓的弓在中国的农村有,乡村猎人使用它来打猎,而在城市和军队中早就淘汰了,唐军用的都是复合弓,攻击力完胜倭人的弓,甚至还胜过了游牧民族的弓箭.
其制作繁琐,对于贫弱的岛国人来说无法完成大规模的装备。兼且倭国人喜欢一对一的决斗,不喜欢用弓箭解决问题;且倭国多山地,交战距离近,没必要使用攻击力过远的装备;山地多肯定潮湿,对于弓箭的保养不利。
今天,倭国就要为他们落后的弓箭而付出惨重的代价。
“距离百步!”
“放!”唐军射出了密集的箭雨,朝天抛射,天空为之一黯。
落下时,冲前的倭兵纷纷倒地。
噗噗噗,他们的护甲给箭轻易洞穿,似乎起不到任何防御的作用,只能够将盾牌顶在头顶前进,如此速度大受拖累。
关键是,他们连盾牌都不多!
没一会儿的工夫,倭人就丢下了一地的尸体。
“可悲的倭人!”忙于画画的阎师古用韦晞的话评价道:“倭鳖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