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掌握本源>371、近卫文麿的意见

经过两天的讨论,主要是杉山元和米内光政的掐架表演,最终御前会议的结果是,西尾寿造升任华北派遣军司令部司令,其任务是尽量保全目前在华北的陆军精锐,其次才是寻机击溃或歼灭支那军队。

而新增军队的议题被打住了,日本经过八个月的战争,将国内的储备用的已经差不多了,可是结局并不是这群狂热分子所想的那样。

华中一战损失三十万,一没有占到土地,二没有搜刮到什么财富,这是赔的干干净净。华北六十万精锐,到现在毫无进展不说,连司令部都被端了。只有东三省和朝鲜半岛以及台湾还完全在日军的掌控之下,用东三省、朝鲜半岛和台湾的资源来补充日本本土。

现在光是为了华北六十万精锐的后勤,就已经让这群人抓耳挠腮,要是再增加军队,大伙直接饿死算了。

这可不是后世的日本,后世日本占领了当时华夏长江精华区域,大肆搜刮财富,用来进口战争物资,以朝鲜半岛、东三省、华中财富之地的供给,进攻东南亚以战养战,日本越打越强盛,其军事实力才达到了巅峰。

贺屋兴宣这位号称理财圣手的财务大臣,提出了实施统治经济计划的贺屋财政经济三原则,一是与物资供需相适合二是与国际收支相适合三是与扩充生产相适应。

近卫文磨组阁的时候,找贺屋兴宣担任大藏省财务大臣,其就要求如果担任财务大臣,则内阁必须实施财政经济三原则。

而且后世在战后记者提出的国家预算四年翻了三倍,钱是怎么来的,贺屋兴宣的回答很流弊,只要印刷机没有问题,你要多少钱都有。

咱们都知道无限制印钱会导致通货膨胀,比如党国发行法币,抗战前印了十四亿,到日本投降的时候已经印了五千多亿,翻了三百多倍。

到一九四八年市面流通的法币高达六百零四万亿,注意单位是万亿,是抗战前的四十七万倍。抗战前买两头牛只要一百法币,一九四八年找理发师傅剪个头发要两百四十万法币。

那么后世贺屋兴宣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呢,很简单,印了钱不让钱在市场流通,虽然钱给了国民,但是贺屋兴宣整了个爱国储蓄运动,让国民把钱都存到银行里面去。

国民有了存款,又支持了国家,这笔钱也从市面上消失了,不用再担心通货膨胀。然而,这仅仅是暂时的,总有一天这些钱会流通到市场,国民要取钱用,那怎么办?

贺屋兴宣做过一个试算,日本到战争结束的时候国债会达到一个无法想象的数字,这笔国债以日本国力无法偿还,但是战争总会结束,如果日本胜利,那么日本可以获得战争赔款,这笔国债就可以偿还,如果日本失败,那么全体国民应该均等负担所应该承担的。

这就是日本从上到下的思想,都是拿国运在赌博,日本第一次拿国运当筹码来赌博,就是甲午战争,日本赢了,获得了两亿三千万,实际加上利息是两亿三千四百五十万两白银的赔款。

这笔钱,日本两成用作军费,五成多用来扩军,然后第二次赌国运跟沙皇俄国干了一架,又让日本给打赢了,这下日本撒欢了,开始了第三次赌博,占领华夏,所以就有了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事变以来,日军一路顺风顺水,大片的华夏领土被占领,华夏军队大多一触即溃,即便是大规模战役,也挡不住日军精锐师团的冲击。

然而自从林风横空出世,日本上下简直就恨不得生啖其肉,包括贺屋兴宣,原因就是,日本一下子损失兵员过多,占领的地盘却越来越小,加上六十万精锐深陷华北,导致日本经济都已经开始出现问题。

这时候的日本经济还没有彻底转入统治经济计划,也就是战时经济,国内因为要供应多达百万的海陆军队在外作战,已经不堪重负。

摆在日军高层面前的现在就两条路,一条是咬紧牙关,全体国民勒紧裤腰带,组建新的师团投入到华北战场。

另一条是让山东部队从海路撤离,其余内陆的部队绕草原撤往东北,在东北建立大量的防御工事,守住既得利益。

杉山元的提议是撤离华北,守住东三省,再发展两年,目前德国小胡子正在厉兵秣马,需要在东方有一个盟友拖住苏联,而日本正是其最佳选择。

既然日本有作用,那么德国必然要援助日本,否则战争开始的时候拖不住苏联,那么德国就会腹背受敌,陷入两面作战的尴尬局面。

到时候到底是拖住苏联,还是将国力投入到侵华战争,还不是日本说了算,东西到手才是最重要的。

米内光政的意见是,别在大陆折腾了,咱就打东南亚,东南亚资源丰富,尤其是有日本缺乏的石油、橡胶等战略物资。

贺屋兴宣则以为暂停战火,避开华夏军队的锋芒,等国内将经济调整到战时经济之后,再南北并进的同时进攻华夏,贺屋兴宣有把握只要经济体制转变完成,国内至少可以坚持四年的全面战争。

广田弘毅不赞成现在进攻东南亚,东南亚基本都是西方世界的殖民地,要是现在进攻东南亚,这是跟西方国家唱对台戏,很容易遭到各国联合打击。

一帮子日本高层开始为了战略问题互相喷口水,不时撸起袖子就要揍人,其实说到底这些人为的都是自己代表的派系出来扯犊子的。

杉山元和米内光政不用说,一个代表陆军一个代


状态提示:371、近卫文麿的意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