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国降卒么?”和尚忽然问道。
“你这是什么意思?”佛爷目光中隐隐约约地捕捉到了和尚的思路。
“其实很多史学家也一直都很奇怪,始皇帝横扫六合,战争的马蹄几乎完全鞭挞了起来,硬是放着诸多遗留问题不去理会,在灭了六国之后,就想对华夏的版图进行扩张,尤其是当时还处于异族蛮族所控制的区域,秦军也依旧毫无理由不计成本地继续进攻,开山修路,强行征服,难道是帝国的高层只是纯粹享受把别的国家和民族压在身下摩擦的快感?”
和尚越说越激动,也不再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言辞了,
“秦国一开始其实是半蛮族起家,靠周公的封赏才有了属于自己族群的名号,早期的秦国是谁都能过来踩一脚的弱国,但商鞅变法再到始皇帝登基时,秦国已经成为了七国之中实力最强的一个国家,并且在始皇帝即位之前,他的父亲他的爷爷他的太爷爷开始,就已经接连将多国揍了一遍,奠定了秦国霸主地位。
就跟汉武帝即位时,前两任是文景之治,给他留下了足够的家底才能挥霍着去打匈奴一样,而那时的始皇帝,他所面对的局面,其实更好也更简单,但他就是这么不管不顾地纯粹地追求速度,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也就九年的时间,春秋战国绵延多少代的纷争格局就都被他率领的麾下秦军踏破,然后继续向四周的蛮族区域进攻。
可以说,如果始皇帝当时统一的步伐能够慢一点,精细一点,将六国本土势力给清除干净,也就不会有之后六国贵族的复辟等等一系列乱事最后二世而亡了。”
“和尚,你知道么,我挺喜欢听你吹牛逼的。”嘉措笑道,“按照你的意思就是说,当初的始皇帝,这么急着统一六国又这么急着找仗去打,目的是为了练兵?通过战争寻求更多对敌人,然后杀戮更多的敌人,同时吸收更多的敌人来让自己的士兵变得更强大?”
“《六国论》只是苏洵的一篇策论,事实上苏洵苏轼苏辙几个,真放到历史上也就是善于空谈的清流,《六国论》里的观点,并不能信,否则苏轼日后也不会像是一个政治白痴一样被政敌随意揉捏了。完全剖析《六国论》的内涵,本质其实还是老生常谈的一套,皇帝得节约,得体恤民情,写得华丽,其实屁东西没说。
始皇帝花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吞下了整个帝国,不停地寻找四周能够打仗的区域,
为经济?为帝国巩固?为大一统?
事实上贫僧可不相信当时的始皇帝不清楚这种一口包的态势最后肯定会让大秦消化不良最后导致秦国的分崩离析,但是他很急,急得不得了。”
“因为他有要面对的敌人。”嘉措开口道。
和尚点了点头,“对,他有要面对的敌人,就像是一个学生在期末考试前总是会下意识地争分夺秒地去复习一样,始皇帝在那个时候其实和这种状态差不多,他要将四周能打的敌人都打垮然后吸收掉他们,铸就属于自己的最强秦军,然后去面对那个敌人。
结果,应该是失败了,所以先秦时代结束了。
到最后,陈胜吴广起义跟之后的项羽刘邦推倒秦国时,巨鹿之战中的章邯麾下的竟然是由刑徒组成的军队;
有人分析说秦军主力在南越,最后让赵佗自立为王了,也有人说在长城那边,但没人能具体说得清楚,当初那支九年时间里横扫六国的真正的秦军在秦国最后灭亡的过程中,
它到底去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