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龙腾1856>第五十九章 僧王被干掉
弹全部射光,雷轰之声停息。阵地之前,已是血流成河。五千多蒙古骑兵,残存一千多惊心动魄之众,哪里还有半点冲锋的心思,吓得是拨马掉头,落荒而逃。

正面观战的僧格林沁亲自与洋人交过手,洋人炮火之犀利令他终生难忘,但他做梦也不到,如今在与捻贼的交锋之中,遇上和洋人一样强大的火力。当他还未从那枪林弹雨的震撼中回过神时,他的三千人马也灰飞烟灭,眼睁睁的望着逃溃的余众,他清楚的意识到,这场仗他已是毫无悬念惨败。这些来自于蒙古草原的悍兵悍将,在敌人枪声响起的那一刻,彻底的变成了急欲逃离战场的懦夫。

“撤,快撤!”僧格林沁再无半点僧王昔日的从容,他意识到,慈禧说得对,时代变了,铁骑踏平江南,那是二百年前的事了,现在,只能是做梦!他大叫一声撤退,自己抢先拨马掉头就逃。蒙古骑兵的军心士气早已跌落至谷低,人人巴不得长了翅膀,立刻飞离这恐怖之地,如今主帅已自先逃,这些人哪还管许多,均是掉头争先恐后的夺路而逃。

“忠王,清狗逃了,咱们要不要追击?”一旁的赖文光对李秀成的敬佩之心,又上了一个新高度。

”全力追杀!一个不留!“李秀成下了命令。

于是,大清国的悲剧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僧格林沁所部一万多铁骑全部被歼灭。僧格林沁本人被乱枪打死,头颅被割掉,挂在城墙之上三天三夜。

僧格林沁的覆灭对于清廷的打击,就像1860年江南大营被太平军攻破,和春等部全军覆没一样沉重。一直以来,僧格林沁的蒙古铁骑,都被清廷视作抗衡湘淮军、阻止湘淮军势力北进的重要力量。然而现在,这支力量灰飞烟灭了,清廷怎能不忧虑!

而且,李秀成灭了僧格林沁的蒙古铁骑后,声威大振,挥师继续北上,一路势如破竹,大有攻到北京之势。

自僧格林沁覆灭后,清廷非常担心捻军会乘胜攻打直隶,甚至兵临北京城下。这时候的清廷,非常需要一位德高望重而且久经战阵的重臣出任剿捻总指挥,指挥这些部队将捻军镇压下去。

慈禧无奈,只得和曾家妥协,他和恭亲王商议后,决定封曾国藩为吴王,不必再裁撤湘军和淮军,北上剿捻。

曾纪泽这时已经按照此前的计划,控制了湖南和湖北,他此时趁机跟清廷谈条件。

曾国藩在曾纪泽的建议下,仍然以各种借口推迟行程。他向清廷提出,必须先训练出一支骁勇善战的骑兵部队,才能与捻军的骑兵对抗,同时还必须兴办一支黄河水师,这些都需要至少半年时间。

清廷被迫无奈,只得求和。朝廷派了崇厚来求和,他投降的功底非同一般,不久就答应了曾纪泽的全部裂土封王的条件:包括册封曾国藩为吴王,对湘军实际控制的两广(广东和广西)、江苏、江西、福建、湖南、湖北、浙江等八省划为邦国领地,曾国藩对這八省有驻军和人事权等。曾家的吴国和清廷类似于美利坚的南方和北方的关系,不过保持和平。

曾纪泽的战略,是先统一南方诸省,休养百姓,恢复生产重建,同时,倾尽全力发展洋务,殖产业、开矿山、炼铜铁、办工厂、产丝布、造枪炮、兴教育、建学校,如此,先复兴南方,待时机成熟,便可挥师北伐,扫灭满清,必如摧枯拉朽一般。

曾纪泽的战略,正合曾国藩的心意,就他而言,当初不愿称帝的原因之一,就是江南战乱已久,黎民百姓饱受灾祸,再起兵戈,必使天下苍生再度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于心不忍。

曾纪泽提出休养生息的计划,曾国藩同意。而且这时候曾国藩对办洋务不再抵触,通过安庆军械局和江南制造厂,他也想大力办洋务,持开明态度。

曾纪泽提议让他的江苏省成为一个洋务的试点省,有异议的洋务,都可先在江苏试行,如果效果明显,便在南方诸省推广,如若试点不好,就不办了。

曾纪泽提出这个意见,是因为很多人,对外国文化和东西还是持有抵制或保守的态度。比如曾国荃,自然巴不得能把每一分能用的银子全投入了造枪造炮之中,至于办产业、兴教育,在他眼中看来,实在是浪费时间和金钱。而曾纪泽知道中国没有更多停步不前的时间,必须抓住每一天奋起直追世界发展的脚步。所以他想先使自己所辖的江苏省综合实力率先升起来。

曾国藩同意曾纪泽提出的定国战略,立即施行。

而清廷见曾国藩迟迟拖着不北上,便提出调左宗棠的楚军北上剿捻。

对于放不放左宗棠的楚军北上,曾国荃和曾国藩的意见不一致。

曾国荃说:“我们既然要平定江南,臣弟以为当立即拿左宗棠开刀。左宗棠忘恩负义,当年清廷要杀他,要不是大哥收留,还让他自立门户,他能有今天?此前我们三次派人叫他入南京,可这姓左的连个屁也没有,分明就是不想归顺我们,臣弟的大军和淮军已经逼近湖州,一个月之内,我们可以拿左宗棠的脑袋来见,正好让南方那些有异心的汉人看看我们的实力。”

曾国藩抚须道:“左宗棠素来心高气傲,当年在我幕下时,便多有不服,要此人诚心归顺,确实不容易啊。不过这左宗棠乃当世奇才,又是湘军大将,若是同室操戈,难免让人寒心。”

“左宗棠虽有些才华,但江南人才济济,只要善于发掘,像左宗棠这样地人


状态提示:第五十九章 僧王被干掉--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