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独立电影人>第十三章 开炮

两千五百块的制片成本,再加上花了五百多块请水军,三千多块的投资换来了五千万的票房,这个结果一出来,比电影本身都还让人感觉震撼。

谁都知道拍电影很赚钱,可也没想到能赚到这种地步。

五千多万的票房排不上号,但这绝对是投出产出最高的电影,甚至可以明确的说,《活埋》是影史上最赚钱的电影。

“要是给我三千五百万,我至少能换回来十亿的票房。”张耀竖起食指如此表示,看不顺眼的人觉得他是在吹牛,可此时根本没有底气反驳。

上课了,倒是满面春风的走进教室,一开口也是说道:“首先恭喜张耀同学创造了一个奇迹,我接触电影超过三十年了,活埋彻底颠覆了我对电影的认知。”

“张耀,电影报道杂志联系到学校希望能够采访你,你准备一下。好了,关于电影的事情我们其他课程上再讨论,今天接着讲炎华帝国电影史……”

表示祝贺之后,导师也没有多说,教室里却是一阵骚动。

《电影报道》是国内最权威的电影杂志,到现在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由《电影报道》创立的炎华电影金像奖也是华语电影最有分量的奖项。

作为一份电影杂志,影院每个月上映哪些电影,这些电影的票房、质量如何也都会进行报道,不过能够得到深度剖析、独家访谈那就不一样了。

电影人能够登上杂志也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象征,没有足够的能耐人家是不鸟你的。

关海飞的《谁的青春不飞扬》上映的时候,无非就是在资讯一块提到了一下,就再也没有关于这部电影的信息。

现在炎华国内每年拍摄的电影将近一千部,最终能够进入影院跟观众见面的不到三分之一,即使如此也是两三百的数字,自然不可能一一评说。

凡是能够被《电影报道》杂志看中的,几乎就代表着能够登上次年金像奖的舞台,怎么会不让人羡慕。

混在影视圈的人,不管是是编是导还是演,谁不想用奖项来证明自己。

关海飞觉得自己以一个学生的身份能够独自执导一部赚钱的电影已经非常牛逼了,哪想到还有个张耀杀出来抢风头。

所有一切他都已经输了,《谁的青春不飞扬》到现在已经完全被遗忘,也没几个人记住了他这个导演,而眼看着张耀就是名利双收,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叫不作死就不会死,张耀可不会理会他是什么心情。

《电影杂志》派来的记者是个中年男性,胸前挂着相机,带着金丝眼镜英气逼人,不过态度倒是很随和,采访起来随意但不随便,也没有因为张耀年轻就轻视他。

导师将张耀带到办公室引见,笑呵呵的介绍:“赵记者,这位就是张耀同学。张耀,这位就是电影报道的赵信记者。”

“果然年轻有为。”赵信首先伸出手来,张耀连忙谦虚几句,握个手也算是认识了。

导师接着就道:“那么赵记者,你就在这里给张耀做访谈吧,我去给你们倒杯水。”

“黄老师,不用麻烦了,我对你们学院可是很憧憬的,难得有机会来一次,我想四处看看,一边游览一边采访也就可以。”

这种采访形式张耀还是第一次见,导师也愣了一下,转而才点点头道:“那也好,就让张耀做你的导演好了。”

张耀对学校角角落落都已经很熟悉了,这当然不是问题,当然赵信其实也是漫无目的,最想去的还是《活埋》的片场。

“张耀,你拍电影的道具还在吗,能不能带我去看看?”

“当然没有问题,其实也就是在学校的影棚拍的,距离也不远。”

学校的影棚是用来教学的,规模虽然不大不过经常用得到,如果换做其他电影早就恢复原状了,只是《活埋》本来也没怎么搭建场景,所以也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专门制作的棺材道具倒是被管理人员给留了下来,《活埋》这样一部现象级的电影给学校挣了不少脸,校方也觉得有保留的意义,所以并没有拿去销毁。

为了电影的拍摄,张耀一共准备了七口不同开口的棺材,其实大部分也被收了起来,只有上面和右面开口的一个还留在原地,里面的沙子也还没有清理。

赵信饶有兴趣的看了看,就道:“你们当时有专门拍过剧照吗?”

“倒是有几张,本来是想留个纪念来着,之前也没人关注我们的电影,所以也没有公布出去。”

“那就好,你直接给我一份吧,也省得我再拍了。”赵信笑了笑,道:“没想到这么方便就拿到了独家素材,可喜可贺。”

赵信的采访没有那么严肃,一路下来就像在聊天,时不时还开开玩笑,这让张耀感觉格外放松,这种访谈形式还挺不错的。

一般剧照也都是用来宣传,本来就是公开的,拷贝一份给杂志当然不是问题,张耀承诺之后,赵信才又问道:“张耀,你的经历大家都已经了解了,你还是个学生就开始执导电影,是不是也跟这段经历有关?”

“确实如此,当我发现急需赚钱养活自己,而自己又什么都做不了,那就只能选择拍电影了,毕竟这是我的梦想和专业。”

“那你为什么会选择拍活埋这样一部电影,它的创作源头是什么?”

“还是钱闹的,我也想拍大片,可是谁来给我投资呢?我和两个朋友七凑八凑才凑了两千五百块钱,只有这点预算,就得想个


状态提示:第十三章 开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