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怪大家情绪那么激动,只因为朱成故意把天灾和太平教联系到了一起。
太平教不是宗教么,不是经常施符做法么?于是朱成就在戏剧这种,硬生生说这天灾人祸就是太平教弄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趁机施粥救人,收买人心。同时也是为了把天下百姓逼到绝地,这样他们才好登高一呼。
台下,充当旁白的欧阳行也趁机在幕间不断的宣传,其实就是不断的发问,比如:“为什么太平教总是天灾人祸的时候能及时出现,施粥救人?”
通过这一个个的问题,百姓们不得不被动思考起来,同时眼睛又被戏剧所吸引,所以往往思考会被影响,按照朱成预设的方向前进。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太平教该死,黄巾贼是他们的仇人!
这就是舆论引导,本来天灾人祸关系到天文地理,当然严格来说世家才是最大的丑角。只是朱成故意不提世家,同时又因为百姓们已经习惯了世家的高高在上,故稍微煽动一下,那埋藏在心中最大的愤恨,就全部朝着太平教,朝着黄巾贼那边宣泄出去。
大禹时期发大水,其父是见水就堵,却不知道堵不如疏。民情是堵不住的,唯有引导才是正理。这帮百姓被压抑得太厉害了,以至于爆发出来的愤怒就算是欧阳行都觉得有点控制不住。
“各位乡亲!”朱成不得不亲自登台,欧阳行到底入行太短,面对数千愤怒中的百姓,难免还有点畏惧。
“根据最新的情报,黄巾贼在冀州,豫州,兖州和荆州南阳地区活动,已经造成了大量城镇被毁,大量的百姓流离失所。他们并没有履行自己的承诺,也没有分出任何土地给百姓,只是让那些跟随他们的人去送死,为他们攻城略地,完全把他们当成消耗品!
如今大汉正是危难之际,尔等身为大汉子民,岂能独善其身?再则黄巾贼最终的目标还是司隶地区,总有一天他们会杀过来。到时候你们还有继续麻木下去的可能性吗?到时候,你们还指望谁来帮助你们?又或者你们打算继续背井离乡,当一个随时有可能饿死在迁徙路上的难民?!
有种的,参军入伍,随右中郎将一起保家卫国,抗击黄巾贼!总有一天,你们会带着英雄的称号回到你们的故乡,升官发财也绝对不是梦想!还在犹豫什么?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难道非得当有一天,你们看着同乡骑着高头大马,成为军官衣锦还乡的时候才会后悔?”朱成基本上是把荣耀和功利都放在一起说,对于百姓来说荣耀太遥远,但功利却很现实。
“将军,收我一个!”立刻就有人跳出来表示要参军,朱成看了看欧阳行,后者却是隐晦的摇了摇头,表示这不是托。
不过安插在人手里面的托也是第一时间表示要参军,甚至借此煽动了几句。有了榜样,自然有更多年轻人怀带着梦想要加入军队,不多时已经招募了三千多人。这还是朱成表示宁缺毋滥,精挑细选之后的结果。
类似这样的选拔并不是持续一天,朱成把雒阳周边的县镇都给逛了一圈。
花了五天的时间,招募了三万人的大军,每一个都是真的青壮,最多是营养有点缺乏使得精气神有点缺乏,但长期干农活倒也练出了一副精壮的身体。
“三叔,已在各地招募合格青壮三万人,请点验!”朱成拉着这三万人的队伍来到朱儁的面前,而后者却是看着这这支队伍,有种不敢置信的表情。
“这些,都是贤侄招募过来的?”也不怪朱儁不敢相信,要知道司隶那些刁民他也有派人去招募,结果应征者寥寥无几。五天时间内招募三万人,这简直不敢想象。
“若非如此侄儿如何能够突然变出这三万人来?只是他们的粮草,怕是要叔父头痛了!另外侄儿觉得,原本招募过来的部分,也应该精挑细选一番,这样才能保证部队的战斗力!”朱成顺势提议道。
早些时候为了补充军力,所以招募过来的士卒几乎是良莠不齐,有不少已经超过四十岁的士卒。按照朱成的意思,朱儁这将近二万大军可以进行一次精简,甚至只要他身后这三万大军其实也足够了。
朱儁犹豫了一下,考虑到军粮的问题,所以也就答应了下来。不过他打算在这三万人里面也精简一部分,大概只保留两万人左右的规模。
打仗拼的就是后勤,将近五万人的补给可是非常可怕的。按照朱儁的意思,保留三万人就已经是他的极限了,而且粮草只怕还需在地方进行采买,甚至依靠缴获!
又经过了三天左右的挑选,朱儁实在是没办法删除更多的士卒。朱成本来已经精简过一次,选出来的都是合格的士卒。朱儁能做的就是把那些家里还有老人,而且没有兄弟的存在剔除出去,饶是这样也保留下了两万人。
反而是原本挑选出来的部队,至少可以删除掉上万人。只是碍于各种原因,他保留了一万五千人的规模,这些有不少都是经年的老卒,尤其是皇甫嵩提供的那部分,都有骑马的能力,稍微训练一下就是合格的骑兵,反而朱成招募来的都不会骑马。
最终保留下来的兵力,高达三万五千人,粮草的补给开始出现一定的问题。好在朱成已经拍了欧阳行在雒阳以外的各个城镇募捐,发动宣传,多多少少鼓动了不少商家捐助,全部算起来也有数千贯。
这些商家之所以也会妥协,主要也是被欧阳行吓的。他们的生意在雒阳,若是黄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