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壮哉大唐少年郎>第522章:黯然谢幕

李世民目送着长孙无忌跌跌撞撞的离去!

原谅是容易的。

再次信任,就没那么容易了。

他明白,长孙无忌同样明白!

如今李世民所处的这座宫殿,只是偌大的宫室中毫不起眼的一座无人宫殿!

明灭不定的油灯下,李世民一个人立在幽暗的大殿之上!在明灭不定的油灯下,李世民的脸色同样阴晴不定!

其实今夜发生的一切事情,到如今已经变得极为简单!

李世民给长孙无忌的最后一次机会被否认之后,李世民很干脆的让李国宏带人与长孙无忌一道去赵国公府取回名册,至于名字则让李世民称为“长孙内卫”,长孙无忌也似乎默认了这个说法。有李国宏带人跟随,长孙无忌根本没有机会篡改任何东西。

长孙无忌有没有参与,只需将名册带回来自然都会大白于天下!

这,也正是李世民在长孙无忌出门之前说出“今曰你出了这道大门,你于朕就仅剩君臣之谊!”这最后一句话的用意所在!

所为,不过是想要再次给长孙无忌一次机会而已!

但是,长孙无忌依然否认了!

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李世民,坐上这皇位也是如此!底下有太多的黑暗!

长孙无忌,真的如他说的那般干净吗?

李世民不知道!

李国宏足足去了一个时辰才回来!

此刻,时间已经是巳时了!

除了厚厚的的名册之外,李国宏还带回了一封长孙无忌呈送给李世民的奏报,以及长孙无忌的的心腹玄冰!奏报当然是在李国宏的监视下写的!至于写的什么,李国宏不知道!

而对长孙无忌让他将玄冰带回,李国宏更不知道有什么事!所以你李国宏并没有直接将玄冰带入偏殿之中,而是让亲卫看守在偏殿外等候。

看着信报上墨迹未干的“陛下亲启”四字,李世民心中陡然一颤,有种不详之感。他定了定心神,挥手让李国宏等人退下,亲自拆开了这封奏报。

“罪臣长孙无忌叩首以拜陛下:罪臣本河南人,生于洛阳,自幼舅父抚养,并习治国经世之道;与陛下本是布衣之交,太上皇起兵,罪臣殚精竭虑,后尽微薄之力,终助陛下登上至尊之位,及至今曰,整二十八载矣。”

长孙无忌的字迹一如往日严整,透着泱泱之气!

“蒙陛下之重,罪臣得见天颜,太上皇隆恩,先予典签,后为陛下行军长史,及至拜为军政,罪臣感激涕淋,不胜惶恐。

十余载光阴,如白驹过隙。及至罪臣侍唐十四载,大唐终成五帝三王未有之功业,俯视群雄,天下一统!承陛下厚恩,勿以罪臣外戚而嫌之,授罪臣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罪臣无以为报,唯臣之躯尔!

信写到这里,长孙无忌似乎心情已然激荡万分,字迹开始有些凌乱和潦草起来,李世民往往要仔细辨认良久,才能认清看懂!

“今时之大唐,陛下励精图治,英明雄伟,文有房杜,武有卫公、英公、江夏王,青年一辈更是更是多如牛毛,令我大唐带甲之士无数,兵强而士勇,边境之祸土鸡瓦狗尔。陛下唯一当虑乃高句丽、吐谷浑也。东海之中,有倭奴一国,狼子野心,亦不可不防,以陛下之雄伟,当有化解之道。天网之事,罪臣送与陛下之玄冰者亦知,陛下但有所问,其必言无不尽!

及至今曰,罪臣居高位已然数载!权位人心,四字之祸,至今日罪臣始知矣。然悔之晚矣。罪臣愧对陛下,尤为愧对妹妹皇后殊甚,今夜宫中之乱,诸公之刺,尽皆出自罪臣之手。

罪臣无颜以面陛下,唯斗胆求陛下赦玄冰之罪,诸事皆由罪臣起,罪臣唯一死以谢陛下、皇后隆恩尔,唯再无见我大唐光照四夷之时,憾矣悔矣。罪臣行此大逆不道之事,羞于见故人矣!

古人有云: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罪臣观满朝文武,唯侯某君集心胸狭隘、妒忌贤能、敌我分明,不可用也。臣与君集图谋,乃误冠军将军之功,无误国之心,泄漏军情,臣亦十分震惊,陛下万岁,罪臣长孙无忌叩首以拜。”

没有什么过不去,只是再也回不去而已!

“无忌!”

看完最后一个字,李世民心头一颤,书信从手中飘落于地,久久,李世民默然无语!

看完这一封类似遗言的奏报,李世民原本对行刺之人满腔的怒火和杀意,不知为何,在此刻已然荡然无存!

有的,只是对长孙无忌无尽叹息!

原本以为贞观一朝能够跳出历朝历代弑杀功臣的怪圈,追随自己半生的文臣武将都能够得以善终。只是没有想到,长孙无忌、侯君集这两大心腹重臣还是走上了另一条不归路!

憾矣悔矣,短短四个字已经足够道尽长孙无忌在写这封信时候的复杂心理!

权势,遮蔽了他原本那颗睿智的心!

想必此刻,长孙无忌已经死了。

想来以他的老谋深算,就算是死,也不会给自己留下难以解决的难题吧!

李世民缓步走出偏殿,看着已经逐渐火红的东边,怔怔的想到。不知不觉,两行泪水从这位君王眼里流了下来。

虽然长孙无忌没有在这偏殿之中承认,但是他却用另一种方法来成全了自己,成全了长孙家!也成全了李世民的大唐王朝。

此刻冷静


状态提示:第522章:黯然谢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