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调教大宋>第321章 无所不在的制衡

懒十八终于从游戏里抽出身来了,谢其万赏!

还有那位和起点有仇的哥们儿,打赏不订阅,你也是没谁了,谢万赏!

汝南王府的做为是一点点扯出来的。

开始是因为当年的禁宫侍卫冲宫作乱,因此查出有人在宫中用药上做了手脚。

那时还不知道是谁做下的,只知道能牵扯到宫闱近卫和内侍省,应该不是一般人物。

之后,唐奕在大辽被人泄了底,这才怀疑到汝南王府身上。

可是,苦无证据,赵祯亦不能冒然而动。

再然后,张俊臣动用禁军劫杀董惜琴,彻底坐实了汝南王府的野心,也牵扯出了其与禁军的关系。

但,直到这一次,因为曹觉和狄青,赵祯才恍然大悟,汝南王府已经经营至此。

朝中大臣、禁军、内宫赵允让已经把手伸遍了大宋的权力中枢。

这个时候,如果赵祯想动汝南王,可就要好好地斟酌一翻了。

不然,真的会象范仲淹说的那样儿,一个不好,是要出乱子的。

“那怎么办?”唐奕瞪着牛眼。“总不能由着他来吧?”

范仲淹冷哼一声,“你不是挺能的吗?想办法帮官家渡过这一关吧!”

唐奕气馁道:“您是知道我的,要让我想办法,肯定就带人冲进汝南王府,一了百了了!”

“”

范仲淹无语了。

其实,以唐奕的才智,做事真的不至于都是这般的直来直去。这浑小子要是真算计起人来,一般人是玩不过他的。

比如大辽,这小子算计大辽已经把今后十年的招式都想出来了,现在就已经开始挖坑了。

又比如观澜商合,范仲淹是唯一知道唐奕全套布局的人。

所思之缜密,部局之精巧,简直是环环相扣,让人乍舌。

可是,不知怎地,在对人的方面,比起以智取胜,他好像更热衷于以力压人,做事也从来不计后果。

呵呵。

要是范仲淹知道唐奕为什么这样,估计能气吐血。

在唐奕看来,有限的一点精力还是琢磨点儿正事吧,勾心斗角不适合他,有赵祯和将门挡在前面就行了

出了老师的院子,唐奕只觉一阵气闷。用范仲淹的话说,现在最好的处置就是等,等赵允让露出马脚。

说白了,汝南王还是冲着帝位去的,不是给他自己谋,而是给儿孙谋。

赵允让当年进过宫,那时真宗无子,把他接到宫中,按储君培养。后来,赵祯出生,他这个备胎就被送了回去。

十几年前,赵允让的儿子赵宗实也进过宫,那时候赵祯也无子,也把赵宗实当储君来养。

可是,后来也生了儿子。所以,很不幸,他的儿子也从备胎的岗位上下来了。

嗯,这一家两父子,都快成“送子观音”了!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赵允让现在掌控的权柄,绝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到这般气候的。

可能是这一家两父子当“替补”养成的毛病,对那个位置,有着超乎寻常的执念吧!

可特么就这么忍着,这也不是我唐奕的风格啊?

明知这家人有害,你还动不了他,只能任由他活的自在,这个感觉是真不爽!

对于唐奕这个性子来说,就更不爽了。

那为什么不论是赵祯,还是唐奕,都不担心汝南王会反呢?

还真反不了。

不是他不想,而是他压根就没那个能力。

北宋皇权势微,官冗职散,武人不振。这么做,可不单单只有坏处,也是有其存在的意义的。

那就是,无所不在的制衡!

刨去其弊病和高昂的成本不说,单说这个制度,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皇权受相权的牵制,无法一言定天下;相权也同样受到监察制度、皇权、百官的掣肘。

而百官则因为职、权分离的关系,形成相互的制约。

同样,军队也是处处制衡,大宋管军队的衙门口有两个,一个是兵部三衙,一个是枢密院。

三衙有掌兵、带兵之权,却没有统兵、调兵的权力;枢密院正好相反,只有指挥调度的权力,却没有实际的兵权。

别看汝南王把手伸到了军中,又把控了朝中重臣,可是然并卵,别说你想起兵叛乱,就算你是赵祯本人,想动军队都得一层一层的批下来。

所以,除非赵允让将驻扎在皇宫左右的四十万禁军全部掌控了,否则,分分钟把你轰成渣渣。

这也是为什么终宋两朝,从来没发生过大规模的全国性叛乱,也没出现过,过于血腥的宫斗夺权的原因。

赵允让控制几个侍卫冲个宫这个不难,想造反,不可能!

无所不在的制衡,无所不在的约束,别说造反了,让你想翻个身都难。

因此,赵祯不怕赵允让会反,这个时候反而好办,曹皇后与苗贵妃临盆再即,只要二人有一人旦下龙儿,赵允让必然会乱了阵脚

回到自己的小楼,唐奕长出了一口气。

曹觉的命不单保住了,而且还有封赏,也算了了心中一件大事,下一步就看赵祯怎么安排邓州营的去向了。

不用回邓州这是肯定的了。

大宋就是这么尿性,地方有点好兵就往禁军里塞,留着老弱残兵在各州冲数儿,也难怪广南跟纸糊的一样,侬智高一捅就破

正琢磨着下午的财税课给儒学们讲什么,忽闻敲门之声响起。

唐奕隔着门上的玻璃一看,不禁眉头一皱,他来干什么?

“进来吧!”


状态提示:第321章 无所不在的制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