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调教大宋>第827章 四个亿的一盘好棋 免费

(这一章不用花钱订阅,补上那个坑爹的单章。)

......

“国舅、敛之,你们先出去。”

“你!”

曹佾瞪着眼珠子,差点没气死。早干嘛来着?正是节骨眼儿上,你让我出去?

“你有什么不能让我知道的啊!?”

唐奕淡淡地看着曹佾,“我什么都能让你知道,可是......”顿了一下。“我却不能什么都让官家知道。”

日!

曹佾一翻白眼,他就说唐奕非得让自己留下来干什么,原来就是个传声筒。

一想也对,贾昌朝这么敏感的一个人物是怎么收服的?唐奕是怎么用的?可不得让官家心里有个数吗?

可是,你不能又变卦啊!

老贾问到点子上了,你又不让听了,好膈应。

“走走走走,没什么好听的!”

却是辜胖子蹿出来,拉着曹佾就往外走。

“不是。”曹佾老大的不乐意。“你放开我。”

“走走走,去找吴相公喝茶。”

辜胖子跟没听见似的,根本不和曹佾讲理。

傻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目送二人出去,唐奕没有直接切入主题,而是突兀地问道:“相爷怎么看宋之盛世?”

老贾苦笑摇头,“盛世?哪有如此羸弱之盛世?”

“勉强算是富裕、太平吧......”

唐奕赞许点头。老贾能这么说,说明他心里也有无奈。

可是,这不是唐奕的目的所在,继续问道:“那这富裕太平又因何而来呢?”

老贾一皱眉头,“子浩是想说你的观澜商合吧?”

“没错!今日的局面商业一途确实贡献颇巨,但是......“

“难道子浩就想用这个来回答老夫的问题吗?”

唐奕笑了,“非也!”

略一沉吟,“算了,我们换一个角度,换一个问题吧!”

“相爷以为,始皇帝一统六合,根基何在?”

老贾眉头再皱,“你到底想说什么?”

“我想说粮食,还有人口。”

“粮食?”贾昌朝瞬间抓住脉络。“你是想说,始皇帝之所以能够一统六合,占了粮食之利?”

“没错。”唐奕认可道。“我们不妨从粮食的角度来解读过去,进而看清现在和将来。”

贾昌朝沉思起来,良久,方缓缓点头,“你这么说也没错。”

“战国之前,中原以黍为食,后产量更高的小麦传入中原,第一个收益的就是秦国的中兴之地岐山、少梁。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个镇守西戎的小国才能荡平六合,一统诸国。”

唐奕接过话头,“正是如此。”

“从上古到商周,中原农业以‘黍’为主,养活四海之民。可是,黍米产量有限,发展至战国时期,已经趋于饱和,养活不了更多的百姓了。”

从古至今,汉人奉行的原则就是有多少粮食,养多少孩子。

所以,粮食的产出,直接关系到人口的多寡。

夏周时期黍米能养活的人口数量,到了战国已经是极限了。

而就是在这个时候,华夏文明处于瓶颈的时候,小麦从西边传入了中原。第一个获利的就是秦国。

有粮,就有人。有人就是有战斗力。

正是因为粮产引发的连锁反映,让秦在与魏争夺巴国井盐这块大肥肉的时候占得了先机。

有了盐这个重要的经济物资,秦之兴盛也就更加的无可撼动了。

......

“秦以小麦振兴国力,此后历经数千年,又是小麦之利,奠定了中原富庶之地的威名。”

“可是,小麦也有和黍米一样也有极限。其实到盛唐时期,中原人口就已经到了小麦的极限了,需要另一种高产作物来打破桎梏。”

......

“老夫明白你的意思了。”

老贾顺着唐奕的思路接道:“你是说,大宋的兴盛就是因为找到了这种打破桎梏的农物。”

“所以,现在的富裕与太平除了商之兴盛,还有它的功劳?”

到现在,老贾终于反应过来,唐奕要说的不是商业,而是占城稻。

唐闻言微微拱手:“相爷高见!正是占城稻。”

......

其实,华夏大地种值水稻的历史早了去了,可以上述到七年多年前。

可惜,一是因为产量,二是因为生长周期和技术的缘故,水稻一直明的制约。

产量就不用说了,中原原始的稻种产量不比小麦高,而且从插秧到成熟,要五个月的时间。再加上育苗期一个月,也就是半年的时间,一年只能种一季。

所以,水稻只在江南地区是主要粮食作物,在北方,仍然是小麦的天下。

直到占城稻的出现......

后世的人们对这种来自古代越南的水稻有一个误区,那就是,以为它比中原的原有水稻产量高。

其实不然。占城稻的产量就算高,也没高到哪去,还不足以高到让华夏大暴人口的程度。

它最大的优势也不是产量,而是成熟期。

从下地到收割,只要三个月,有些地区甚至可以两个月就完成从种到收。

这就太关键了。

江南地区完全可以种两季,像海南这种地方可以种三季。

而且,正因为生长周期短,完美的避开了南方的梅雨、台风季节,规避灾害更加稳定。

最最重要的是,在北方,原本只能种一季小麦的情况被彻底颠覆,时间足够种一季水稻,再种一季小麦。

这是一个从“一


状态提示:第827章 四个亿的一盘好棋 免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