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唐朝好地主>540.第540章 还能再翻一倍

充足的施肥,加上优选种子,加上良好的田间管理,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田地产量能增加一倍。

一倍。

李超说的很轻松,李世民和宰相们却是一个个闭嘴不说话。

这番话其实李超以前就说过,但谁相信呢?

反正李世民就没真正相信过,增产一倍?你开什么玩笑,多收个三五斗就上天了。后来看李家的产出确实很多,但也依然只是认为算是特例。

可今年李世民往灞上跑了不少趟,洗澡沟的这三千亩水稻梯田,可是作不得假的。那长长的稻穗,沉甸甸的。

今天他还亲自在稻田里捉了鱼,对于水稻长势更加清楚,心里估算后,也跟李超说的吻合。

排除李家这些梯田,其实都是水浇地的奇特事实。

不说别的地也产出五石,可就算翻一倍,那也够骇人了。普通的旱地,肥力足,种子好,加上精细耕作,原来亩产一石变两石?

最重要的是,有充足的肥力后,田地就不用因为田力不足而休耕轮种了。甚至一年种完一季粮,还能种点高粱大豆油菜萝卜什么的,这不也是收获吗?

关中现在一年有好几百万石的粮食缺口呢,如果田地产量增长上来了,岂不是意味着长安以后不需要眼巴巴的指望着关东转运粮食进关了?不用老是看那些粮商们的眼色了?

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这可不仅仅是一个粮食问题,这是关乎整个长安战略安危的重要事情啊。

“陛下,臣听闻在岭南之南,越南的更南边,有占城国。其国之中,有一种稻种,穗长而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尤其是耐旱而且生长周期短,自种至收,仅需五十余日也,而且产量还高。”

李超向李世民透露了一个更神奇的事情。

“占城国?莫不是隋时曾被攻破王都的林邑国?”李世民问。

隋朝时,曾有隋将率兵攻破了林邑国,杀死了国王,洗劫了他们的王城,夺取了无数的黄金象牙珍宝等,不过因为士兵不服当地暑热,水土不服死去大多,最后撤回。

李超点头,“占城国为占为所建,而占城国之地,就是汉代之时所置之日南郡的象林县,后象林县功曹之子区达杀县令,自号为王,始建占城国。隋时,隋将曾攻破占城都城。”

“这个占城国真有如此神奇的稻种?”

对于水稻,李世民也是了解一些的。

水稻在隋唐之时,种植面积已经很大了,不但在南方普遍种植,甚至在河南、关中,乃至朔方都有不少种植。如长安的渭南,就有许多水稻,而现在灞上都有了几千亩水稻。

不对,按他的了解,水稻普通是要有一百来天的生产期的。五十来天的生产期?

这可是缩短了一半啊。

“陛下,北方天气冷,仅能种一季稻,但在南方,长江和淮河流域,甚至是更南的岭南地区,天气温暖,如占城稻这样只要五十余天生产期的稻种来说,完全可以种植两植,赶在冬季寒冷来临前收获第二季。甚至在岭南,都完全可以种上三季!”

“两季稻,三季稻?”

连陈叔达萧瑀这两位出生于南方的宰相都惊讶起来。

自隋起,水稻的种植量大起来,也有少数优良的稻草种两季的,但那种属于极少极少的。关键就是缺乏好的稻种。

一季生长周期一百多天,那就是三个半月,得三月后才能种,三个半月后,差不多就是六月底甚至是七月了。

赶在立秋前种第二季,但再长三个多月,就来不及了,寒风霜冻会让水稻无法抽穗的,会被冻死。

也许在岭南可以种两季,但在长江淮河流域,肯定种不了两季。

而大唐如今,岭南那属于蛮荒未开发之地,也就淮河流域和长江下游算是开发的还错,连长江的中上游都还不行,大别山、湘楚,那都还有好多蛮族的。

因此可以说,李超一说有一种新的稻种,生产周期才不过五十来天,产量却比现在的稻种高,而且耐旱且不择地等优势时,李世民他们都一脸惊讶,惊讶过后,都是一脸怀疑。

占城国那种蛮荒之地的小国,能有这么好的东西?

“真有这样的稻种,朕怎么以前没听说过啊?”

其实占城稻,也不完全是占城国的稻种,而应当说是中南半岛上的占城、真腊都是盛产稻米的,他们那的稻种算是自然培养而成。

因为自然条件好,气候温度以及雨水光照好,使得那里的人种稻很简单,根本不需要什么水利灌溉设施,也不需要什么优选种子,也不要育秧移栽这么麻烦。

都是粗放耕作,耕地破块不深,也不育秧,直接就田点种,更不移秧。种了之后,反正是旱不求水,涝不疏决,既无粪壤,又不耕耘,一任于天。

可就是如此,因为稻种耐旱耐涝,加之当地的气候条件好,他们的水稻产量却还很不错。

“暴殄天物啊!”

李世民他们听李超讲故事一样的,把占城人种水稻的方式说出来后,气的李世民直拍大腿。

“简直是没天理啊,他们这样瞎种,居然还有好收成!”

“陛下,这就是稻种好啊。如果我们有这些稻种,进行稻种优选,然后育秧、移栽,精心照顾,保水保肥,除草等,这产量会更高。”

李世民盯着李超问,“如果你这里种占城稻,能种两季吗,一季能有多少石收成?”

“陛下,这里的气候还是不如江淮地区的


状态提示:540.第540章 还能再翻一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