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贵将大明要求用云南换取江苏的要求上报给总理衙门,李鸿章、奕欣甚至是慈禧,都没有任何犹豫的答应了,这怎么看都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如果是平白无故的割让一个省,那会引起满朝文武的愤慨,但现在明军实际上控制了江苏、安徽江南部分,这种交换就不那么显眼了。?? ?? ? ?.ranen`
当然该反对的还是有,最死硬的一批老顽固认为这是与敌人商量分自己身上的肉,是奇耻大辱,他们要求跟大明和太平天国同时开战,趁此良机一鼓作气连大明也灭了,但这种狂妄的声音,连一贯反明的顽固派都不能支持。
可是当柏贵告诉陈芝廷朝廷答应用云南交换江南的时候,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陈芝廷表示,大明愿意归还包括松江府在内的整个江南地区,除了上海县之外,并且申明原因,告诉柏贵说,哪里华洋杂处,情势复杂,大明能更好的管理这里。
真正的原因其实是,大明探听到一个还没有确认的消息,清廷答应英国,将上海委任给英国管理,也就是说整个上海县都有可能成为英国的租界,英国人则承诺会继续将山海的海关收入转交大清,同时还表示由英国管理上海,会大大增加这里的商业收益,将会给清政府创造更大的收益,最重要的是,英国表示愿意给清政府一笔极为庞大的贷款。
担心英国会控制如此重要的战略重地,都不用朱敬伦提醒,陈芝廷这批官员就已经坐不住了,大明在上海的利益巨大,这一点已经成了一个事实,通过上海大明才能将长江流域的货物运出,才能将大明的商品销售到内陆,如果这里被英国控制,可以想象,整条长江都将尽归英国。
历史上,英国人为了阻挡俄国南下争夺长江利益,不惜跟日本结盟,最后击败了俄国,现在英国人完全有理由自己出马占有这里。
加上之前看到的,英国对湘军作战中的资产力度,尽管没有确凿证据,但所有人都确信,在长江上帮助满清作战的洋人,都是英国正规海军,那些挂着满清黄龙旗的军舰,则都是英国舰。
所以大家之前都认为满清跟英国人达成了某种秘密协议,却不知道是什么协议,现在看来就很明显了,显然满清用上海换取了英国的支持,对满清来说,这或许又是一笔划算的买卖,把上海租借给英国人,英国人会继续将这里最重要的关税交给清廷不说,还提供巨大的贷款,并且派水兵帮忙打太平天国,反正打不赢太平天国,上海始终是太平天国的,打赢了他们,就算交给英国人,大清也没什么损失,还得到一笔数额巨大的贷款以及未来客观的海关收入,何乐不为。
英国介入了这里,大明不能坐视不管,已经开始跟英国人争夺长江航运的大明航运业,有可能因此夭折,这是不能丢失的利益。
所以陈芝廷紧急面见朱敬伦,俩人商议了一整天后,决定抢先一步,在英国跟满清交易完成之前,跟英国争夺上海的控制权,反正现在上海在大明的手心里攥着,之所以放着李荣椿兄弟不打,不是打不过,也不是真的怕打死他们,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等谈判结果。
如果满清答应将这里交给大明,大明打下这里轻而易举,如果他们不答应,大明就犯不着攻打上海了,相信有一万精锐把守的上海,不是那么容易被攻陷的,到时候打不下来,看英国人会不会自己上。
而且放着上海不打,也是给英国人一个压力,告诉他们,如果不将上海交给大明管理,那么谁也别想得到这里,这也算一枚筹码。
陈芝廷的新要求,让柏贵异常的愤怒,直接就不谈了。
三天后他又来了,这次英国人跟他联袂而来,英国人表示,不接受任何一方改变上海现状,英国一定会捍卫自己在长江流域的合法权力。
英国人的态度,更让人断定,他们跟满清达成了秘密交易。
大明开始拉着英国一起谈,威逼利诱,向各方表示,大明控制上海的目的,不是为了损害任何一方的利益,而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山海的安全,以及改善上海的投资环境,提出仿照大明管理的青岛、大连等口岸,承认这里的领土还是清廷所有,大明只是得到行政管理权,并且以青岛、大连举例,向各方展示各种数据,证明在大明公开透明,并且将当地税收都投入到基础设施上,让当地的商业增长率大大提高,排在满清各个口岸的前列。
但满清就是不答应,英国就是不同意。
经过多轮谈判之后,三方勉强达成一个协议,让上海恢复到太平军占领前的现状,并且今后在三方有任何一方不同意的情况下,都不能改变上海的现状,至于上海的统治权,毫无争议那是属于清政府的。
对于英国提出的这个建议,大明倒是有些意外,认为英国人做出了让步,大明只是不希望英国独占上海,其他列强也不愿意接受一个被英国完全控制的上海,只要英国不控制这里,大明也可以不控制这里,就用租界跟英国的租界平等竞争,不相信竞争不过英国人。
所以大明认为英国做出了让步,英国也看到大明做出了让步,满清得到了他们认为本该属于自己的,三方这才愉快的签署了协议。
后来大明才知道闹了一个大乌龙,英国并没有试图从满清手里夺取整个上海,对他们来说,做生意租界就够用了,英国从清政府手里得到的,还是铁路。
一条从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