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大国崛起1857>第七百六十五节 皇命

陈阿达接过大旗,一眼就看到了“成仁”那两个血红的大字。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他隐隐感觉到了这面旗帜的份量,以及皇帝对他们的重视,或者说不放心。他还看到成仁二字右下方,一个比大字颜色略淡,但更为细腻的印迹,方方正正,三寸见方,方寸之中则有八个篆文,“受命于天,大明皇帝宝印”。陈阿达认出那是皇帝玉玺。他感到了沉甸甸的重托。肃然道:“微臣叮当不辱皇命!”朱敬伦道:“我一向不愿意给军人下任何死命令。但这次是一个例外,我知道你们此行航程超过三万里,一路上必然困苦。就让我不人道一回,你们可以怪我,骂我,但我还是要断了你们的后路。我命你决战之时,悬挂此旗,一旦升旗,海军全体官兵,包括你之外,有死无生,皆要抱定一死报国之志向。哪怕战至最后一人,一舰,也决不可撤退。否则即便生还,必死于法!”陈阿达立正道:“陛下勿出此言,有战死沙场之海军,断无苟且偷生之海军。”朱敬伦叹道:“你此去责任重大,我不敢不慎重对待,如果你们打赢了,取得了制海权,这场战争我们也就赢了,如果你们打输了,全军覆没,这场战争我们也就打输了,你们此战的成败,将关乎整场战争的胜负!”陈阿达也明白确实是这个道理,皇帝是孤注一掷压上了一切,甚至将国家的命运,都压在了他们身上,顿时感到重担在肩,也不怪皇帝小看海军了。朱敬伦摆了摆手:“你去吧。”下这种命令,朱敬伦也很痛苦,等于将人比如死地,尽管战场上的军官可能比他的命令更残酷,但他从来不会亲自下这种命令,他总希望给士兵留一个希望,总认为应该允许士兵在不利处境下撤退,甚至为了保全性命而投降。可这次他给海军的命令,却过于无情,是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他们拼死一战,哪怕在毫无希望的情况下,也不允许他们撤退,告诉他们,即便侥幸逃生,也要绳之以法,这是一旦战况不利,不给海军任何生存的机会。之所以会下这种不讲理的皇命,就像陈阿达感觉到的那样,朱敬伦对海军不放心。因为他很清楚,中国是一个传统上的大陆国家,这种国家的文化中,就重陆而轻海,古往今来,大陆国家的海军在海洋国家的海军面前,总是缺少了一种灵魂,甚至在绝对优势情况下,往往也未必能够取胜,在旗鼓相当的情况下,却有时甚至会被全歼。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拿破仑时代的特拉法尔加海战,拿破仑旗下的海军并不输给英国,拿破仑时代的官兵也不可谓不勇敢,但最后整个海军却几乎被全歼。日俄战争中,俄国舰队的装备水平比之日本并不逊色,最后也几乎被全歼。朱敬伦听过一个说法,那就是大陆国家跟海洋国家之所以有如此差别,主要在于大陆国家的海军心中总有退路,他们即便战败,也不认为会亡国,而对海洋国家来说,战败就等于亡国,所以海洋国家的海军官兵往往在压力之下能爆发出超长的能量,因为他们是将海战当作决战来打的,他们心中知道自己没有退路,后面就是祖国,而大陆国家海军的心中,并没有这种认识,他们即使打输了,他们还有广袤的大陆作为依托,海战往往他们自己都不会当作决战。朱敬伦从陈阿达等海军军官口中也听出了这种想法,海军始终认为这场仗海军的首要目标就是保持运输线,他们自然而然将自己当成了配合陆军的作战单位,自己都不将自己当成主角。所以朱敬伦很担心。英国人告诉全世界一句话,叫做百年海军,认为要打造出一支无敌的海军,需要一百年,可日本人在短短三十年间,就打造出了一支媲美世界一流水平的海军,跟他们先天的海洋国家现实不无关系。日俄海战打的那么漂亮,几乎创造了一个铁甲舰时代的奇迹,就是因为日本海军对这场海战更加重视,心中决战的意识更强烈,而俄军却一味避战,显然在士气上就输了一筹。因为俄国人有退路,日本人没有退路。因为拿破仑有退路,纳尔逊没有退路。所以朱敬伦就要断绝海军官兵的退路,让他们不得不拼死一战,让他们上了战场,就不能想着生还,要么死,要么赢。当然这种命令下的味道,是不信任,不放心,不怪陈阿达已经露出了不满的情绪,感觉皇帝的态度,对海军有侮辱的嫌疑,说出了有战死沙场的海军,无苟且偷生的海军之语。陈阿达捧着军旗来到了兵部,跟其他官员进行了一番交割之后,办完了出征的手续,然后制定计划,集结舰队,着手准备主力出击的行动。计划其实没多么复杂,主力全出,五十艘铁甲舰将一起赶往美国,只带去二十艘装甲巡洋舰,不是用来作战的,而是负责侦查的,跟法国的作战已经表明,在主力决战中,巡洋舰在铁甲舰面前,只是炮灰。主力全出的好处是,不用躲避美国的围追堵截,美军来的少了,直接歼灭,来的多了,无非是一场提前发生的决战,明军巴不得呢。这样会大大加快他们的速度,有望在三个月之内,抵达美国海岸。一旦主力出击,那么负责维持太平洋航线的海军舰队,就只有三十艘巡洋舰了,这将大大增加护航的难度。所以陈阿达决定主力从太平洋方向,横渡太平洋,可以兼顾一下护航的任务,大大减轻护航舰队的压力,只有当主力进入了大西洋,太平洋航线的维持任务,才会完全落在剩下的护航舰队身上。之后他们将从南大西洋北上,直达美国


状态提示:第七百六十五节 皇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