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五,原这一天是贡士入宫殿试的日子,只是今年会试出了岔子,殿试自然也没着落了。
与往年相比,今年这个时候,还在京中逗留的举人多了不少,京中的各处客栈依旧人满为患,因为会试的内幕被揭发,落榜的举人统统留下,都在等着朝廷给一个说法。
就在他们左等右等没有头绪的时候,被抓的一百多个举人总算是被放了出来,而朝廷也发了告示,说是会试将于四月十五重新举行,而殿试则推至五月十二。
这消息一出来,举人们都或喜或悲,喜的是,他们有重来一次的机会,兴许这次奋力一搏超常发挥就能改变落榜的命运。
而悲的是,不少人的盘缠已经不够用,加之京中物价本就高,有些人甚至连客栈都住不起,更遑论再撑两个月,一时间也是窘迫非常。
举人们还只是被眼下的几两银子愁的食不知味,可朝中,却因这次事件,不少人也是愁的寝不能安。
这次事件导致的最直接的结果,是礼部吏部尚书及四位侍郎,竟全被抓进了天牢,何昌序、贺显和潘文成皆判斩首极刑。
至于沈青和刘干一行,虽只是暂时关押,待刑部和大理寺查证之后,几人也是逃脱不了死罪,都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辛仲桥在最后关头给了裘万敖重重一击后,他本来为此事很是高兴。
如今两部尚书和侍郎都空缺了,他眼瞅着自己翻身的机会就要来了。但他万万没想到,庄晏第二日就下令,将两个地方知州升为尚书,另又将两个从四品京官升为侍郎。
剩下还有两个侍郎空缺,两个地方知州空缺,以及两个从四品京官的空缺,庄晏又将京官做了一些微调,将两个五品京官升至地方做了知州,又从内阁挑了两人做礼部和吏部的右侍郎,然后又从庶吉士里面挑了几人来补充其他空缺。
一切人员调动都快的让人措手不及,纵然何昌序和沈青当场被入狱,可两人到底是朝中多年的老臣,党羽甚多,众人心里还在揣度,兴许又是雷声大雨点小,最后也不了了之。
可没想到这次大臣换血却如此神速,何况这次换血,也是值得探究,几个看似被升迁的京官,实则被打发到地方上去,名为升可实为贬,有些虽看似只是五六品,实则是手握实权的,官职甚至比某些三四品的虚名还要顶用。
庄晏这一招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让朝中大臣都有了一个新认知,那就是,他们眼中毫无实权的傀儡小皇帝,已经不知不觉长大了,他有自己的主见,甚至已经逐渐能看出先帝当年的风采。
他就如一只孤狼,野狼,只在黑夜中潜伏,纹丝不动,待时机到了,便迅速出击。
大臣们不想去深究这次事件到底有几分偶然几分必然,没人愿意想这个问题,也没人有答案,一切发生的都是那么的顺其自然,似乎导致这一切的,皆是何沈二人的不和的原因。
朝上一番风云变幻,民间又或悲或喜,唯独书院里一片静好,像是与世隔绝了似的,他们照旧每日晨起上早课,照旧有先生布置的学业要完成。
十五是阳山书院每月一次的休沐日,这对生徒们来说可是大喜的日子。而三月十五,更是一年一度少有的好日子,因为这一天,生徒们不仅会休沐一日,接下来的三天,还有踏春的活动。
当然了,踏春也并非只阳山书院一家。阳山书院虽坐落在阳山南面,可阳山之大,犹如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阳山作为临西的远近闻名的山,每逢春季,无数人都会前往踏青。
阳山书院近水楼台不说,其他书院也不例外,而京中的老百姓,文人墨客或贵妇女眷,都会趁着春暖花开之时上阳山踏青。所以每年春天,都是阳山最热闹的时候。
若你以为真的只是游山玩水吃喝玩乐,那也就错了。不知从何时开始,三月十五已经成了各个书院在阳山进行春试的日子,每年这个时候,各个书院都会自动组织十五人前往阳山的蒯叽亭,然后一场文武数理对决就开始了。
此春试可与科考春试又有不同,这种比试,并没有官方的支持,说白了就是各个书院之间的较量,但也是精彩绝伦,所以每年三月十五阳山春试,也是闻名遐迩,很多文人都很乐意前往观战。
既然是比试,自然是有个输赢的,而作为魁首的争夺者国子监和阳山书院,也是年年备受关注。
国子监也是人们口中常说的太学,这是朝廷专设的官方学府,专门为各大臣和贵族之子教学的地方,所以入学者非富即贵。
与其相比,阳山书院就要普通的多,五湖四海贫富贵贱参差不齐,但其入学要求极高,既不是有钱就能读的,也不是没钱就不能读的,只要真有才学,就可入阳山书院。
因为两所学府的办学理念不同,他们也是多年宿敌,平时没有什么大冲突,唯独在三月十五这天,整个春试都充满了火药味,可以说,阳山春试之所以出名,有大半的原因出自太学和阳山书院争夺魁首的比试中。
从过去的几年来看,阳山书院胜多输少,所以作为阳山书院的生徒,今年也是对魁首志在必得,早在五日前,娄屈就发了书院告示,要选出十五人作为此次春试的参赛者。
这十五人,包含策、算、医、理、武五大类,每一类各三人。
作为在书友会上大出风头的吴世伟和姚肆,自然是被选入策类,裘霁作为去年童试案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