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希塔洛斯人似乎忘记了一些事情,雷诺斯克的土地上并不只生存着雷诺斯克人。雷诺斯克的第二大民族——海尔曼人就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了,作为一个有着很长历史的游牧民族,他们是极为擅长在马背上作战的。而该族的另一个特点就很匪夷所思,海尔曼人美女很出名,但似乎他们的民族歌曲里很少提到“英俊”之类的词,也就是说他们的男人的相貌都长得甚为抱歉。
从尼古拉一世开始,雷诺斯克的君主就注重和海尔曼的关系,君主们许诺海尔曼人特权、保护他们的利益、拓展他们的牧场。但又不是一味地谄媚,而是以一种不卑不亢的态度拉拢着这些草原民族。很快海尔曼人对底比斯的中央政权的态度变得即欢喜又敬重。所以当得到伊凡二世征召时,他们便欣然地随着国王出征了。
希塔洛斯人离开了他们的丘陵地带后,在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显得极不适应。虽然他们有丰富地对抗亚尔提卡特帝国军和玛斯塔尔军的经验,但很显然他们此时面对的是一支不怎么正规的武装力量。战事在经历了3个月后,希塔洛斯军就由于疲于骚扰、匮于补给,而不得不选择撤退。
这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雷诺斯克人,不过伊凡二世仍清醒地意识到,不建立一支强大有效的军队是不能保证图兰斯基王朝在这片土地上的统治的。于是,他一边犒劳海尔曼人,命令自己的臣民向他们学习骑兵战术;一边派人到玛斯塔尔,以帮助对抗帕米斯和希塔洛斯为理由,向对方学习重步兵战术以及以往留传下来的帝国兵法。
正如伊凡二世后来所自豪地宣称的那样:“雷诺斯克人拿起农具是最勤劳的农夫,拿起武器就是最勇敢的士兵。”雷诺斯克军的战斗力在短短地五年内就有了质的飞跃。在前后两次的卡什尼会战中,伊凡二世都击败了希塔洛斯军,对方在这两场会战中损失了超过3万人和10万曼索斯(合2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土地。
依仗着对希塔洛斯的胜利,伊凡二世的野心也逐渐膨胀起来。大陆公历62年,8万雷诺斯克军和2万海尔曼骑兵进入斯卡兰这个大陆的中心地带。显然,伊凡二世是看准了玛斯塔尔的虚弱,因为此时的玛斯塔尔正被纳西比斯牵制了大部分的力量,而其在斯卡兰的势力又屡遭帕米斯的打击。雷诺斯克人是抱着攻略原亚尔提卡特帝国本土的目的而来的。
不过,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帕米斯王——阿德尔卡一世隔着数千法里就看穿了雷诺斯克人的野心。而他的远见,在伊凡二世占领斯卡兰首都乌拉尤易,并狂妄地宣布自己才应该是亚尔提卡特帝国的继承者时,得到了验证。时年,雷诺斯克帝国建立,伊凡二世也加冕成了雷诺斯克历史上的第一位沙皇,故后来称其为伊凡大帝。乌拉尤易被雷诺斯克军洗劫一空,对于出生在乡下的独院地主们来说,斯卡兰的富庶是他们完全不能想象的。而正当雷诺斯克人在斯卡兰大肆掠夺时,一个反雷诺斯克的联盟已经悄悄地形成。
大陆公历63年5月,玛斯塔尔的提图斯一世在和纳西比斯的“太阳王”法兰一世秘密议和后,带领着85000名中央军和北方军官兵进入斯卡兰。他与阿德尔卡一世率领的帕米斯军在格兰蒂亚会师,后者带来了五名万骑长以及自己的禁卫骑兵。两军偕同斯卡兰的儒略拉家族的残余兵力,一同在格兰蒂亚迎击雷诺斯克军,史称“第一次格兰蒂亚会战”。此役前后历时5天,联军经过一番苦战之后终于将雷诺斯克军击退,但自身也付出了超过50000人的代价。玛斯塔尔军方面阵亡了三名联队长,提图斯一世也受轻伤;帕米斯军这边,阵亡一名万骑长,千骑长也损失了五人。
而雷诺斯克这边,虽然付出了多达63000人的损失,并且由于希塔洛斯军的参战而不得不退出斯卡兰。但是这场战役让东方各国见识到了其可怕的战斗力。以海尔曼人和独院地主们为主的“翼胡萨”也表现出了足以和帕米斯骁骑兵对抗的实力。因此,一战便确立了其大陆一方强国的地位。玛斯塔尔方面也只能默认其成为帝国的现实,连一通外交口头的谴责都敷衍了事了。
雷诺斯克的扩张势头在第一次格兰蒂亚会战后得到了暂时的抑制,伊凡大帝意识到他已经失去了他有生之年最好的击败玛斯塔尔、称霸大陆的机会,因此在他剩下的执政时间里,他开始效法他的祖父,把更多精力花费在了经营国家经济上。
“我这一辈子太热衷于战争了,你不要学我。”雷诺斯克的首位沙皇在临终前这样对自己的继承者说道。
在此后的年月里,雷诺斯克的每一位沙皇都似乎谨慎地遵循着祖先的教导。虽然他们仍然免不了和两个领国大打出手一番,但总体而言战争都是在一个双方可以容忍的范围内迅速地结束了。
大陆公历189年,雷诺斯克迎来她的第10任沙皇——彼得三世,这位沙皇登基时非常年轻,只有27岁。可以说在他这个年纪,脑子里多少会充斥着一些奇思妙想。当时,雷诺斯克在和帕米斯和希塔洛斯的战争中屡次受挫,所以在陆地上扩张没有丝毫进展。各地的独院地主们早就不满意这种情况多时了,他们需要新的掠夺财富的地方。
彼得三世面对臣民们的诉苦,一开始颇伤脑筋,在帕米斯—希塔洛斯联盟的面前,他也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打破当时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