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曹彰大帝>一七一 对弈沙场

曹彰坐回帅位,对三人笑道:“彦云猜估得很准,这样做已经是上上之策,因为他没法在山林拦住张燕,所以必然会在张燕兵临城下之前调回三县兵力镇守壶关,然后自己出兵进驻三县,这样一来,张燕就没法把高干困在壶关之中,而他也到了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位置,此时他在三县,如果我走山路避开他,他就会发兵往冀州而去,如果我和他正面交锋,就正中他下怀,他再县中,我在县外,没有地利,他要逼我速战,我只能硬拼,说到底,我无论是躲是打,都已经在他计算之中了,彦云说他心高气傲,也不错,他的却有此资本。”

陈到问道:“大人为何断定高干会在三县镇守,而不是在壶关呢?毕竟这些也是彦云的猜测。”

曹彰笑了笑答道:“因为刚才我想通了一件事,父亲传来的将令是要我在四月二十日之前完成进逼壶关的任务,而且务必要把高干挡在壶关之内,让其无法出兵援助袁绍,三位想想,高干调回三县军士镇守壶关,又把从阳平郡赶到并州的反抗朝廷之人弃之不顾,火急火燎地出来找我决斗,就算他尽起精锐,能有几人呢?”

王凌答道:“高干任并州刺史组建了十营,一共有两万精兵。”

曹彰笑道:“这就对了,两万精兵对我五千军士,他自以为必胜,所以他出兵,而且他是在张燕紧逼壶关前出兵,卡在了我父亲,张燕和我之间,目的就是逼我一战,要不然就会出兵援助袁绍,夹击我父亲,有高干两万军士去冀州,袁绍必然有了胆子,在我父亲从馆陶路上回击邺城的时候,袁绍必然会跟高干同时出兵,给我父亲反戈一击,而不是守在邺城之中。”

夏侯衡讶道:“难道大将军的意思是让高干出兵冀州,赚袁绍一起出兵,然后和他们一战?”

陈到满脸疑惑地说道:“既然如此,大将军又如何让我们把高干挡在壶关呢?”

曹彰笑道:“很简单,父亲是让我们四月二十日之前紧逼壶关没错,让我们把高干挡在壶关也不错,不过如果高干已经出来了,我们依然要完成这两个人任务的话,就要改一改了,不是把高干挡在壶关,而是把他打回壶关。”

王凌奇道:“三公子的意思是??”

曹彰笑道:“让五千民夫换上札甲,打我旗号紧逼壶关,和张燕合兵一处,再造攻城机械,一副强攻态势,高干定然会以为我是要去攻打壶关了,他就会去冀州夹击我父亲,而我们五千军士穿上民夫服装,把握高干行踪,尾随他们,在他们去冀州的途中夜袭他们,让他们滚回壶关,另外通知张燕占领三县,然后再谷中埋伏军士,虽然有三县军士和从阳平退回的反抗军接应,我们不一定能全歼高干,但就算他他们回到壶关,只怕也不敢再出来了。”

夏侯衡赞道:“妙计!高干后顾无忧必然会全力赶路,他万万不会想到有人会暗中追击他们,只要我们把他们杀回壶关,然后扮作高干的部队继续前往冀州,袁绍必然会出兵呼应,到时袁绍就会再尝苦果。”

陈到也笑道:“不错,我们根本不需要和袁绍会师,直接前往大将军驻扎的地方就可以了!袁绍自然回跟来,大人,这个计策实在高明!”

曹彰笑道:“这并不是我的计策,而是父亲的授意,他再信中要我四月二十日前进逼壶关,又要我挡住高干,务必不让他去冀州,但是如何行事却只字未提,彦云说了高干心性和行事作风之后我发觉父亲的将令前后矛盾,而且语焉不详,显然是要我自行想办法,这惑敌之策写在信中的话若是被人截获,就会被利用了,我父亲行事谨慎非常,从来不会把计策写在信中,但是奉孝先生乃是心战大家,料敌如神,高干其会例外?所以我才想到父亲说四月二十紧逼壶关是为了惑敌,因为他去攻打馆陶也是惑敌,最后还是要回击邺城,可是馆陶回邺城袁绍不可能不知道,这根本就是个阳谋,不是阴谋,但是没有高干的军队,袁绍如何敢出城和父亲一战呢?既然父亲要用阳谋,我就只能用阴谋了,截击高干之后伪装其先锋攻打父亲,袁绍出兵呼应后只有自寻死路罢了,如此我就完成了四月二十日进逼壶关和阻挡高干的将令了。”

仨人听完大为叹服,显然曹操郭嘉和曹彰的九曲回肠不是他们能够猜到了,这是郭嘉给曹彰讲学的默契,是曹彰和曹操父子相处的默契,实在不足为外人道也,所谓上阵不离父子兵,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毕竟父子,师徒之间只言片语的默契不是短时期就能培养出来的。

曹彰刚开始还不太明白,但是事到临头一商议,就明白了曹操和郭嘉的深远计谋,他们料定了袁绍现在一蹶不振却又想反盘得心态,也料定了高干心高气傲的心思,所以发出这么一封自相矛盾的将令,让曹彰自己揣摩,曹彰忽略了王凌是并州人,但是想必算无遗策的郭嘉没有忽略,所以他知道王凌会告知曹彰高干的心性,让曹彰明白这封信背后的意图,印证这封信和王凌所言,曹彰只要在做一件事就可以知道高干的行动以及这封信背后的含义是否正确了。

那就是派人直接让民夫从山路杀到壶关城下,然后自己带着军士们藏在山中,再派细作远远观察三县是否有装备精良的军队出没,就可以知道高干是否如王凌所料驻扎在三县之一的县城。

如果有的话,那就按计划行事,如果没有,他就直接带着军


状态提示:一七一 对弈沙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