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淌鱼要在晚上进行,所以白天的时候最好睡一觉。至于为什么淌鱼一定要在晚上,这也是有原因的。大多数的鱼类是喜欢在夜间活动的,并且喜欢随着水流迁徙,白天活动的相对来说要少一些。
五点左右,马小东和杨海龙从炕上爬了起来,随便吃了点饭,到后园子里摘了点果子,这个时节正是各种果子成熟的时候,老远的就能闻到香味儿。在白龙省,由于气温较低,所以适合种植的果树很少,大多都长不大,但是就像潘长江先生说过的一样,“浓缩的都是精品”,所以味道特别足,甜的腻人,酸的沙嘴。
摘完果子,留着晚上当零食。拿着铁锹镰刀就出发了。他们俩要去淌鱼的地方距离家里并不远,就在每天上学都会经过的路边。
骑着自行车,没五分钟就到了,把车子放在路边,在农村,也不害怕丢了。马小东拿起铁锹,把渔网仍在地上,对着表弟杨海龙吩咐:“我去把网下了,你去找点柴火,一会天黑了点着。”
杨海龙一听表哥下网不带他,顿时不乐意了,跟着来就是为了下网收鱼的,不让跟着下网还有啥意思,“我也想去下网,一会儿咱俩下完渔网一起捡柴火不行吗?”
马小东瞪了表弟一眼,“让你干啥你就干啥得了,你会下个屁?一会儿收鱼的时候让你去行了吧?”下网这个活确实不简单,首先你的找到合适的地形,你要是找个水面宽阔的地方,那垒坝子就把你累死了。
两个网之间的距离不能太近,太近了就浪费网了。还有就是下网的时候,一定注意网下面,因为铁圈是圆的,所以接触地面的地方有缝隙,一定要堵死,不然鱼都跑了。最后就是一定得弄结实了,不然渔网被水冲走,不仅鱼丢了,网也没了。
杨海龙一听能收鱼,顿时乐了,收获的感觉怎么也比下网爽啊,看着鱼在往里噼里啪啦的乱蹦,别提多有成就感了。
“行,我这就去找柴火。”说完屁颠屁颠的就跑了,在农村柴火很好找,实在不行回家拿点就是了,家里有的是。
看着表弟跑远,马小东摇摇头,倒不是不让这小子下网,也不是怕他下不好,主要是下网得用镰刀割柳树枝做柱子,还得用铁锹铲土,怕他万一不小心伤到自己就不好了,毕竟他还是个孩子,做什么事情没个稳妥。
来到河边,马小东先用镰刀砍了几根大手指粗细的柳树枝,然后截成一米长一根,一共弄了二十几根,再把一头削尖,好方便插在泥里。
弄好这些,马小东开始下网,先从好下的地方开始,小河上有很多小水坝,是小河边上田地的人家用来憋水的,水稻灌溉的时候,用水坝憋水,使水位上涨,然后灌进田里。
在这样的小水坝上下网就简单了,削好的木棍儿插上两根,把网放在中间,撇上几锹土看看没有漏水的地方就行了,只有渔网截住的地方可以流水,有鱼的话,自然就进网里了。
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马小东终于把渔网都下好了,杨海龙早就把柴火准备好了,在一边看着表哥下网。其实杨海龙对于表哥从小就很佩服,在学校学习好,打架还厉害,谁都不敢欺负。在家里什么都懂,还会做饭,钓鱼,简直就是他的偶像。
下好渔网,两人来到停车子的地方,这是一个十字的路口,南边是去学校的方向,北边是去家里和水库的方向,西边是西村,东边是去东村的方向,三个村子,想去镇里,必须要进过这个十字路口,所以这个路口上有个检查站。
这个检查站是一个两间的小瓦房,已经荒废了很久了,检查站是林业局设立的,因为这里靠近大山,以前总是有人在山上偷偷伐木,然后运下上去镇上卖掉。后来林业局为了避免森林被破坏,就设立了这个检查站。
看看天也差不多黑了下来,瞅了一眼去年老妈花10块钱给自己买的电子表,已经八点了,马小东和表弟,没有选择进检查站的屋里,就在路边升起了一堆火。
小孩子,天生的就爱玩儿火和水,用木棍捅咕着火堆,杨海龙看着表哥说道:“小哥,咱俩带点土豆来好了,用这火烤土豆吃。”
“一会儿咱俩烤鱼。”马小东躺在化肥袋子上,抬头看着明亮的夜空,记忆中,好像很久没有看过这么干净清澈的夜空了。
“烤鱼不得用大鱼吗?咱俩能淌着大鱼吗?”对于表哥的话,杨海龙抱有怀疑态度,淌鱼一般很少有大鱼,都是泥鳅鱼居多。
马小东思索着,除了卖鱼,还能干点什么事情发家致富,听见表弟的话,也没回头,“应该没问题,今年风调雨顺,粮食都丰收,鱼也会丰收,这是规律,再说咱们之前没有人来淌鱼,今天鱼肯定不少。”
杨海龙一听,崇拜的看着表哥,感觉自己表哥懂得真多,“小哥儿,时间差不多了吧?咱俩看看有没有鱼啊?”听见能淌到大鱼,杨海龙有点迫不及待的想去看看了。
马小东其实也想看看,虽然时间短点,但是这东西,就像是卖了彩票的人,总是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自己买的号码中没中。
“走,看看去。”从地上爬起来,马小东拎着袋子招呼表弟就走。
“太好了!大鱼,我来啦!”看着表弟这时候天真活泼的样子,马小东笑着摇了摇头,心里决定说什么也不会让几年之后的惨剧发生。
来到河边,杨海龙迫不及待的就冲了下去,马小东看着表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