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大国重工>第四百八十四章 三个层次

岑建威有没有把高磊的“指导”专门写进报告里,外人不得而知。不过,在两天后的工人日报上,刊登出了一篇非常煽情的文章,标题叫作《小焊工闯进学术殿堂》,副标题是“记青年电焊工杜晓迪自学成才征服国际电焊专家的事迹”。

在文章中,记者先回顾了杜晓迪初中毕业进厂当工人,通过努力学习技术迅速成为优秀技工的历程,记载了有关跃马河特大桥抢修、大营钳夹车抢修、电焊工大比武、赴日本培训等事情,接着便是她如何通过自学掌握了大学课程知识,考取了研究生,并且在国际顶级刊物上发表了文章。这其中,有关冯啸辰帮她联络机时之类的事情,自然是很春秋笔法地被略过了。

马尔多前来考核杜晓迪的事情,是文章中最大的亮点。在这件事情上,记者倒没有撒谎,因为杜晓迪的确凭着自己掌握的知识让马尔多叹服了。

在文章中,还有一个小段落,说杜晓迪的成功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一些人的眼红,以至于有人造谣说她是凭借关系才考上研究生的。而这样谎言,在马尔多造访工业大学之后,自然就是不攻自破了。

记者没有明说造这个谣言的人是谁,但结合此前在京城的机关和学校里传得沸沸扬扬的高磊举报事件,这篇文章的指向就非常明白了。

在文章中,还配上了杜晓迪俏丽、阳光,同时略带腼腆的照片,这无疑加强了这篇文章的传播效果。差不多有一个月的时间,工业大学的传达室不堪重负,收到的信件数量增加了5倍,每次材料系的生活委员却取信的时候都得拉着一个行李车才行。

杜晓迪倒也不小气,她把收到的那些信都捐给了课题组。上面的邮票会被喜欢集邮的老师和同学瓜分,信纸的背面则可以作为整个课题组的草稿纸,更有正在谈恋爱的男同学从这些信上摘抄优美的词句与女友分享,这就是后话了。

半个月后,全国总工会发出通知,号召全国青年工人学习杜晓迪同志的先进事迹,努力提高自己文化水平,争做有知识、有文化的新时代工人。

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高磊都没有再在公开场合露过面,许多原本他很喜欢参加的会议都被他以各种理由推掉了。他选择蛰伏的原因,当然并不全来于杜晓迪这件事,更重要的一点是,他提出的国际大协作理论,经历了最初的风光之后,已经开始逐渐走向衰落了。

“荣儒同志,关于国际大协作的观点,你最近发表了不少意见,已经得到xx局同志们的广泛关注。今天请你过来,就是想听听你对这个问题的系统的见解。这是关系到国家战略的大问题,还请荣儒同志不要有所保留。”

在一间面积不大,但修饰得很雍荣的小会议室里,一位老者面带温和的笑容,向沈荣儒说道。

“好的。就这个问题,我也正在撰写一份报告,准备向中央进行系统的汇报。今天我正好把报告的主要内容陈述一下,请您批评指正。”

“在经济问题上,荣儒同志是专家,我和其他同志都是你的学生。”

“领导谦虚了。其实,有关这个问题,我原来的研究并不深,有许多理论问题缺乏深入的思考,有关世界各国在这方面的实践,我掌握的资料也不充分。我所以能够对这个问题提出一些想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社科院的研究生中间新成立的一个称为蓝调咖啡学术沙龙的组织,这个组织里的同学从正反两个方面给了我许多启示,甚至可以说,他们才是真正的专家。”

“蓝调咖啡?这个名字很新潮嘛。”

“后生可畏啊,恰恰因为他们新潮,有国际视野,所以才能够有创新的思想。我们这一代学者与世隔绝太久了,形成了许多思维定式,很难跳出来。”

“哪里哪里,荣儒同志一向都是以思想开放而著称的。你说说看吧,对于国际大协作这个问题,你的研究结论是什么。”

“很简单,我认为国际大协作的理论在微观上是可行的,但在宏观上是不可行的。具体到一个行业、一个地区、一家企业,可以借鉴这种思路,搞活经济。但从一个国家的层面来说,我是指像中国这样大的一个国家,这个理论是不可行的。”

“你先说说看,它在微观层面如何可行。”

“它在微观层面的可行性,是已经接受了实践检验的。比如说,在具体的地域上,沿海几个开放城市的发展,都是主要建立在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上,而几个开放城市的实践是成功的,这就证明把一个地区的产业与国际产业链相结合,是完全可行的。

从具体行业来说,国家重装办最近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对外协作工作,他们提出了一个理念,叫作产业嫁接、借势发展,让目前还缺乏成套装备出口能力的国内企业与国外的大企业合作,承接这些国外大企业的业务分包。通过这种方式,一是能够获得一部分生产任务,扭转装备企业大面积亏损的局面;二是能够在合作中进一步学习,掌握先进技术;第三则是培养外向型人才,为将来走向国际装备市场做好储备。

这种做法,完全符合国际大协作理论的思路,把中国的优势与国外的优势相结合,从而实现良性发展。”

老者点了点头,道:“关于你说的后一件事,我已经看过经委报上来的材料了,的确是做得非常不错。尤其是重装办要求各装备企业必须统一报价,避免压价合作,


状态提示:第四百八十四章 三个层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