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大宋的变革>第九十六章灾情如火

云舒望着对面的小屁孩,就像望着俩个即将出世的恶魔冷汗直流,杨威奇怪的看着云舒,第一次见到云舒害怕的东西,居然是俩个乳臭未干的孩子?

面对满是童真的孩子云舒僵硬的咧嘴对程珦道:“程大人的麒麟儿真……”云舒实在找不出夸赞的词语了,这两个小恶魔正在云舒面前好奇的看着他,云舒下意识的坐直身体。

程珦满是不解的望着云舒,在孩童面前为何如此拘谨?而云舒内心则是一直克制着自己拐卖儿童的冲动。作为历史学者的他太了解二程对中国文化的毁灭性打击。

把“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纳入教条本就是不妥的,何况宋儒对儒家经典断章取义的解释存在这巨大的问题,错漏百出,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

后世对朱程理学的研究发现其中的教义严重的束缚着国人的创新和探索精神,之所以被统治者拥护的主要原因是其有助于对皇权的巩固,后世的许多学着甚至提出了朱程理学是歪理邪说,是文化毒瘤的口号。

云舒突发奇想的对程珦问道:“程大人,如果有人说要大家以,存天理灭人欲,乃是做人的最高准则,所有人都应该按照这条准则行事,不知大人怎么看?”

程珦皱着眉头说道:“存天理灭人欲?那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所有人什么都不干了在家中坐着求道便是!百姓难道不要为了吃饱肚子而劳作?官员难道不要处理政事?官家难道不要延续国祀?荒谬之言!”

听到程珦的回答云舒阐述了一口气道:“家师也是如此说的,那格物致知程大人又是怎么看的?”

程珦对儒家经典的内容收揽于胸,张口便能说出格物致知的出处:“格物致知?源于《礼记-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此段。

既然把格物致知与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放在一起,必然是很重要的,但是古书中却找不多对其的解释,不知尊师有何高见?”

在程珦的印象中云舒的师傅既然著有《三字经》必然是为大儒,对格物致知定有解释,程珦的学问练达,对儒家经典也颇有研究,所以对云舒的问题见猎心喜,把这当成文人间的探讨。

云舒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家师认为格物致知应该是一个词,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样直接从字面解释,意为: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不知程大人怎么看?”

云舒紧张的望着程珦,现代人对与格物致知的解释,在炎宋不知能不能行得通,这算是现代知识在接受历史的考验!

“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程珦皱眉在口中默念数遍,慢慢的眼睛变得明亮起来道:“尊师不愧是一代文宗!程某叹服,格物致知一词此解直至本意,恐怕春秋先哲也应该是这个意思!”

云舒听到程珦的同意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看来炎宋现在还没出现思想禁锢,人们依然欢迎并接受新鲜事物和文化。

自己的格物学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要不要把格物致知提升到儒家经典的要义之中?从炎宋开始走上科技强国的道路?光是这样想都让云舒热血沸腾。

看着云舒兴奋的样子程珦一阵莫名奇妙,这小子怎么了?刚刚还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现在怎么突然这么兴奋?难道有什么好事情?

云舒平复了一下心情,毕竟创建新的儒家学派在炎宋还是很难的,自己对儒家要义的了解还是不如当代大儒,先把手头的事情解决才是,于是对程珦道:“程大人我此次前来是为了购粮一事,还请程大人配合。”

“购粮?”云舒跨越性的思维把程珦说的有点闷,好好的怎么想起购粮来了?除非是按照规定收粮以外,官员购粮几乎没有先例,哪有士人愿意从事商贾活动的?

云舒购粮的数额巨大,其中细节又不便与程珦细说,杨威见程珦皱眉沉思,云舒一个劲的向自己打眼色,便对程珦说道:“程大人官家的金牌和密旨俱在,为何程大人如此犹豫?”

程珦开口道:“不知云大人购粮几何?”

“六万石谷、四万石米、六万石粟。”十六万石的粮食相当于现在一千八百万斤粮食,当然这些并非都是大米,这是云舒和苏洵杨威等人计算得出的结果,再少就不能达到抑制粮价的作用,如果受灾只限于河南府和开封府附近,这些粮食投放市场应该能起到杠杆作用。

旱灾初期,各地粮商必然蜂拥而至,少卖多存抬高粮价。云舒准备利用手中的粮食和官府常平仓中的存粮与奸商打一场价格战。

赵祯的内库拨款购买的粮食加上州府常平仓的粮食和道门临时采购的粮食完全可以和炎宋的粮商打个平手。只要有足够的粮食投放市场,粮商就不得不平价售粮。粮价并不能过低,粮贱伤农的事情赵祯是绝对不允许的。

对面的程珦在听到云舒的话以后惊讶的合不拢嘴,十几万石的粮食完全是赈灾的规模,但是最近没有听说哪里有灾情,这不是咄咄怪事?

他现在都在怀疑是不是自己看花眼了,刚刚的金牌和密旨难道是假的?可是没人敢用这种事情开玩笑!

程珦好奇的对云舒问道:“云大人为何要购买如此多的粮食?十几万石的粮食完全是赈灾的规模了


状态提示:第九十六章灾情如火--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